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誰沒吃過,這種包子你就是沒吃過?

常言道:“民以食為天”。這個百姓的天,便是從一天中的第一餐開始的。要說早餐,老北京人的標配炒肝兒、豆汁兒、包子、油條、豆腐腦……


初到北京的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個沒有美食的地方,那您是不瞭解這座城市。若是一頭扎進衚衕,來碗熱乎的丸子湯、一張雙面糖的糖油餅、再吸溜碗麵茶,還能有比這再舒坦的事兒了嗎!


包子誰沒吃過,這種包子你就是沒吃過?


說起早飯,不得不提包子。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早餐的品種、口味不盡相同,唯有包子,是個不分地域的吃食,從麵皮到餡料都透著不一樣的文化和特色。走在路上天津狗不理、廣東叉燒包、鎮江蟹黃湯包、上海生煎饅頭、新疆烤包子……各地的包子不勝枚舉。


在眾多包子當中,北京的羊眼包子是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存在。說它熟悉,無外乎就是個包子。說它陌生,皆因名字帶來的困惑,這羊眼包子究竟是個什麼包子?難道是用羊眼包的包子?


別以為北方的吃食都是個大粗獷不夠考究,這羊眼包子卻是個例外,選料精細,製作費時,個頭小巧如羊眼,這便有了羊眼包子的名號。說到選料,羊眼包子還真是一改大家心中民間小吃的印象。餡料選用嫩肥綿羊的上腦和腰窩肉、水發乾貝丁、海參丁、玉蘭片丁等,麵皮極薄,乍看像是盞小燈籠,又似菊花般別緻,咬上一口香味沁齒。


跟大多數北京小吃一樣,羊眼包子也是回族美食中的一員。但不像尋常吃食那樣隨處售賣,只在回族的三大節日(開齋節、宰牲節、聖紀節)時才會專門烹製食用。


包子誰沒吃過,這種包子你就是沒吃過?



飲饌宮廷


羊眼包子之所以能在京城名噪一時,自是離不開兩位美食大家的功勞,不是別人,便是康熙帝和慈禧太后。


【康熙欽點】


相傳,一日康熙帝閒來無事微服私訪溜達到了前門外,忽聞縷縷香味,便走進了一家羊肉包子鋪。掌櫃的甚是眼毒,一眼就看出來客氣宇軒昂非等閒凡人,於是恭恭敬敬奉上茶水,請安說道:“不怕爺惱,爺在裡邊什麼奇珍異饈沒吃過,而今屈尊來小店吃羊眼包子,小民真的不敢孝敬。”康熙佯裝不知道被識破,依舊堅持要品嚐羊眼包子。


少頃,掌櫃的端來一盤熱騰騰,個頭小得出奇的包子,康熙爺好奇地夾一隻放在碟子裡觀察,品嚐一番,只覺味道異常鮮美,可是任怎麼看也沒發現“羊眼兒”,便問掌櫃的:“我怎麼沒有看見羊眼啊?”掌櫃的回答說:“爺有所不知,這包子沒有羊眼兒,不過是包得精心些,個頭像羊眼一般大小,所以才叫羊眼包子’。”


包子誰沒吃過,這種包子你就是沒吃過?



康熙一連吃了兩個,覺得十分可口,遂讓掌櫃的呈上筆墨紙硯來,即興賦詩一首歌詠羊眼包子,還傳旨道: “朕覺得羊眼包子滋味甚好,可常送到宮中來,讓內務府開銀便是。”


從此,羊眼包子名震京華,四九城裡的回族紛紛做起了羊眼包子的生意,使羊眼包子成為了譽滿京城的一道吃食。


包子誰沒吃過,這種包子你就是沒吃過?


【慈禧喜食】


另外一個傳說是:慈禧幼時家貧,其父把她賣與潞安府衙惠徵當丫鬟,因為腳上有兩顆貴氣的“鳳凰痣”而被惠征夫婦收作養女,還備受寵愛。惠征夫婦希望她能出落成蕙質蘭心的大家閨秀,便取名為玉蘭。玉蘭聰穎過人,注重各種禮儀,,笑不露齒,含蓄溫婉,吃飯的時候也總是張小口,保持端莊的儀態。


一日午飯,餐桌上擺了一盤色白味香的大包子,玉蘭咬了一小口,卻發現她擦的唇脂在包子上留下了醒目的紅印,便對養母抱怨說:“這包子包得也太大了,唇脂沾得到處都是,還是讓廚房的師傅做些小包子來吃吧。”惠征夫人就對家廚說:“把大包子端走,多蒸些小包子給玉蘭吃。”家廚說:“這包子不是我親手做的,是在外面的包子鋪買的。”惠征夫人說:“你問問包子鋪的師傅,可否做些小包子送到府上。


一會兒工夫,包子鋪就有人送來了一盤小得離奇的包子,玉蘭一口就能吃下一個,不用再擔心唇脂印在包子上了,連連讚歎包子好吃,並說包子小得像羊眼,既可愛又好看。此後玉蘭每天中午都會吃這種小包子當午餐。入宮成為大清西太后以後,羊眼包子依然是她最愛的午餐點心。


包子誰沒吃過,這種包子你就是沒吃過?


舌尖記憶


羊眼包子皮薄如紙,蒸熟後外皮微微泛黃,由於包法的特色,褶皺處露出餡料的油光,看起來更加有食慾。


比起羊肉乾貝海參餡,普通的羊肉大蔥餡更為親民,羊肉的鮮嫩和蔥香相得益彰,食蔥不見蔥,餡多肉滿。羊眼包子雖然做工考究,有著康熙慈禧兩位饕餮客的皇家背書,但終歸不是出自宮廷,是個不折不扣的市井吃食。


包子誰沒吃過,這種包子你就是沒吃過?


小時候,雖然物資匱乏,可選擇的吃食不多,但小吃店早點攤滿街都是,想吃上籠剛出鍋的包子並不是件難事。羊眼包子多是用大籠屜蒸的,做包子的師傅擀皮、拌餡、捏褶一氣呵成,只等打開籠屜的那一刻,熱氣騰騰香氣嫋嫋,顧不得燙直接就把包子塞進嘴裡,還沒咂摸出味兒來就進了肚子。冬天上學太早,天才剛擦亮。寒風瑟瑟,街頭的早點攤就成了起床的唯一動力,無論什麼身份的人,只要在凳子上一坐,一屜包子下肚,便開啟了新的一天。


都說人的味蕾是有記憶的,會執著於小時候的某種味道,它不一定是什麼山珍海味,但它會是你舌尖上永遠的記憶。在多年後的一天,某個人、某段事也許會讓這種回憶湧上心頭,吧唧吧唧嘴,想想那哭過笑過的故事……


包子誰沒吃過,這種包子你就是沒吃過?



• END •

圖片 |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