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視角:從戰役角度解讀普羅霍洛夫卡坦克大戰

關於普羅霍洛夫卡坦克戰一直是東線愛好者們關注的焦點,幾乎已經成為了一場傳奇般的坦克戰,它以規模宏大的坦克會戰而著稱,另外蘇聯方面也賦予了這場坦克戰以戰略上的意義。瞭解庫爾斯克會戰的都直到德軍最終的會師目標是奧庫爾斯克,為何會在更東面的普羅霍洛夫卡爆發決定性的坦克戰呢?本文將圍繞上述問題展開論述。

不一樣的視角:從戰役角度解讀普羅霍洛夫卡坦克大戰

蘇軍步兵發起反擊


首先先簡要介紹下“堡壘行動”的作戰設想,利用庫爾斯克突出部蘇軍縱深側翼暴露的有利條件,以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對庫爾斯克突出部實施一場典型的鉗形攻勢,殲滅突出部的蘇軍集團,並擊敗前來增援的蘇軍戰略預備隊。北面的中央集團軍群由第9集團軍擔負進攻,投入3個裝甲軍,總計8個裝甲師和裝甲步兵師以及7個步兵師。南面的南方集團軍群將投入第4裝甲集團軍和肯普夫集團軍級支隊,總計3個裝甲軍和5個步兵軍,轄11個裝甲師和7個步兵師。由於普羅霍洛夫卡坦克戰發生在南線,因此我們重點分析南方集團軍群的戰役進程,尤其是擔負主要進攻任務的三個裝甲軍(從左到右):第48裝甲軍、黨衛隊第2裝甲軍和第3裝甲軍。

不一樣的視角:從戰役角度解讀普羅霍洛夫卡坦克大戰

堡壘行動示意圖


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司令曼施坦因認為,鑑於蘇軍在哈爾科夫以東的縱深後方部署有強大的戰役預備隊,因此肯普夫集團軍級支隊也將加入進攻,負責向東北方向突擊,掩護擔任進攻主力的第4裝甲集團軍側翼(右翼),同時要阻止蘇軍戰役預備隊增援,介時集團軍群預備隊第24裝甲軍也將會加入其中(該軍最終沒有投入作戰)。主要進攻任務將交給第4裝甲集團軍,該裝甲集團軍轄有兩支實力強大的裝甲軍,包括大德意志師、警衛旗隊師、帝國師、骷髏師這四個德軍最強大的師級裝甲部隊。第4裝甲集團軍將向北突破蘇軍防線,分割消滅庫爾斯克突出部的蘇軍,並最終和肯普夫集團軍級支隊一起對決趕來的蘇軍戰役預備隊。曼施坦因想達成迅速的突破,以防止蘇軍戰役預備隊及時抵達戰場,為此他一開始就投入了手中全部的裝甲部隊(步兵師數量不足),以期迅速取得戰役自由。

不一樣的視角:從戰役角度解讀普羅霍洛夫卡坦克大戰

南方集團軍群司令曼施坦因


戰役的發展還是大大超出了德軍的預期,蘇軍陣地的防禦程度遠比德軍估計的要高,反坦克炮和支援炮兵的密度是空前的,加上密佈的雷區,大大延緩了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的進攻速度。不過德軍得益於佔有進攻主動權,因此可以集中兵力選擇蘇軍防線上最薄弱處發起突破,德軍在突破地段上佔據了數量和質量的雙重優勢,這些經過反坦克炮和坦克強化的蘇軍步兵陣地還是無法阻止德軍裝甲部隊的突破,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轄下的兩個裝甲軍都先後達成了縱深的突破,連續突破蘇軍兩道步兵防線。為了阻止德軍坦克的推進,擁有800輛坦克的蘇軍坦克第1集團軍被迅速前調,其中半數坦克用於支援步兵防禦作戰,另一半則對德軍兩翼實施不停的反衝擊。


