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散文|三嬸兒



榜樣的力量(257)

原創散文|三嬸兒


西院三嬸兒要被兒子接進城裡去住了,臨行前一天晚上,她來我家坐坐。一來呢,跟我們家道個別,幾十年的老鄰居了,讓我們以後進城要去她家玩兒;二個是,人走了,院落裡值錢的東西也隨即拉走或變賣,這閒屋舊宅,讓我們給幫忙處理掉。李付春

不管怎麼樣,多年的老鄰居了,相處地一直不錯,一定要留她吃頓飯。起初她不肯,經過母親的再三挽留,最終她還是答應了。接下來,就是母親、三嬸兒和妻子和麵包水餃兒。

在吃飯的時候,我問三嬸兒:“您是怎樣把一雙兒女送進大學門的?”李付春

三嬸吃了幾個餃子,喝了一口餃子湯(我們老家有原湯化原食一說):“大侄子,說出來不怕你笑話,我從小沒有文化,我的兩個兒女都比你大幾歲,早些年,你家沒少幫了我們家的忙。”

三嬸說著,眼圈裡有些紅潤,“你哥八歲那年,剛上一年級,你三叔給生產隊里拉石頭修咱村後這座橋,翻車摔死了。隊上給我家一點錢以後又按你叔活著時一樣記最高工分處理的這件事。因此,我們家吃飯、花錢都不成問題,關鍵是孩子還小,一個八歲,你姐才五歲,那年我二十八歲就成了寡婦。從此,我一門心思就用到兩個孩子身上。”

李付春

三嬸擦拭了一下眼淚:“我白天和別人一樣出工,晚上就陪你哥做作業。炕桌上一盞煤油燈,我先是做些針線活,做完後就拿出一本《毛澤東選集》陪著孩子看。起初,你哥還不知道我不識字,還把煤油燈往我這邊推,當他遇到難題或不會寫的字問我時,真想不出當時是怎麼搪塞過去的,反正你哥每次考試都是班裡的第一名。到了你哥上五年級吧,他就猜出我不識字來了,他發現我幾年來總是看這一本書,幸虧沒有把書拿顛倒,因為上面有毛主席像。”李付春

三嬸邊吃邊說:“當時,你姐也念二年級了。就這樣,我一直陪讀他們到了初中畢業,由於哥哥的榜樣,你姐的學習成績一直是班裡的前三名。後來,他們先後都走進了理想的大學校門。幸虧那個年代讀高中、上大學的花費用都很低,國家負責包分配,你哥掛念著我,畢業分配回咱們縣城了。”

三嬸兒說著高興起來了,我卻被她這種奉獻精神感動地流下了眼淚。李付春

人們都羨慕三嬸有一雙好兒女,沒有人知道她背後的滄桑和付出的艱辛。不到三十歲就守寡,靠生產隊的那點撫卹工分,獨自一人把一雙兒女拉扯長大,靠自己堅強的意志,特別是在孩子的學習道路上給予了極大的幫助。李付春

母親給兒子、女兒做了榜樣,哥哥又給妹妹做出了榜樣,成了妹妹學習的樣板,最終兄妹雙雙中金榜。

因此說,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本文系原創首發,初稿寫於2006-05-21 10:45: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