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動不動就讓你斷母乳、餵奶粉的話,千萬別聽

當媽以後才知道為母不易,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只是個開始,漫漫孕育路還有太多的挑戰。就拿母乳餵養這件事來說吧,奶水不足就得花式喝湯、按摩追奶;奶水太足又會脹痛淤堵,痛苦不堪;再到乳頭皸裂、長血泡……母乳餵養之路已經艱險叢生,還有一些人在說著不靠譜的風涼話。

那些動不動就讓你斷母乳、餵奶粉的話,千萬別聽

“你奶水咋那麼少?真不爭氣!餵奶粉吧!”

“稀的奶水不是正經奶水,快扔了別給孩子喝!”

“寶寶咋剛吃完奶就哭了,肯定沒吃飽,喂點奶粉!”

“這娃咋總拉稀啊,肯定是你奶水不好,餵奶粉吧!”

“月經來了你咋還餵奶?這是毒奶,會害了孩子的!”


聽了上述這些話,小編都要氣炸了!你們一個個的是給奶粉廠家代言了嘛?

那些動不動就讓你斷母乳、餵奶粉的話,千萬別聽

母乳顏色淡就沒營養?胡扯!

有些人看到母乳的顏色很淡、很稀,就覺得是沒營養。可母乳又不是煮米湯,怎麼能憑顏色看出濃還是稀?其實,母體分泌乳汁的功能非常“智能”,從寶寶出生開始,就會不斷調整營養成分的比例,來適應不同月齡寶寶的營養需求。所以每次哺乳時的奶水濃度、顏色、成分都不一樣。

寶寶每次剛開始吃到的奶為“前奶”,含水量較高,呈淡藍色,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免疫因子,能解渴,所以純母乳餵養的寶寶通常在6個月前無需額外喝水。而隨後吃到的奶呈淡黃色,含豐富的脂肪和乳糖,熱量很高,能扛餓,是寶寶增加體重的關鍵。所謂的看起來很稀的往往就是前奶。

那些動不動就讓你斷母乳、餵奶粉的話,千萬別聽

寶寶剛吃完就哭≠沒吃飽

首先,寶寶一哭就餵奶這種方式是錯誤的!寶寶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拉了尿了、需要媽媽的關注、困了想睡覺、生病哪裡不舒服等等,這些都需要家長細心的區分和判斷。想知道寶寶是否餓了需要吃奶,哭也不是唯一的指標。

針對3個月以下的寶寶,如果你用手指觸摸寶寶嘴周圍的皮膚或上下嘴唇,寶寶就會把頭轉向受刺激的方向,小嘴吸吮過來,企圖吃你的手指,這就證明寶寶需要吃奶了。在寶寶睡著的時候,把自己的小手放在嘴邊吮吸、舔自己的嘴唇、頭轉過來轉過去、往媽媽懷裡扎.......都可能是寶寶餓了的信號。所以,家長需要學會辨別哦!

那些動不動就讓你斷母乳、餵奶粉的話,千萬別聽

寶寶拉稀是因為“奶涼”?

寶寶的腸胃功能尚未發育完全,出現拉肚子也很常見,不一定是母乳的鍋!發現寶寶腹瀉,我們第一時間要做的是判斷嚴重程度,包括大便的次數是否頻繁,寶寶的吃奶量、精神狀態有沒有變化等。必要時應儘快去醫院,根據醫生的檢查和診斷再做下一步打算,而不是盲目甩鍋給母乳!

配方奶因為消化吸收率低,有些沒被吸收的東西就會隨大便排出。和吃奶粉的寶寶相比,母乳餵養的寶寶相對吸收率高,大便裡乾貨少、水分多,自然是要稀一些的。甚至有時候還會連續很多天不排大便,也就是出現了 “攢肚”。

但如果除了這一點,其他方面都沒什麼問題,寶寶吃得好、睡得香,體重穩步增長,那麼由母乳餵養導致的稀便並不算什麼大問題,用不著緊張。


那些動不動就讓你斷母乳、餵奶粉的話,千萬別聽


經期母乳是“毒奶”,寶寶不能吃?

老一輩人總說,哺乳期來月經了就不能餵母乳了,奶水質量會受影響,對孩子也不好,實則為無稽之談。恢復月經後母乳的成分變化並不大,完全可以繼續餵奶,而且即使是月經期間也同樣可以進行哺乳。

媽媽們產後恢復月經有早有晚,有的三四個月就恢復月經了,有些在整個哺乳期間不會有月經,這都屬於正常情況。

月經期間的乳汁與之前並沒有什麼不同,只是在激素的影響下,奶量可能會減少,母乳的味道也可能會有細微的改變。而對於味覺敏感的小寶寶來說,可能會出現暫時性拒奶,一般到月經結束就一切如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