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發熱去醫院就會被隔離?不是的!醫生和你談談如何自我處理

“醫生,我每隔一小時測一次體溫,有一次體溫37.2℃,怎麼辦?”

“你好,最近胸口有點不舒服……”

“咽乾,想咳嗽,沒有痰,是不是感染了那個新的肺炎?”

“我感覺呼吸困難,和網上的症狀很像!”

……

這些,是近幾天來我聽到的來自患者最多的詢問。

因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疫情,人們開始密切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這些症狀,也成了時下人們最關心的詞彙:發熱、乾咳、氣促、白細胞減少、肺部炎症

闢謠!發熱去醫院就會被隔離?不是的!醫生和你談談如何自我處理

01

什麼是發熱?自測體溫以口腔為佳

說實話,“發燒”的定義,很多人心裡有些模糊。有些人認為感覺熱就是發燒,有些人認為超過37℃就是發燒,還有些人靠手摸額頭、臉頰來判斷有沒有發燒,不一而足。

各種書籍、網上對發熱也有不同的定義,使公眾很難把握。

其實人的體溫本身就會波動,晚上的體溫可能會升高0.5~1℃。根據國外的《The Merck Manual》和《Murtagh's General Practice》等醫學專著,發熱可被定義為:“早晨口腔溫度>37.2℃,或在一天的其他時間口腔溫度>37.8℃。

如果測的是肛溫,>37.7攝氏度算髮熱(其他時間>38.2℃)。

日常測體溫更多的是測腋下溫度,但是,這樣測得的溫度受氣溫、運動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一般認為腋下溫度超過37.2℃可認為有發熱(體溫計在腋窩頂部夾緊3分鐘)。

在家自測體溫,以測口腔溫度為最佳,需把體溫計的水銀端放置在舌根與口腔底部交界處的舌繫帶的一側的“窩窩”裡,測量時口唇緊閉,時間為3分鐘。

注意:每個家庭成員應各有自己專用的溫度計,不要混用,以免交叉感染。


闢謠!發熱去醫院就會被隔離?不是的!醫生和你談談如何自我處理


02

發熱後去醫院,並不能馬上確診為新冠肺炎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暴發,導致很多人有一些恐慌情緒。這些人在出現發燒症狀以後,或多或少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那些懷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人,會多方就診,尋求幫助,想要確診是不是感染了,但是這種需求目前還難以滿足。

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需要用痰液、咽拭子(就是用特殊的棉籤在咽部取分泌物)、下呼吸道分泌物等標本,行實時熒光 RT-PCR 檢測 2019-nCoV 核酸,陽性才能確診,而這些檢測在很多的醫院暫時是無法開展的,大部分地方的確診需要疾控中心做出(武漢部部分醫院除外)。

疾控中心跟醫院,是兩個有聯繫但是又相互獨立的系統。目前的診斷試劑缺乏,診斷程序相對來說較為複雜,疾控中心根本沒有這麼大的人力、物力去給所有的發熱患者做檢查。


闢謠!發熱去醫院就會被隔離?不是的!醫生和你談談如何自我處理


03

出現發燒後,應該怎麼辦?

在當前的情況下,一旦出現發燒,應該怎麼辦才好?

  • 捋一捋經歷

自己仔細回憶發燒前後一些日子的經歷,包括過去的出行路線、坐過什麼交通工具、有沒有和來自武漢(甚至湖北)的人接觸過、有沒有接觸過有發熱和咳嗽的人,梳理一下自己的人際交往關係,等等。

  • 既往的體質情況

既往的體質情況,可以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容易感冒的人,在感冒和流感季節,沒有接觸史,考慮感冒的可能性大一些。還有一些特殊情況,如有些女性平時的基礎體溫會偏高一些。

  • 病情的自我評估

在家裡做進一步的自我病情評估,比如有沒有呼吸困難、口唇紫紺、胸痛、極度乏力等表現。如果有這些表現,同時又有發熱,需要儘快去醫院就診。

  • 多種途徑求助醫生

無法自我評估病情的患者,至少要知道自己的體溫多少。體溫超過37.2℃,雖有咳嗽、乏力、腹瀉等症狀,但沒有明顯的接觸史,可以嘗試用不出門的方式求助醫生,比如網絡和電話諮詢相關的醫生。

  • 重點人群

體溫超過37.5℃,來自武漢或者其他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暴發流行的地區,有呼吸道症狀的人;或者不來自疫情嚴重的地方,但有接觸那些有症狀的人,應儘快去定點醫院的發熱門診就診。

出門的時候,注意正確佩戴好口罩,既是保護好自己,也是保護他人的措施。


闢謠!發熱去醫院就會被隔離?不是的!醫生和你談談如何自我處理


04

檢查後,醫生讓回家怎麼辦?

去醫院檢查後,醫生並沒有隔離,讓回家自行隔離,是目前床位緊張時經常有的事情。

對體溫不高、在醫院檢查胸片或者CT、血常規等,沒有明顯的異常的人,建議在家裡待著,做好自我隔離。

居家隔離期間,做到個人生活用品分開擺放,自己的房間要注意通風,建議家人實行分餐制。

每日上午8時、下午4時和入睡前各測一次體溫並記錄下來,有感覺不舒服時可以隨時測體溫;如果可以,建議可以在家做觀察日記,萬一出現病情變化是,對醫生的診治能帶來很大的方便。


闢謠!發熱去醫院就會被隔離?不是的!醫生和你談談如何自我處理


05

就醫不方便,可以自我診治嗎?

在不方便就診,或醫院人滿為患無法就診,或為避免交叉感染的風險的情況下,出現發熱,可以做哪些自我診療呢?

