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善祥腹黑張克儉穿越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看《大明風華》了?


胡善祥腹黑張克儉穿越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看《大明風華》了?

正在熱播的歷史題材古裝劇《大明風華》自播出以來一直熱議不斷,從最開始頗具爭議的朱元璋回眸,到朱家五子嬉笑怒罵的家庭日常,觀眾們看的津津樂道,口碑自然也不斷飆升,不少網友都表示這部劇從劇情到服道化,再到演員們的演技都可謂是近年來不可多得的良心之作。但隨著劇情的推進,朱家五子陸續下線後,該劇的口碑突然遭遇滑鐵盧急轉直下,許多追劇的網友也紛紛表示棄劇。究其原因,除了劇情走向了揪心的土木堡之恥外,主要還是劇集中對歷史人物的改編突然變得魔性了許多,至於到底有多魔性,我們一起來看看。

胡善祥腹黑張克儉穿越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看《大明風華》了?

一:胡皇后其人

歷史上的胡善祥是個體弱多病但品德高尚且十分善良的女人,對待和宮上下都很好,無論是做太孫妃太子妃還是皇后的時期,她都幫助朱瞻基把後宮治理的井井有條,只可惜她運氣不好,和朱瞻基之間永遠隔著一個青梅竹馬的貴妃孫氏,且她一生只有兩個女兒,也正因為沒有兒子(代宗朱祁鈺是吳賢妃之子),被宣宗以無子的罪名廢黜了。據說當時的百姓都知道宣宗此舉不過是為了給心愛的孫貴妃扶正的機會,因此連民間都很同情這位善良的皇后。宣宗後期也曾多次表達自己廢黜胡皇后的悔恨和內疚之情。


胡善祥腹黑張克儉穿越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看《大明風華》了?

再來看《大明風華》中的胡善祥,她自幼生長在宮中,性格偏激且腹黑,宮鬥段位也很高,為了當上太孫妃還和漢王朱高煦有過一段不可描述的交易,後來為了母憑子貴還企圖借種生子混淆皇室血脈,只不過被當場抓包,後來因勾結漢王被廢,甚至還誕下了代宗朱祁鈺。如果不是標榜著歷史劇的名牌,這兩者一善一惡,一正一邪,幾乎很難讓人聯想到一起,如此這般魔改真是讓很多觀眾直呼辣眼睛,也難免會給不太瞭解歷史的網友們,留下錯誤的印象。


胡善祥腹黑張克儉穿越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看《大明風華》了?

二:張太后其人

同樣被魔改到顛覆的人物還有誠孝皇后張氏,也就是太孫生母,太子妃張氏。在歷史上這位太子妃的升職記可謂十分了不起,用個不太恰當但卻淺顯易懂的比喻來說,這位太后於大明王朝來說有多重要?就和孝莊太后對大清來說一樣的舉足輕重。宣德帝剛剛繼位時雖然已經27歲,但當時的軍政大事卻有許多都是聽從太后的安排。作為母親她育兒有方,作為家長她持家有道,無論在家事國事上都深明大義。宣宗死後,痛失愛子的張太后再次輔佐新君,在朝臣們力邀垂簾聽政的建議下,張太后又以祖宗之法嚴詞拒絕,她在世時,英宗身邊的宦官沒有一人敢胡作非為。


胡善祥腹黑張克儉穿越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看《大明風華》了?

這樣以為太后,可以說稱其為大明第一太后亦不為過,但在《大明風華》中她卻被肆意抹黑成一位,不明事理,不辨是非,甚至惡意挑撥兒媳母子關係的惡婆婆,這實在是令人難以接受,難怪不少明粉兒紛紛表示,是不是張太后得罪了編劇。


胡善祥腹黑張克儉穿越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看《大明風華》了?

三:張克儉其人

張克儉,何許人也?沒看過《大明風華》以前,我們或許會只在讀到明末張獻忠攻破襄陽,火燒襄王府時,看到這樣一個名字,得知在大明王朝末世的風雨飄搖時期,還能有這樣一個名叫張克儉的官員大罵叛軍而死。

但在《大明風華》中,張克儉搖身一變,穿越了二百多年曆史跑到了明初宣德朝變成了張太后的親弟弟,還慫恿太后索要官職,甚至誇張地跑去劫掠瓦剌族民,觸發了土木堡之變的主線劇情。不得不說編劇的腦洞是認真的,膽子之大也是歎為觀止!

胡善祥腹黑張克儉穿越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看《大明風華》了?

張太后不是沒有弟弟,但她的弟弟叫張升,一個醇厚謹慎的老實人,或許他真的曾經向做了太后的姐姐乞求過參與國政,但得到的答案卻是,不允許!明史上說“太后遇外家嚴,弟升至淳謹,然不許預議國事。”

沒人知道張升是怎麼變成張克儉的,更沒人知道張克儉是怎麼變成反面人物的,若說原創一個人物用來推進劇情,那為什麼偏偏選了張克儉這個名字?這樣一來真的不會造成歷史的混淆嗎?

胡善祥腹黑張克儉穿越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看《大明風華》了?

其實拋開影視作品與真實歷史的出入,《大明風華》的確算是一部頗為用心的劇集,但既然標榜了歷史劇的頭銜,是否就更應該顧忌到歷史人物的熒幕再現時,那些不得不注意的細節呢?說實話,這部劇前期對朱家祖孫三代的塑造就非常成功,在遵從正史的基礎上做到了添枝加葉,還原了那些史書背後我們永遠都不可能看到的細節。可惜到了後面,那些魔改的人物設定和為了推進劇情而強行植入的戲碼實在是突兀得令人不忍直視。


胡善祥腹黑張克儉穿越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看《大明風華》了?


雖然說影視劇改編,過分認真難免有些雞蛋裡挑骨頭的意味。而我也可以接受編劇為了故事效果而將一部分張太后的功績轉接到孫皇后身上,可是戲說不是胡說,如果連歷史人物基本的善惡立場都加以混淆,那麼即便在服道化上能夠做到百分之百還原給觀眾一個大明王朝,恐怕對其抱有厚望的觀眾們,也不會買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