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不想寫作業”,這位媽媽的做法很高明,連老師都稱讚

在家庭作業中,很多人把這樣一幅經典的畫面看作是中國式父母幫助孩子做家庭作業的“盛會”。這是因為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學習,他們變得越來越焦慮。輔導孩子的作業太難了,這是大多數家長深有體會的。

“媽媽,我不想寫作業”,這位媽媽的做法很高明,連老師都稱讚

我表妹的孩子因為家庭作業問題接到孩子班主任的電話,說孩子好幾次作業都沒做完,讓家長看看孩子的情況。我表妹趁晚飯的時候問孩子:聽說你最近不想做作業?孩子回答:是的,我不想寫。我表妹說:“如果你不想寫,就不要寫了。”表妹的態度讓孩子覺得不可思議,但當他看到母親是認真的,孩子沒有說什麼。但這是我表妹和老師商量的結果。過了幾天,表妹的孩子又開始聽話地做作業了。

表妹似乎太溺愛孩子了。事實上,輔導孩子寫作業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難。推薦兩個好方法:

一、把握兒童的從眾心理與叛逆心理

一個幾歲的孩子,當他想反抗的時候,他總是想做一些違背大人權威的事情。幾天前,他不想做家庭作業,因為他認為這太容易了,而且是浪費時間。與老師溝通後,表妹認為,如果孩子想挑戰父母,父母最好表現得大智若愚,讓孩子覺得自己佔了上風。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批評他,就會激起他的叛逆情緒。

“媽媽,我不想寫作業”,這位媽媽的做法很高明,連老師都稱讚

後來,當他看到別人乖乖地完成作業時,他的從眾心理讓他不願落在人後,所以不敢不做作業。

二、“我要學”比“要我學”好

表妹認為,在孩子這個年紀,每天盯著孩子做作業對孩子也是一種壓力。如果孩子們覺得自己必須在別人的壓力下才完成作業,他們就更容易養成壞習慣。因此,表妹認為“我要學”比“要我學”對孩子們更好。鼓勵孩子主動出擊比父母背後催促孩子更有用。

“媽媽,我不想寫作業”,這位媽媽的做法很高明,連老師都稱讚

正是出於這種考慮,表妹大膽地把做作業當成孩子自己的事,讓孩子下定決心。孩子們自己也明白家庭作業的重要性,這樣他們做家庭作業的效率才會更高。

當然,所有這些條件都是表妹對孩子有足夠的瞭解,並與老師達成了共識。所以,效果很好,老師也同意。

但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一樣。當孩子們不想做作業時,強迫他們做是不合適的。只有找出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才能真正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同時,家長要多鼓勵孩子,少嘮叨,少批評,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效果比看著孩子完成作業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