原則上,如果有嚴重的症狀,不建議自我治療,一定要想辦法就診,因為早診斷可以早治療,也可以減少傳播給他人的風險。

實在沒有辦法,症狀輕微的,或者不考慮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患者,可以在遠程醫生或社區醫生的指導下,做一些自我判斷和處理

  • 判斷是否流感

流感多在每年冬春季節,或氣候變換的時候流行。

其實,流感的發病率遠遠要高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發病率;如果是有

發熱、肌肉痠痛、乏力、咳嗽等症狀,周圍也有類似的患者,考慮流感的情況下,可以吃奧司他韋抗病毒治療

  • 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引起,少部分也由冠狀病毒引起,所以,有些症狀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有相似之處,如表現為頭痛、全身不適、流鼻涕、咽痛、咽癢等表現。

但是成人普通感冒不常有發熱,三分之一的小孩普通感染可出現發熱。

很多感冒以咽痛為首先出現的症狀,通過在4~9天,普通感冒可以不吃藥而自愈


闢謠!發熱去醫院就會被隔離?不是的!醫生和你談談如何自我處理


  • 體質好的人

一些體溫很高,但是基礎身體條件好,耐受力也好的人,不一定要吃藥的;可以多喝水,以補充因發熱導致的水分丟失,可以緩解脫水引起的相關不適;有一部分人靠自己的免疫力,體溫也能逐漸下降到正常。

  • 解熱鎮痛藥

解熱鎮痛藥可以適用於一些,體溫升高在38.5℃及以上的患者,或者體溫雖然沒有達到這個程度,但是全身痠痛、頭痛、咽痛比較厲害的情況,也可以使用解熱鎮痛藥來緩解症狀。

最常用的解熱鎮痛藥有兩種,一種是對乙酰氨基酚,另外一種是布洛芬,兩者不可重複的頻繁使用,間隔時間最好超過4~6小時,一種藥沒用時可換另外一種。

  • 物理降溫

對於高熱患者,降溫毯可促進體溫降低。

但是,在沒有給退熱劑的情況下,不應使用降溫毯;治療發熱的目的,首先是降低升高的下丘腦體溫調定點,其次是促進散熱。

溫水擦浴對於中、低熱有一定的效果。

不能口服退熱藥的患者,可使用非甾體類消炎藥胃腸道外製劑,或者退熱藥的直腸栓劑,也就是退熱栓。

最後,對於在發熱的同時有脫水的患者,比如說伴有口乾、皮膚乾燥、彈性變差的表現,這種情況下需要靜脈補液。


闢謠!發熱去醫院就會被隔離?不是的!醫生和你談談如何自我處理


06

發熱的原因,還有很多

發熱的原因,除了以上提到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流行性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之外,還有很多。

包括上述原因在內的病毒感染、細菌和其他致病毒微生物的感染、惡性疾病如癌症、創傷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如腦出血、藥物反應、系統性紅斑狼瘡、痛風、血液系統疾病、艾滋病(HIV感染)等,都可導致發熱。

發熱的持續時間,有疾病也有一定的關係,通常3天以內的發熱,普通感冒和輕型流感的可能性大;持續4~14天的發熱,在臨床上很常見,使很多患者困擾的正是這一種發熱。

持續4~14天的發熱,如果表現為病毒感染的血常規等特點,一般應懷疑是由不常見的或特殊的病毒引起,以下是這種發熱常見原因的“排名”情況:

  • 流感
  • 鼻竇炎
  •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由EB病毒感染引起)
  • 病毒性腸炎
  • 感染性心內膜炎
  • 口腔感染
  • 肝膽系統感染(如膽囊炎、肝炎等)
  • 膿腫
  • 盆腔炎
  • 鉅細胞病毒感染(常伴有肝損害)
  • 其他:如傷寒、萊姆病、登革熱等等。


闢謠!發熱去醫院就會被隔離?不是的!醫生和你談談如何自我處理


07

需要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篩查的患者

具各以下兩點情況的人,需要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篩查:

1、發病前14天內有湖北旅行或居住史,或發病前14天內曾接觸過來自湖北、有發熱且伴呼吸道症狀的患者,或幾個人聚集性的發病(家庭內、班級、單位同一辦公室等)。

2、72小時以內的急性發熱(>37.5℃),不伴流感樣症狀,且未證實是其他病因導致者。

對於這樣的患者,去醫院篩查後,發現:

  • 血常規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細胞計數減少;
  • 胸部影像學早期呈現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改變,或雙肺多發磨玻璃影、浸潤影,或出現肺實變者;

可能需要進一步

隔離觀察,並採集分泌物作病毒核酸檢測


闢謠!發熱去醫院就會被隔離?不是的!醫生和你談談如何自我處理


08

龍醫生的溫馨提醒

新冠肺炎流行時期,如果出現發熱,要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結合醫生的科普,來確定是不是跟當前流行的某一種疾病有關係。

如果有關係,要根據流行病的處理原則,接受定點醫院的治療;如果沒有關係,而是其他的疾病,則需要居家主動隔離,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對症治療的藥物

輕度發熱,沒有併發全身症狀或者呼吸道、心血管的症狀,完全可以自己在家隔離,沒有必要去擁擠的發熱門診就診,反而會增加感染其他病原體的風險。

總之,出現一些症狀,千萬不要慌亂,這樣容易增加心理壓力,且可干擾醫生的判斷,要保持樂觀的心態,覺著冷靜,正確面對疾病和疾病可能帶來的後果。


闢謠!發熱去醫院就會被隔離?不是的!醫生和你談談如何自我處理

碼字很辛苦,如果文章對您有用,歡迎點贊、評論、留言、收藏和讚賞

更多精彩科普,敬請關注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