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縣人民醫院再現感人一幕:隔離帶旁的愛情

固始縣人民醫院再現感人一幕:隔離帶旁的愛情

今天看朋友圈,被幾張照片感動了。一位中年男子戴著口罩,將一束鮮花送到另一位戴著口罩女士的手中。旁邊,立著的大牌子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三個白底紅字:隔離帶。

這幾張照片並非專業人士拍攝,像素不太高,角度有些偏,但絲毫不影響它們的價值。原來,照片中的女士,是固始縣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護士長張豔,自去年臘月二十九進入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隔離區至今,在一線已經工作了8個晝夜。

送花的男同志是張豔的丈夫——固始縣人民醫院西區放療科主任黃玉忠,他從年初也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上。今天,農曆正月初六,陽光溫暖,黃玉忠終於可以抽出一點時間來看看愛人。在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的隔離帶旁,他送上了一束鮮花。

感人的一幕瞬間在此定格。

“你把我的愛,放在了隔離帶,然後一個人轉身,悄悄離開;你把我的愛,放進了隔離帶,我在那默默徘徊,等著你回來……”

這是《愛情隔離帶》的歌詞,不同的是,歌中的隔離帶是虛擬的,那是為心上人設置的一個溫馨安全的港灣。現實中的隔離帶,是風險,也是牽掛;是不忍,也是幸福。

它還是什麼呢?是寒風的路口巍然挺立的雕像,是無情的戰場堅貞不屈的身姿,是明媚的春天裡播撒陽光的動作,也是用大愛凝成的鋼鐵長城。

固始縣人民醫院再現感人一幕:隔離帶旁的愛情

隔離帶,如同鵲橋,短暫的相見又要匆匆的別離。我不知道夫妻倆說了些什麼,或許也像牛郎織女那樣有著說不完的情話。但是我相信,更多的,是彼此的鼓勵與祝福。如同楊子榮在《智取威虎山》中唱的那樣:改日痛飲慶功酒,壯志未酬誓不休。來日方長顯身手,甘灑熱血寫春秋……

資料表明,張豔是80後,在固始縣人民醫院已經工作了近20年。從走上工作崗位到2008年4月,她一直在兒科工作。2005年12月的一個深夜,她在兒科值班,當時醫院停電,病區僅靠應急燈來照明。突然,急診送來了一個出生不到3個小時的新生兒,患兒皮膚青紫,渾身冰涼。醫生診斷為缺血缺氧性腦病,必須立即保暖、吸氧、輸液,否則患兒有生命危險。

保暖、吸氧,張豔迅速完成,可是輸液成了難題,沒有電,光線太暗,扎針太危險。可是為了一個患兒的生命,她沒有退,而是憑藉多年的穿刺經驗,在應急燈和一個手電筒的光照下,順利完成了任務,患兒獲得了新生。

擔任感染性疾病科護士長之後,一些護士覺得為病人做護理工作量大,隨時都要冒著被傳染的風險,工作很不安心。作為護士長,張豔以衛生行業先進人物的先進事蹟,鼓勵護士們不辜負白衣天使這一使命。在她的啟發教育和模範行動的影響下,護士們個個思想穩定,工作積極肯幹,從未出現過差錯和事故。

她就是這樣,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健康送給他人,忠實於自己的本職工作,譜寫著白衣天使的大愛之歌。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來臨,張豔主動請纓,迎難而上,成為最美的逆行者。

任他桃李爭歡賞,不為繁華易素心。當全世界都張著慾望的大口,總有一些人,有著迴歸初心的美好。

固始縣人民醫院再現感人一幕:隔離帶旁的愛情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以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可以來臨。病毒在巷戰,人們的腳步在搖晃,城市和鄉村,還沒有整理好被撕破的衣襟。然而,生活中,像黃玉忠、張豔夫妻這樣的一群人,舍小家,顧大家,正組成方舟,載著人們抵達生命的彼岸。

“我把我的愛,放進隔離帶,默默轉過身,等著你回來!”

感謝朋友圈裡的這幾張照片,在全國上下戰“疫”的關鍵時刻,我感受到奉獻的真諦,也看到了愛情最美的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