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六种所谓的“家传宝”,它们别说100万,连100块都难卖

老话说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古玩收藏是一门极需专业知识的行业。哪怕是玩了数十年的高手,在如今这个环境当中,只要几年功夫没玩,就会立马与市场脱节,上当受骗也在所难免。老玩家都这样,遑论连书都没看过几本的新手了!很多人一味听信天价传言,在没有经验累积的情况下,心存侥幸觉得自己家“祖传”的东西就是宝贝,就能价值百万换房换车。想得多,做得少,必然会成为骗子盯上的目标。下面几种所谓的“家传宝”,别说100万,连100块都难卖!

第一种:铜元

这六种所谓的“家传宝”,它们别说100万,连100块都难卖

如果你还幻想着传说中只试铸未发行的铜元大珍,在自己家里的抽屉里就能找到。不妨换一个角度来想想,历来收藏高手数不胜数,他们凭什么放过收集珍品的机会,把宝贝留到现在呢?而事实上真正稀少的品种在当年就已经被有人脉有眼力的人收入囊中了,玩了这么多年收藏,碰到无数藏友视若珍宝的铜元,基本上都是发行量巨大的品种,市场价不会超过100元,偶尔有些稀少的版别,能卖个千元就已经可以称为罕见了。与其听信专家的谗言,不如买一本介绍铜元的专业书籍,只要肯花点心思通读几遍,就会为当初自己的幼稚感到惭愧的。

第二种:邮票、粮票

这六种所谓的“家传宝”,它们别说100万,连100块都难卖

曾经的集邮热情现在已经消散的差不多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真正具有高价值的邮票已经凤毛麟角,很难找到了。老一辈的集邮爱好者需要无比的毅力才能偶然找到那么一张少见的,能赚顿饭钱就很知足,像猴票这种昂贵品种,基本上都在大藏家手里呆着,想要?那就要花高价买!粮票也差不多。收藏玩的好有个很重要的因素叫前瞻性,有眼光的人才能成功。所以不要拿出几张破破烂烂的邮票和粮票,被砖家一忽悠就觉得很值钱,基本上这种几率和中彩票差不多。

第三种:老陶瓷

这六种所谓的“家传宝”,它们别说100万,连100块都难卖

精品的明清时期或民国时期的民窑瓷器资源确实在逐步减少,因此市场价也在逐年升值,已经上探到上万的地步。但这里说的是那种做工极差、釉色暗沉、胎质粗糙的民窑瓷,你家里那些老物件,比如说喝水的茶壶、腌咸鸭蛋的罐子、吃饭的大碗、还有厅堂里摆放的那些一看就很丑的老陶瓷,不要以为下面写个乾隆年制或宣德年制就真以为是过去的官窑,多提升审美能力,也多逛逛古玩市场。收藏也讲究个熟能生巧,看多了就会发现,那些天天吹牛的砖家有多不靠谱。

第四种:陨石

这六种所谓的“家传宝”,它们别说100万,连100块都难卖

中国“玉兔号”都登月了,开始探索宇宙了,却还有数量庞大的陨石收藏者做着发财梦呢。这个收藏群体特别迷,不找正规的天文、地质机构,偏偏找那些所谓的“陨石协会”、“陨石俱乐部”。这下可好,后院随便找块乌黑发亮的石头全被鉴定成陨石,莫名其妙就变成“家传宝”。炒来炒去,最普通的石铁陨石都被炒到几千上万一克,问题是谁买呢?国外陨石收藏比我们早得多,一块普通陨石也就几块钱一克,稀有的玻璃陨石、月球陨石等品种,人家一年也找不到几块,中国收藏者却能大量“批发”!不理性的结果,就是真品有价无市,假货大行其道。

第五种:“汉白玉”系列

这六种所谓的“家传宝”,它们别说100万,连100块都难卖

所谓一招鲜吃遍天,造假贩子只用一招,就让无数家庭都拥有了自己的“家传宝物”!这些“古董”都有一个共同点,器身是白的,外面一层黄溜溜的土色。不知道听过多少这样的故事:“当年我家长辈,在街上碰到个卖古董的,于是花大价钱买下来,然后网上一查,竟然是乾隆时期的汉白玉碗,甚至秦始皇时期的玉圭!最后,就被拍卖公司给骗了……”得嘞,您可长点心吧,这种树脂造的假货都卖了几十年了,让造假贩子歇歇吧!

第六种:“黄金”古董系列

这六种所谓的“家传宝”,它们别说100万,连100块都难卖

黄色的金属,除了黄金,还有黄铜啊!市面上所谓的清代金砖、唐代金蛙或者是元宝型的金锭等,可以负责任的说,没有一个是含黄金的。不信可以拿去金属检测一下,要么干脆用土方法,狠狠咬一口,黄金是软的,看看会不会磕牙?这些也都是造假贩子最爱用的道具,一骗一个准,悲剧的是,被假货骗也就算了,很多人又再次被砖家骗。与其在收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还不如把此类假货直接丢掉,倒也落个清净。

这六种所谓的“家传宝”,它们别说100万,连100块都难卖

当然,现在更“高级”的骗局是让“国宝”泛滥起来,浑水摸鱼劣币驱逐良币,个中心酸远不是一个新手能体会到的。之所以不断的写此类泼冷水的文章,就是要告诫新手,没有一个身家亿万的收藏家是一蹴而就的,也没有人能一步登天马上暴富。这样的故事在过去可能还会有,但如今想都不要想。踏踏实实积累经验才是王道,如果还心存侥幸的话,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钱被骗光,然后黯然离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