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古渡 《蒲津渡》 大铁牛

永济古渡   《蒲津渡》   大铁牛

蒲州城在历史上的地位,得益旧城西门外的蒲津悬桥。悬桥一般用多根缆索固定于两岸,上面铺木板,两边有悬索为扶手。

蒲津渡河桥始建于春秋时期鲁昭公元年(公元前541年)。当时公子鍼离开秦国,渡河东去,于是搭浮桥,以使其众车、随从、资财通过。《永济县志》记载:春秋战国时期,蒲津称“临晋关”。唐诗人张说诗:“蒲坂横临晋,华芝晓望秦”,就是描写此地。河东为晋,关口对面为秦,故曰临晋。唐代开元年间在蒲州设立河中府,统管黄河两岸地区。蒲津悬桥历经风雨长久侵袭衰败,年久失修,唐玄宗时绠断渡绝。

开元时兵部尚书张说向唐玄宗上疏,再修蒲津浮桥。唐明皇下令蒲州河中郡对蒲津浮桥进行彻底改造。为了消除隐患,张说展开声势浩大的清淤建桥等各项工程,使历经1200余年的蒲津浮桥变竹缆连舟为铁缆连舟,又铸铁牛、铁人、铁山与铁柱,成为黄河岸边的雄伟景观。唐代诗人苏於沛写有《开元铁牛歌》。

永济古渡   《蒲津渡》   大铁牛

蒲津渡遗址以唐开元十二年(724年)铸造的四尊铁牛、四尊铁人及铁山、七星柱等珍贵铁质文物而享誉国内外。这些铁人铁牛历史之久远,数目之多,工艺之精,分量之重,体积之大,与同类文物相比,都是空前的。据史书记载,铸造浮桥的铁锚铁索,铁人铁牛等,一共用去80万公斤生铁,占当年全国生铁生产总量的五分之四。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曾论断:“浮桥地锚中,以蒲津桥的铁牛最为著名。”

永济古渡   《蒲津渡》   大铁牛

历史如黄河水源源不断流淌,浮桥自建成以后,经历朝历代修缮,仍逃脱不了被毁灭的命运,1886年浮桥已基本消亡,只剩下铁人铁牛和铁山孤寂而立。1911年泥沙将其最后的尸骨也掩埋。现在大家看到的铁牛铁人铁山铁柱,是1989年经过挖掘重见天日,他们在历史的泥沙里静静的休息了78年后,又出现在人们面前,成为旷世珍宝。

当人们手抚铁牛,透过斑斑锈迹,感受历史的脉搏,领略铁牛与蒲津浮桥,带给中华儿女的骄傲与自豪。是我们国家珍贵的历史遗留之艺术品,当称“稀世国宝”。

永济古渡   《蒲津渡》   大铁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