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開展心理疏導,這七點你必須掌握!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間如何進行心理疏導,這七點你必須掌握!


疫情期間開展心理疏導,這七點你必須掌握!


值庚子新年之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全國爆發,各地形勢嚴峻,武漢尤重。在此關鍵時刻,黨中央和國務院帶領全國人民奮起抗之,舉全國之力有序、科學應對此次疫情。

面對嚴峻疫情形勢,我們不免感到焦慮和恐慌,擔心自身的生命安全,這是人的本能反應。在這場人類與病毒的戰鬥中,不僅包括身體機理的抵抗,還包含內心世界對疫情的反應和耐受。身心的平和堅韌,對抗擊疫情具有重要作用。

在我們用科學手段進行疾病防護的同時,還需要掌握正確的心理調適方式,照護好內心。學會給我們的內心戴上“口罩”,保護自己的心理不會隨便受到干擾或感染,也是對新型冠狀病毒最好的防範。以下7點疫情期間心理疏導小貼士,值得你看。

一、面對疫情,如何做好身心防護?

照護身體,積極安排生活

1. 疫情的載體就是身體,照顧好身體是防護的必要條件。遠離傳染源(如,病毒攜帶者等)、切斷傳播途徑(如,洗手、戴口罩、減少出行等)、提高自我免疫力(如規律作息,包括適度運動、充足睡眠、控制飲食等)。2. 積極安排自己的工作、學習和生活,鼓勵在家鍛鍊。由於疫情,也許寒假出行、走親戚、朋友聚會等計劃泡湯了,但是我們可以為假期做個積極的安排,比如:聽音樂、運動、閱讀、睡覺、瑜伽、看電影追劇、寫日誌、插花、看文獻等。總之讓自己身心舒適,同時注意在家合理鍛鍊,比如進行力量訓練、八段錦、健身操等。

消除恐懼,積極調適內心

面對疫情,你可能會出現恐慌、不敢出門、盲目消毒、失望、恐懼、易怒、攻擊行為、放棄等。針對以上心態,我們可以嘗試進行積極心態調適。

1. 進行積極自我對話。

積極自我對話有助於提升自信,克服艱難。允許自己表達負面的情緒,可以這樣告訴自己:“雖然事情令人恐慌,但我相信能夠照顧好自己”,“這次假期沒法出行了,但給我與自我內在相處提供了一個機會”,“這是個令人沮喪的時刻,但這不是最困難的時刻,我有辦法適應這個情況”。

2. 運動。適度運動不僅可以提高身體免疫力,也能夠緩解緊張的情緒,有助於改善疫情時期的無力、焦慮感。

3. 正向思維。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時,可以運用如下的思考方式:自我肯定。回憶總結自己面對危機時是如何應對的,看到自己的力量與能力。

4. 與不合理的信念辯論。可以試著思考這樣一些問題:可怕的事情真的會發生嗎?有幾種方法可以阻止這些事情發生呢?如果真的發生了,我擔心有用嗎?

掌握科學知識,不信謠不傳謠

正確客觀掌握“新型肺炎”相關知識,科學認識疾病,從而減少不必要的恐慌和焦慮,並提高對謠傳信息鑑別能力。此外,對各類信息要適度關注,挑選權威科學的信息渠道,包括公眾號、電視、網站等,不要輕信不實信息,以訛傳訛,加重恐慌情緒。

減少關注頻率,減少因信息過載引發的心理負擔。雖然信息鋪天蓋地,但不表示你要捕捉和記住每條信息。儘量控制自己每天接收有關信息的時間不超過一個小時,特別是睡前不宜過分關注相關信息,減少干擾。

尋求專業幫助

前面提到,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信息影響下,不同人的反應會有所不同。如果你或身邊的人有下列的感受或狀況,並持續超過2周以上,請儘快就醫或尋找專業心理諮詢師求助:

睡眠狀況惡化,恐懼,無法感覺安全,感覺無助,感覺空虛,變得退縮或孤立,對自己或是其他任何人失去信心,自尊喪失,感覺羞恥,痛恨自己,感受變得遲鈍及麻木。

二、身處疫區或被隔離,如何調適自己?

