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列世界十大博物館,日本為搶救佛教藝術而創辦


京都國立博物館位於日本京都府,在這裡珍藏著流傳至今的與千年古都共呼吸的國寶,是世界公認的"寶物殿"。是世界十大博物館之一。

明治初年,日本仰望西方,在歐化主義和“排佛棄釋”的浪潮中,傳統文化受到輕視,破壞文物之風盛行。為保護神社和寺廟的文物免遭破壞,1889年,宮內省決定在“千年之都”京都和奈良設立博物館,開展文化財產的展示、保存、研究的工作。

於是呢,奈良國立博物館1895年開館,京都國立博物館1897年開館。他們與1872年開館的東京國立博物館,並列為日本三大國立博物館。

京都國立博物館館藏品以美術品為主,收藏了14000件,涵蓋陶瓷、考古、繪畫、雕塑、墨跡、染織工藝、金屬工藝、漆器工藝等各個領域。

此外,還收藏了亞洲古代工藝美術品共88800多件,其中包括了普賢菩薩像、松林圖屏風、平治物語繪詞和白氏詩卷等87件國寶。還有5593件京都附近神社、佛寺及私人寄存的美術品。

紅磚白柱的“京博”本館建築本身就是文物,具有100年曆史,由宮內省內匠寮工程師片山東熊設計。

這是一套法式文藝復興風格的巴洛克式建築,以紅磚、青銅屋頂的西方印象派風格,融合佛教與和風的建築元素,是比較特殊的"和洋"折中式建築。

可惜在裝修改造,沒能進去一探。

配套的正門、售票處、袖屏均被日本政府被指定為重要的文物。

平成知新館 陳列日本及中國和朝鮮的考古、陶瓷、 雕塑、繪畫、書法、染織、漆器、金器等。新館的設計師為谷口吉生,也是世界知名的建築家。

在平成知新館,除了輪番展出精選名品以外,每年還會舉辦兩次特別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