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巴尼亞的大山深處,成為中蘇援助戰機的墳場

在阿爾巴尼亞大山深處的加德爾空軍基地,靜悄悄的停放著50多架老式的米格戰鬥機。這個神秘的空軍基地藏身於整個貧瘠的山體中,一向鮮為人知。

在厚重的防爆門背後,停放著1960年代的米格-17、米格-21、殲-6和殲-7戰鬥機。這些來自蘇聯和中國的古董戰鬥機,尾部仍然有阿爾巴尼亞空軍的紅黑標誌,曾經是保衛這個巴爾幹小國的中堅力量。


阿爾巴尼亞的大山深處,成為中蘇援助戰機的墳場


冷戰結束後,這些戰鬥機就再也沒有離開地面,在黑暗中一放就是20多年。時間在這裡似乎靜止了,穿過迷宮一樣的走廊,彷彿走進了時光隧道。只有零散停放的幾輛卡車和高射炮,提醒著人們阿爾巴尼亞過去的那一段歷史。


阿爾巴尼亞的大山深處,成為中蘇援助戰機的墳場


加德爾空軍基地修建於冷戰時期,於1976年竣工後投入使用。主隧道就長達600多米,不僅可以停放戰鬥機,還可以提供維修、加油、裝彈等服務。1997年後,該基地被遺棄,有價值的物品被洗劫一空,電力供應也中斷了,600多名維護人員不知所蹤。


阿爾巴尼亞的大山深處,成為中蘇援助戰機的墳場


從1944年到1985年,阿爾巴尼亞勞動黨領導人恩維爾.霍查統治這個東歐小國長達40年。根據他的理論,阿爾巴尼亞要具備同時抵禦邪惡的北約和華約進攻的能力。

因此,這個地中海沿岸不到3萬平方公里的小國,在20年裡修建了17萬個碉堡,以及7000多個堅固的大型地下洞庫,把整個國家變成了一個巨大的要塞,抵禦從來沒有發生過的入侵。


阿爾巴尼亞的大山深處,成為中蘇援助戰機的墳場


為了抵禦敵人的空襲,阿爾巴尼亞修建了堅固的加德爾空軍基地。別出心裁的把戰鬥機停放在大山內部,躲過敵人的第一波打擊後,再從洞庫中起飛,發動還擊。

1985年,霍查死後,阿爾巴尼亞終於折騰不起了。再也沒有“老大哥”了,曾經傳遍半個地球的“霍查主義”也煙消雲散。


阿爾巴尼亞的大山深處,成為中蘇援助戰機的墳場

霍查


2009年,阿爾巴尼亞加入北約,所有的武器裝備也向北約看齊。當年擁有140多架戰鬥機的阿爾巴尼亞空軍,如今只有十幾架直升機,而且領空也交給北約來保護,再也沒有必要裝備固定翼飛機了。

儘管霍查曾經稱這些米格機為“蘇聯製造的垃圾”,但2016年,阿爾巴尼亞打算拍賣這些來自蘇聯和中國的戰鬥機,預計可以回籠資金48萬美元,也算是廢物利用了。


阿爾巴尼亞的大山深處,成為中蘇援助戰機的墳場


然而,這些米格戰鬥機的狀況令人擔憂,部分機體已經被腐蝕,一些零部件也遺失了。潛在的買家是一些私人收藏家和航空博物館,但年久失修、鏽跡斑斑的老式戰鬥機想要賣上一個好價錢並不容易。

目前,北約計劃在阿爾巴尼亞的科庫瓦,投入巨資建設一個現代化的空軍基地。這座當年的“斯大林城”,曾經是阿爾巴尼亞和蘇聯友誼的象徵,也即將迎來曾經的對手、新的主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