戰“疫”時刻,長沙“五老”不缺席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謝璐 通訊員 羅健寧

離崗不離黨,退休不褪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長沙市廣大“五老”的心。

連日來,他們在市老幹部工作部門的倡議下,主動投身疫情防控阻擊戰,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本色,成為了基層一線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重要力量。

心繫一線,老專家主動請纓

战“疫”时刻,长沙“五老”不缺席

1月27日,寧鄉市中醫院的一角,一張小書桌充當分診臺,70歲的吳冰微微踮起腳,給一名前來看診的發熱病人測量體溫。“老師,體溫有38度,下一步該怎麼做?”鬢角微白的老醫生禮貌地請教著年輕護士,令在場眾人疑惑不已。

原來,吳冰是醫院的一名退休醫生,在燒傷治療上有著獨到見解,但加入發熱門診,尤其是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防疫,卻是人生頭一遭。

除夕前夕,她在家看電視,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消息突然鋪天蓋地襲來,她一下子坐不住了,立馬給醫院分管老幹工作的領導打電話,請求馳援武漢。醫院考慮到年齡,她的第一次請求沒了下文,這令她坐立難安。26日,她連續撥打多次電話,依舊沒有具體回應。

這天晚上,吳冰思前想後,坐在書桌前,拿起紙筆,寫下請願書:“我多年來受醫院照顧,享受了美好人生,現已無所顧慮,願意付出一切。”27日上午,她帶著按下手印的請願書,依次敲開了醫院分管院長、醫務科長和老幹科長的辦公室大門。經反覆溝通,吳冰同意了醫院的安排,先在院內擔任分診量體溫志願者,如果上級組織有調度,再爭取去武漢機會。

防疫當前,還有更多老專家站出來發揮專業優勢、貢獻力量。在不能大規模聚集培訓的前提下,曾代表湖南入圍感動中國20強的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退休教授葉義言,和自己診所的同事開著車赴各個社區,志願傳授科學應對疫情的方法。僅兩天,他們就走了7個社區,培訓了逾200名社區幹部和基層醫護工作者。此外,他還在自己的公眾號“葉義言兒科”上連續撰文,以豐富的專業素養為兒童疫情防控支招,隨時免費提供專業諮詢。

投身防疫,老幹部果斷“亮劍”

战“疫”时刻,长沙“五老”不缺席

基層防控工作量巨大,老幹部們熟悉基層,善於與群眾溝通,他們充分發揮優勢,投入到基層防“疫”戰中,成為協助基層組織的強大志願力量。

“我知道去摸排就有可能感染病毒,但是共產黨員理應衝鋒在前沿、戰鬥在一線。疫情嚴峻形勢下,我請求發揮餘熱再立新功。”春節期間,開福區東風路街道王家壠社區開展疫情摸底工作,但由於人手有限,摸排速度較為緩慢,關鍵時刻,社區第四黨支部書記、70歲老黨員周政定的一封“請戰書”解了燃眉之急。

在周政定的帶動下,洪功德、臧躍華等16名社區老黨員紛紛加入防疫志願者隊伍,他們自發走訪自己所住樓棟,詳細瞭解本棟住戶的近期出行、人員探親、家庭成員身體狀況等情況,還張貼溫馨提示、宣傳防疫知識,極大提高了社區的摸排效率。

還有更多老同志走街串巷,活躍在基層防疫一線。在雨花區,浦沅社區“老口子”親情服務隊的20餘名老同志,配合社區完成了3015戶居民情況排查、245戶門店重點監控經營戶和務工人員的信息統計;在嶽麓區,長望社區黨旗飄揚工作站站長唐海洋,帶領志願者在每個樓棟粘貼《致居民群眾的一封信》、《新型冠狀病毒預防知識》,把溫暖傳遞給每家每戶……

與此同時,廣大離退休老同志還積極響應號召,踴躍捐款捐物,幫助社會渡過難關。中國好人、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鄧學東捐款1萬元,芙蓉區濱湖嘉園功能型小區黨支部書記柳建國通過南湖信鴿俱樂部募捐1.2萬元,望城區銅官街道華城村73歲退休老支書賴平貴無償提供1000只口罩……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市“五老”捐資(物)達30餘萬元。

移風易俗,老黨員身體力行

战“疫”时刻,长沙“五老”不缺席

阻止疫情蔓延,不串門、不聚會、不宴請是關鍵一環,這對上了年紀面對生死的老同志,更是一項嚴峻考驗。

“現在是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一切從簡,我死後火化,不要鼓手樂隊、不辦一桌酒席……”彌留之際,瀏陽市葛家鎮新宏村72歲老黨員王大全特別叮囑兒女。正月初四早上,王大全老人因病逝世,作為鎮幹部的兒子王旭充分尊重父親的遺願,向鎮紀委遞交了自己的承諾書,道士鼓樂、幫忙人員一概不用,除至親以外的所有親朋一概辭謝。

無獨有偶。長沙縣果園鎮田漢社區92歲的老黨員黃文仲離世,為了全力配合當下疫情防控,老人在生前便立下遺囑,要求一切身後事從簡,不給社會添堵、不給親友出難題。“葬禮事宜遵照父親遺願,未設靈堂,未辦酒席,也沒有哀樂、花炮等平時村裡辦喪事的繁文縟節。”黃老的兒子黃芝棟表示,他父親生前一再叮囑要竭盡所能為抗擊疫情貢獻出共產黨員的力量。在黃老的影響下,社區另一戶人家的喪事也從簡。

特殊時期,廣大老黨員身體力行,帶頭移風易俗、教育引導子女、做好群眾工作,勸導取消了許多婚喪嫁娶等大型聚集性活動。他們雖然不能為這場戰“疫”衝鋒陷陣,卻憑藉著最有力的正義之氣,彰顯出共產黨人的燦爛光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