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阿壩這座碉樓 歷經3次大地震還屹立於大地而不倒

四川阿壩這座碉樓 歷經3次大地震還屹立於大地而不倒

四川這個地方被稱為千碉之鄉 有堅固經歷地震不倒的碉樓

標籤:中國四川旅遊、四川阿壩馬爾康直波千碉之鄉、歷經地震屹立不倒的碉樓、中國古村古建築遊、旅遊景點推薦介紹見聞遊記

在阿壩的嘉絨藏族地區,有一個被譽為“千碉之鄉”的地方,也許是因為這裡的地理位置有著非常重要,人們為了抵禦外來的入侵,只好修建了許多堅固的碉樓來抵禦。但時光走過了漫長的歲月,硝煙也逐漸散盡不再,這個地區的碉樓存下來的並不多,而且有的已經變得面目全非。而行車過程中要經過的碉樓群,是非常值得你停下腳步,在這裡參觀體驗一下。就是離馬爾康不遠處的直波村,這裡有堅不可摧,堪稱奇蹟的碉樓群。

四川阿壩這座碉樓 歷經3次大地震還屹立於大地而不倒

既然堪稱奇蹟的碉樓群,自然會有其獨特老道的地方,這裡最高的一個碉樓,在半個世紀以來,雖然傾斜了兩米多,卻仍然挺過了三次大地震,仍然能夠安然無恙地站立在大地上,尤其是10年前那一次大地震,周圍很多堅固的建築都蕩然無存,它竟然沒有受到大的傷害,真的令人感到稱奇。

直波村的直波,來自於當地藏語,意思就是河水環繞的好地方。從古代開始,這裡就是非常重要之地,傳說在公元8世紀的時候,一位非常有名氣的大法師就在這裡建設了一個寧瑪派寺,並在這裡宣揚佛法,後來的千年時間,這裡也就有了一座古城,叫著直波古城。這座古城作為這裡歷代官家和差役的長期居住之地,稱其為“峽谷口上的官寨”。後來,乾隆時代攻打大小金川的時候,也將這裡作為朝廷的屯兵地。

上個世紀30年代中期,紅軍為了長征的時候,也有一支英雄的部隊在這裡駐紮休整,至今還留有一些遺蹟供人們緬懷。松崗直波古碉群稱為“碉群“,其實只有三個碉樓,全部為石頭和母木頭混合修建而成,碉樓的四周是八角形,可能是為了觀察和射擊不留死角而設計的吧,在當時,建造者能夠周全地考慮一座建築的實際功能和運用,真的是非常了不起的。碉樓整體由下向上漸收縮成為臺地錐形。目前三座當中的一座已經損毀,剩餘的兩座最高的高41米,還有一座為29米。

我們沿著石階往上走,一路都可以看到用藏文書寫的標語或者符號,大概都是表達吉祥的意思。而最上方的碉樓,是這個村寨最高大上的古建築,因為它的堅固抗震,經歷三次地震都安然無恙,當地人將這碉樓成為村裡的定海神針。這兩座碉樓依照山勢呈南北佈局,南碉位於村內,北碉在村北的山樑上,兩碉倒是不遠,也就50米的距離。整個碉樓只設有一個出入口,距離地面約2.5米,平時用梯子上下出入,戰時,人員進入碉樓內,梯子也就撤走了,這樣一來,在古代,碉樓就成了固若金湯的抗擊外侵的主戰場。傳說當年乾隆攻打大小金川時,就因這種碉樓的堅固而很是頭疼美,不得不在北京修建類似碉樓進行演兵。

碉樓內佈局是按照當時的抵禦外侵的需要而設置,每層碉樓都有不同的功能,但幾乎都有射孔和瞭望孔,從這些地方望向外面,因為地處高處,四周的情況一目瞭然。當地嚮導告訴筆者,碉樓還有地下室,地下室可以存儲很多的糧食,而且糧食可以幾個月不發黴變質,也是戰時安排老弱病殘人員的處所。為了能夠長時間堅守碉樓,水的問題必需解決,碉樓還從外面引入了暗河的水經過底層,這樣一來,無疑能延續碉樓抵抗外侵的時間。

作為偏遠地區的這樣一個有著奇蹟色彩的村寨,不僅碉樓的堅固不倒值得人們稱奇,而且周邊的自然環境也十分優美的,林木茂盛,野草野花遍地皆是,空氣中散發著的花草香沁人心脾,而且氣溫宜人,非常適合避暑。村寨那些傳統磚木結構的藏式民居,木質窗臺彩繪的各種帶有佛教特色的圖案顯得古色古香。而屋頂那些迎風搖曳的經幡,其獵獵之聲,也增添了村寨的風情色彩。(1513字)

文|阿凌(四川成都人,作家、新聞人、策劃人,985高校中文系畢業,蘇白傳媒副編審、總編輯助理。)

審讀:蘇白傳媒 總編審 鄒劍川

運營:蘇白傳媒 丹丹

其他:部分圖片供模擬想象,不代表文字特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