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大都會給自己一片危崖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教授為了向他的學生傳授獲得成功和快樂生活的秘訣。帶他的學生去了一個最窮的小山村。

在這個小山村裡,他們看到一個最矮,最破舊的房子。

當他們走進屋裡,立即被眼前狹小的空間鎮住了:一個不足14平方的小屋裡竟然住了8口之家,祖父母,父母,4個孩子,還有一頭他們認為最有價值的奶牛。

學生們並不清楚導致這個家庭落入如此悽慘現狀的原因。他們為何落魄到這個地步?是什麼使他們一家忍受一切卻不思進取呢?

當老師舉起胳膊迅速將手裡的匕首刺入那頭奶牛喉嚨時,學生們驚呆了......

一年後,這位教授帶領他的學生再次回到這個小村莊,順便看看那戶人家過得如何。然而原先那個窩棚不見了,代替它的是一座嶄新漂亮的新房子。

學生輕輕叩響了大門。一個看上去很快樂的男子打開了門,穿著乾淨的衣服,臉上洋溢著燦爛的微笑,眼裡閃爍著青春的活力。這人就是一年前那個破敗小屋的主人。學生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怎麼可能呢?

那個男人說道:“那次悲劇發生後不久,我們的生活跌入谷底。我們清醒地意識到,除非我們做點別的事,否則處境只會越來越糟。

我們在房子後面開闢了一塊空地,撒下一些種子,種起了蔬菜。收穫的蔬菜除了自己足夠吃外,還拿到鎮上去賣。一年多時間我們賺了錢蓋了房子......”

學生被男主人的話驚呆了,奶牛的死,並不像他所想象的那樣是那一家人生活的終結,反而恰恰是他們充滿了機遇的新生活的開始。


成功者大都會給自己一片危崖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有屬於自己的“奶牛”,我們揹負著由自己的偏見,逃避和恐懼所構築的承重負擔到處行走。不幸的是,所有這些自欺欺人的藉口都將我們與平庸的生活緊緊地拴在了一起。

當我們擁有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這份工作甚至都無法滿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更別提為你帶來成就感或是你真正想要的生活,這時要做出辭職和另謀他就得決定是很容易的,但當這份你不喜歡的工作可以幫助你每月償還信用卡,銀行利息,還能維持生計,甚至還能讓你享受一些小小得愉悅時,你就會很容易落入‘小富即安’的陷阱裡去。

其實在生活中,有些人終其一生都沒發現自己正深受“奶牛”的羈絆。有些人雖知道,卻照樣餵養這些“奶牛”。

有人說,自己是最大的敵人,人有時最難突破的,就是自身的侷限性。很多時候,一個處於困境中的人往往比那些已經取得溫飽條件的人更有作為。想邁開腳步大幹一場,又不捨得拋開自己現有的溫飽的保障,如此瞻前顧後,必定無所作為。


成功者大都會給自己一片危崖


有個小孩,見一隻蝙蝠掉在地上,掙扎了好大一會兒也沒有飛起來,心裡納悶了:奇怪,蝙蝠是非常靈巧的動物,怎麼落到地上後就飛不起來了呢?

帶著這個問題,小孩去找他的父親。父親把他帶到一個山洞裡面。只見山洞的洞頂和洞壁倒懸著無數的蝙蝠,就是沒有一隻棲落在地面上的。見小孩子一副不解的樣子,父親就說;這是蝙蝠在給自己一片危崖。

蝙蝠為什麼要給自己一片危崖呢?小孩還是不解,它這樣做豈不是讓自己每時每刻度處在危險中了嗎?

父親笑著告訴他:蝙蝠一旦脫離了攀附的洞壁,就會直接摔掉在地上。為了避免墜落而亡,蝙蝠只有盡全力地撲打著翅膀,努力使自己向上,再向上,所以我們才看到了靈巧飛翔的蝙蝠......

可是,為什麼蝙蝠掉到地上之後,就再也飛不起來了呢?

父親接著解析道:蝙蝠一旦掉在了地上,就再也沒有懸掛在洞壁時那種“生的危險,死的威脅”的感受了。沒有這種生死攸關的感受,蝙蝠也就不可能再盡全力地去飛了,而正是因為沒有盡全力地去飛,才使得它也永遠飛不起來了!


成功者大都會給自己一片危崖


給自己一片沒有退路的懸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正是給自己一個向生命高地發起衝鋒的機會。當一個人面臨後無退路的境地,人就會集中精力奮勇向前,從生活中爭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出路還沒打探明白的時候,就先開始籌劃退路,這勢必會影響他們開拓新生活的衝勁,進三步退兩步,很難有根本性地改變。

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商界領袖任正非。當初創辦華為時,已經快到山窮水盡的地步。最困難時連一包七角的香菸都買不起。然而正是他抱著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心。瘋狂地工作14小時以上每天,親自帶領團隊研發,推廣市場。一年下來公司才有轉危為安。那段時間,他真正掉了二十斤肉。

回憶起這段經歷,任正非說,為了創業投下了一切賭注,如果幹不下去,所有的一切將一無所有,所以再苦再難,也要往前走。再艱難,壓力再大,只要沉下心來去做,這一坎總能跨過去。

在這個訊息萬變的時代,墨守成規,缺乏勇氣的人,遲早會被社會所拋棄。處處求穩,時時都給自己留有退路,這是一種看似安全其實卻充滿潛在危機的生存方式。


成功者大都會給自己一片危崖


有退路的人可以隨時迴避艱險,所以很難保證他前進的決心有多大,而自己把一切撤退的後路都封死,就等於封死了自己瞻前顧後的可能性。

不管在世界的哪一個角落,那些曾經赤手空拳成功創業的人,血液裡都有一種共同的“不安分因子”。切斷退路,四處出擊,這與我們傳統的“知足常樂”的行為準則不合,於是一些人對世事表現出一種不平的心態,他們既渴望成功,又害怕失敗,偏愛坐而論道,缺乏果敢的實戰行動。

當今社會,膽量決定財富,四平八穩不是富人的脾氣,機遇面前,敢拼才會贏。山窮水盡地背水一戰,常常是富人的必修課程,儘管他們清楚這種決斷之後的道路會十分艱險,但是沒有這一步,人生就是一潭死水,淹沒的是一個人的挑戰性和創造性。


成功者大都會給自己一片危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