突然的人身自由限制,被冠上「隔離」的要求,對普通人而言並不尋常。換作任何人,情緒都會產生波動,我們要做的是學習如何面對「隔離」。這個時候,可能會產生很多情緒與感受,比如慌張、不知所措、憤怒、沮喪、孤獨感、被拋棄感等等。前面提到,這些都是正常人在異常情況下的自然反應,不要刻意壓抑這些情緒,而是找到合適的途徑允許自己體驗和表達這些複雜的感受。給自己做一份規律的作息時間表,以及儘可能把生活品質維持在一個水平:有工作時段、休息時段、娛樂時段、運動時段、進餐時段等等,每日照做。穩定感對於應對未知感非常重要。

不論是面對疫情還是身處疫區或是被隔離,正如前面提到的,都需要從身體和心理兩個層面關注自己。

三、如果自己或家人出現疑似“新型病毒肺炎”症狀,該怎麼做?

1.若體溫<38°可先進行自我隔離、觀察。2.若體溫≥38°,並持續1-2天沒有退燒,請務必戴口罩,做好防護,立即就近求醫,注意不要搭乘大眾運輸工具。3.在做上面這幾件事的過程中,自我情緒管理相當重要,切記保持冷靜。如果你覺察到焦慮、恐懼、擔心的情緒強烈且無法消除,一定要及時找到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協助,穩定情緒、冷靜處理所面臨危機。同時,不要胡思亂想、老往壞處想,盡力做好萬全準備,心態上要維持正面思考。

四、如果我是居家隔離的輕症患者,該如何調適心態?

在居家隔離時,你可能會出現恐慌、不安、孤獨、無助、壓抑、抑鬱、悲觀、憤怒、緊張,同時也可能產生被他人疏遠躲避的壓力、委屈、羞恥感。那麼這個時候你需要了解真實可靠的信息與知識,取信科學和醫學權威資料;此外一定要積極配合治療和隔離措施,進行健康飲食和作息,多讀書、聽音樂,進行其他日常活動;接納隔離處境,瞭解自己的反應,尋找逆境中的積極意義;尋求應對壓力的社會支持,利用現代通訊手段聯絡親朋好友、同事等,傾訴感受,保持與社會的溝通,獲得支持鼓勵;使用心理援助熱線或在線心理干預等。

五、如果我被確診,該如何調適自己?

在隔離治療初期,你可能會出現麻木、否認、憤怒、恐懼、焦慮、抑鬱、失望、抱怨、失眠或攻擊等。以上情緒反應屬於正常的應激反應,我們需作到事先有所準備,不被這些情緒所控制,在不影響正常治療的前提下,尋求精神科專業藥物治療和心理危機干預,要及時評估自殺、自傷、攻擊風險,樹立積極恢復的信心。此外要理解隔離手段不僅是為了更好地治療患者,同時也是保護親人和社會安全的方式。

除上述可能出現的心態以外,你還可能出現孤獨、或因對疾病的恐懼而不配合、放棄治療,或對治療的過度樂觀和期望值過高等。因此我們需要客觀如實的理解病情和外界疫情,作到心中有數;多與外界親人溝通,獲得安心;積極配合治療;積極與醫務人員溝通信息。

六、如果親朋好友被隔離,我該做些什麼?

1.共情。在電話裡傾聽他們的負面情緒與感受,鼓勵他們,讓他們體驗到被陪伴、被支持、被理解。2.分享可以講講自己最近的心情,目的是與他們建立情感連接,而非自己一直倒苦水。

3.提供資源。除了食品、衣物等基本生理需求,提供寫書單、音樂list或電影等資源,讓他們能夠充實精神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首先照顧好自己的身心,才能夠有能量為親朋好友提供幫助與支持。對他們的關心也需要適度——我不要我覺得,我要你覺得。

七、如果自己、家人、周邊的人接觸過“新型病毒肺炎”患者,該怎麼做?

1.如果自己接觸過,需要先進行自我隔離、觀察。2.如果家人或周邊的人接觸過,可以提醒他們,但態度要尊重、真誠、鼓勵,避免人際衝突。可以提醒我的親人和周邊的人,保持個人和家庭衛生,戴口罩,以及認真洗手和消毒。

病毒是一種生命的載體,它的出現將深深影響我們的世界。當每一個人開始淨化自己的思想,清理我們的固有認知,審視自己的問題並改善,才會真正地幫助到這次的疫情發展,保護好自己的家園。

最後,當代教育祝願您新年身心康健,安樂永駐。我們也堅信全國眾志成城,上下一心,疫情必將早息,國家必將康泰。(內容來源:心理IN成電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