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到壞朋友,父母要這樣教導孩子識別壞朋友並勇敢說“不”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和好孩子交朋友,在良好的環境中成長,看到更好的世界。但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選擇朋友的自由,他交到什麼樣的朋友往往不能被我們左右。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伊索曾說:“對一個尚未成熟的少年來講,壞的夥伴比好的老師起的作用要大得多。”壞朋友貪圖孩子錢財事小,帶孩子去做他不願意的事情,甚至威脅到人身安全,事就大了。

電影《過春天》中的女主角劉子佩剛滿16歲,好朋友Jo鼓動她一起夾帶水貨手機,幸好她經人提醒及時頓悟,才沒有泥足深陷。可是今年9月9日在昆明墜江身亡的女孩李心草,以及早前命隕異鄉的青島女孩江歌,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事實上,她們遭遇不幸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交到了壞朋友,又不懂得拒絕。

也許當時她們在面對朋友的請求時,心裡也曾有過一絲猶豫,但因為是“朋友”,還是硬著頭皮接受了。如果李心草沒有跟室友去喝酒,如果江歌沒有答應劉鑫暫住的請求,那麼現在世界上會少兩位心碎的母親。

所以父母不僅要教孩子如何與朋友交好,還要教會孩子識別壞朋友,拒絕他們的不良請求。

孩子遇到壞朋友,父母要這樣教導孩子識別壞朋友並勇敢說“不”

不能氣急敗壞地譴責孩子,也不要一味地“棒打友誼”,父母該怎麼做呢?

1.要讓孩子有拒絕的勇氣。在面對朋友提出一些不好的請求時,孩子很容易有這樣的心理:“雖然我不想這樣做,但是我也不想讓他討厭我,從而失去朋友……”“他是把我當朋友才會叫上我,如果拒絕,就背叛了他對我的信任。”不安的感覺不斷膨脹,孩子就更難說不。

此時,父母可以給孩子做一些心理疏導,比如這樣說:“朋友之間的拒絕並不是壞事,如果這次沒有拒絕,下次他還會找你,你就會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

如果你拒絕了朋友,他也許會考慮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就不會犯錯,適當的拒絕對你們倆都好。”

2.通過拒絕,幫孩子辨別友情的含金量。

要告訴孩子,真正的朋友是不害怕被拒絕的,反而是那種模稜兩可的態度,更讓朋友之間無所適從。

如果一被拒絕就立刻翻臉,那麼這樣的朋友不交也罷,因為他看重的不是你這個人本身,而是你能幫到他什麼。

孩子遇到壞朋友,父母要這樣教導孩子識別壞朋友並勇敢說“不”

3.教給孩子拒絕的方法。首先,拒絕最好是在第一時間。如果想拒絕,一定要越快越好,因為時間拖得越久,對方就越會覺得有機會,從而變本加厲地動搖你拒絕的信心。

其次,拒絕的理由越簡短越好。不要因為內疚而找一大堆理由,拒絕的理由越多,對方就越不相信你是真的在拒絕,反而會以為你是想“談條件”“找藉口”,從而更花力氣說服你。

4.幫孩子想出拒絕後的替代方案。有時,朋友提出不好的請求並不代表他就是壞孩子,如果提的要求不合理,但不是太過分,父母可以幫忙尋找一些替代方案彌補一下。

比如有朋友想約孩子逃課打遊戲,孩子不想去便及時拒絕了,但可以讓他告訴朋友:如果真的很想打遊戲,就快點把作業寫完,晚上再打也不遲。

朋友好不好,小事見分曉,而拒絕請求便是一個小小的試金石。

孩子遇到壞朋友,父母要這樣教導孩子識別壞朋友並勇敢說“不”

交朋友貴在德行,三國時期,劉備臨終前告訴兒子劉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話用在判斷朋友的品行上,也非常適合。

如果一個孩子平時就喜歡乾點兒小壞事,比如總是不帶文具,卻偷拿朋友的文具用;天天放學不回家,三五成群在外面流連忘返;滿口謊話,經常惡人先告狀……那麼這些小“惡”聚滴成河,即便不上綱上線到人品層面,父母也要儘量讓自己孩子離他遠一點兒。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絕不能以成績的好壞作為孩子的交友標準,德先於才,更不要輕易將“壞朋友”的帽子扣在其他孩子的頭上。

要尊重其他孩子的選擇,也要尊重自己孩子的判斷力。遇到壞朋友不可怕,敢於說不,守住原則和底線就是解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