蘇軍坦克第1集團軍加入戰場對南線戰場產生了根本性的影響,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必須打敗這支龐大的坦克部隊才能真正取得戰役自由,而這需要德軍付出更多的時間和更大的損失。德軍缺乏步兵師的劣勢很快就體現出來,隨著德軍裝甲不斷的向前推進,他們不得不把相當一部分裝甲單位用於側翼的掩護,而不是投入進攻,這削弱了德軍的進攻力量,使德軍不能在寬大正面上取得突破,第4裝甲集團軍轄下的兩個裝甲軍都各自只能投入兩個裝甲師用於進攻,而另一個不得不擔負不斷拉長的側翼掩護任務。另外突破正面較窄會導致德軍極易遭到兩側蘇軍炮兵的壓制和坦克的反衝擊,無法及時的擴展突破。

不一樣的視角:從戰役角度解讀普羅霍洛夫卡坦克大戰

德軍虎式坦克


儘管存在上述困難,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還是取得了不小的進展,關鍵問題出在了靠南的肯普夫集團軍級支隊上,原計劃肯普夫集團軍級支隊將向東北方向進攻,為第4裝甲集團軍的右翼提供掩護,但是肯普夫集團軍級支隊沒能在兩個集團軍的結合部達成突破(部署在這裡的德軍步兵師進攻能力不足),而是在更南的地方取得了較大的突破,並且同樣遭到了蘇軍坦克不斷的反衝擊,使該集團軍的快速部隊(第3裝甲軍)遲遲不能向北前進和第4裝甲集團軍的右翼會合,這導致第4裝甲集團軍不得不將強大的“帝國”師用於側翼掩護,而不是進攻。第3裝甲軍同樣需要分出本就不足的步兵去掩護不斷延伸的側翼防線。原計劃的三個裝甲軍齊頭並進的進攻演變為兩個獨立的進攻矛頭,到後來則是進一步分化為三個(第48裝甲軍後來轉向西面企圖消除蘇軍對其側翼的威脅,然後再回過頭來和黨衛軍第2裝甲軍協同發起進攻),這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德軍沒能將全部的裝甲部隊投入到普羅霍洛夫卡的決戰中。

不一樣的視角:從戰役角度解讀普羅霍洛夫卡坦克大戰

普羅霍洛夫卡坦克戰


就這樣,當德軍黨衛軍第2裝甲軍即將推進到普羅霍洛夫卡地域時,第48裝甲軍尚在應付左翼蘇軍的持續威脅,而第3裝甲軍正在向普羅霍洛夫卡方向艱難的挺近,以期和黨衛軍第2裝甲軍會師。按照德軍的設想,第48裝甲軍在消除左翼的威脅以及第3裝甲軍取得和黨衛軍裝甲軍的會師後,三個裝甲軍將和已經集結在普羅霍洛夫卡地域附近的蘇軍戰役預備隊(新到達的蘇軍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和近衛第5集團軍的部分兵力)進行一場關鍵性的決戰,在擊敗蘇軍的戰役預備隊後再轉而向北面進軍庫爾斯克。

不一樣的視角:從戰役角度解讀普羅霍洛夫卡坦克大戰

蘇軍步兵反坦克小組


蘇軍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向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和肯普夫集團軍級支隊發起了一場大規模的坦克反衝擊,由於德軍也在實施進攻,結果演變為一場混戰,不過德軍確實轉入了防禦,蘇軍暫時阻止了德軍的進攻,不過代價非常慘烈,蘇軍的損失遠高於德軍,德軍裝甲部隊並未喪失進攻能力,至少從軍事角度來說雙方在普羅霍洛夫卡的對決只能算是一個平局。如果戰事繼續的話,雙方還要在進行數場大規模的坦克會戰,直到一方兵力耗盡為止,換句話說,普羅霍洛夫卡之戰的勝負並沒有決出。

不一樣的視角:從戰役角度解讀普羅霍洛夫卡坦克大戰

德軍虎式坦克行軍縱隊


很快這場戰役的勝負已經變得無關緊要,在奧廖爾突出部、頓涅茨河突出部德軍都遭遇到蘇軍大規模的進攻,加上盟軍登陸意大利本土,希特勒急需抽調這些裝甲師前往應付上述的危機,即便德軍取得普羅霍洛夫卡戰役的勝利,希特勒也不會同意繼續進攻了。如此來看,“堡壘行動”是輸在了戰略上,而不是戰役上,希特勒發起“堡壘行動”太晚了,從推遲行動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這場會戰的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