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告訴您:哪些人易得高血壓


高血壓是體循環動脈血壓增高的一種常見臨床綜合徵,可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前者是以收縮壓升高和/或舒張壓升高的慢性血管疾病,約佔90%以上。繼發性高血壓是因某種疾病而引起血壓增高,高血壓僅是一種症狀約佔10%左右,只要解決原發病,高血壓症狀就會消失。原發性高血壓原因目前尚未揭示出來,本文著重討論哪些人易得這種高血壓。


專家告訴您:哪些人易得高血壓


一、遺傳因素。雙親都是高血壓,其子女患高血壓佔46%;若一方患高血壓,另一方正常,其子女患高血壓概率為28%;雙親都無高血壓,其子女僅3%患病率。可見遺傳是很重要的因素,有這個先天因素,再加上後天的各種環境因素,才有可能發生高血壓。

二、菸酒癮大。煙癮大是我國高血壓主要致病因素。長期大量吸菸,會造成缺氧。研究發現,長期吸菸,會引起血管內皮損壞,使血管內皮增厚,管腔狹窄,導致血管外周阻力增加。吸一支菸可使收縮壓升高10~25毫米汞柱。吸二手菸也有同樣危害。飲酒引起血壓升高機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引起交感神經興奮,促使動脈血管收縮血壓驟升。長期飲酒也能使血脂升高,是動脈粥樣硬化主因。飲酒越多,血壓就越高。

三、攝鹽過多。鹽的鈉離子主要在細胞外液,與細胞內鉀離子保持平衡。當細胞外液鈉離子增加,由於滲透壓作用,細胞外液量增加,導致循環血容量增加,使心輸出量加大,引起血壓升高。另外,過多鈉離子進入細胞內,會導致小動脈細胞腫脹,使管腔狹窄,增加外周阻力引起血壓升高。

四、超重和肥胖。據統計表明,肥胖者高血壓的患病率是正常體重的3~4倍,體重超過標準體重[成人標準體重=(身高-100釐米)×90%]。超10%為超重;超20%為輕度肥胖;超30%為中度肥胖;超50%為重度肥胖。這類人群食慾很好,攝食過多動物食品及鹽,而且血脂都偏高。


專家告訴您:哪些人易得高血壓


五、出生時體重輕或為早產,成年人時發胖者。有研究發現,出生時體重不足兩千五百克,而成年發胖的人易得高血壓。我國有研究發現,在出生時清瘦,成年後發胖的人,其高血壓患病率最高;相反,高血壓風險最低。早產人的肺活量小和心率快,也易患高血壓。

六、長期缺乏運動者。長期缺乏運動會導致肥胖,大量的脂肪組織擴大血管床,使血液循環量、心搏輸出相對增加導致血壓升高。

七、不良心理,睡眠不足及壓力大者。社會生活節奏快,長期處在緊張學習或工作環境,睡眠不足或失眠等,導致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兒茶酚胺等分泌增加,引起全身小動脈痙攣,導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大而血壓升高。據調查,我國35~45歲高血壓病人增長率達到62%~74%,而65~74歲老年人高血壓病增長率只有15%~18%。還有A型性格的人,要求高、易發火、不耐煩等也易得高血壓。

八、女性特殊期的血壓變化。不同時期女性內分泌的變化,也影響血壓。(1)月經週期。因雌激素水平不斷變化,也影響血壓變化。(2)妊娠期。妊娠可引起血壓升高,早期為妊娠高血壓,可發展為先兆子癇、子癇是婦產科急症。分娩後血壓自然恢復正常。(3)絕經期前後。高血壓在絕經後發病率比絕經前高2倍,是因雌激素、孕激素水平降低,對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抑制作用減弱而引起高血壓。(4)女性口服避孕藥。避孕藥是雌、孕激素的複方製劑,服用後多數人收縮壓升高5毫米汞柱。

九、其它。缺鈣可使血壓升高。調查發現,如果一個人每天只攝入300毫克鈣,患高血壓危險增加14%。營養學家建議每天補鈣平均標準為1280毫克。鉀也是很重要的。鉀能直接擴張小動脈,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還能抑制腎小管對鈉的重吸收、降低交感神經活性。鎂可避免血管平滑肌強烈收縮。鎂的攝入不足可引起高血壓發病率增高。若每天補鎂370毫克,可降低收縮壓3~4毫米汞柱、舒張壓2~3毫米。我國發病最高的是“H”型高血壓,約佔成年人75%。這型高血壓是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含巰基非必需氨基酸)升高所致,是與進食過多動物蛋白及飲食攝入的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B6不足有關。解決方法是補充葉酸,一般成人每天需0.5毫克,同時服維生素B6、維生素B12,可減少發病。


專家告訴您:哪些人易得高血壓


文字 | 醫藥星期三

圖片 | 網絡

專家告訴您:哪些人易得高血壓

“健康杏林”是《醫藥星期三》報的官方微信公眾平臺。《醫藥星期三》報是全國郵發的,以中醫藥治療為特色的,刊發醫藥保健、健康養生知識為主的專業保健科普報。開設有“中華醫藥””中醫精粹“”民族醫藥“”藥膳食療“等中醫專版。全國郵發代號47-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