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祭灶神,了解灶王来源,民间对灶王有哪些诠释?功利性

导语:小年祭灶神,了解灶神的来源,从灶神来源的角度,分析民间对灶王的诠释,具有功利性和不虔诚性

腊月二十三了,中国民间很多地区都有祭灶风俗,灶神在我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称呼,有灶王、灶君、灶公灶母、灶君菩萨、东厨司命、司命灶君、护宅天尊、定福神君、灶王爷等,是我国民众信仰历史最悠久的俗神之一,其中灶王是唐代以后民间对灶神的别称。

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灶神的起源有一定差异,其职能也有一定差别,通常来说,灶神被民间通常被视为掌管一家福运的家神,通常具有掌管饮食、司掌命运、监察善恶等三种职能。灶神(灶王)是我国民间信仰,流传历史久远,它究竟来源于哪里呢?

小年祭灶神,了解灶王来源,民间对灶王有哪些诠释?功利性

灶神最来源于自然崇拜,特别是火崇拜与太阳崇拜是灶神源头的主源,火和太阳在早期给人类带来光明,也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在原始社会人们对火和太阳的敬畏之心,产生了对火和太阳的崇拜。

早期人类都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火是早期人类必不可少的工具,特别是人类会使用火,使人类学会将生肉等生食转变为熟食,这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这也意味着灶神的真正产生。

黄帝演变为灶神

太阳和火早就存在于早期人类的自然崇拜中,而火神炎帝、祝融又是太阳神和光明之神,这是一个太阳神家族,而黄帝又是炎帝的同母异父兄弟,同炎帝、祝融一样也兼任灶神,炎帝、黄帝又被认为是华夏民族的祖先,所以黄帝在民间演变为灶神也就不难理解了。

黄帝在民间之所以被演变为灶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是继炎帝之后又一位人类饮食的创造者,神农尝百草(炎帝)结束了人类茹毛饮血的饮食状态,学会了用火,学会制作简单的炊具;炎帝之后,人类在黄帝的带领下,刀耕火耨,播种五谷,收获谷物,还学会了烹饪技巧,解决了人们吃饭问题,人们把黄帝创作了饮食养生的经典书称为《黄帝内经》,由此可见,黄帝与人类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其被奉为灶神的原因之一。

小年祭灶神,了解灶王来源,民间对灶王有哪些诠释?功利性

此外,关于灶神的来源,还有女性先饮的传说,到了汉代,灶神已经被完全人格化了,在《后汉书阴识传》,东汉许慎《五经异义》,唐人段成式《酉阳杂姐》,隋朝杜台卿《玉烛宝典》以及民间道教经典《灶王经》等史籍记载中,灶王不仅有名有姓,有人的外貌和衣着打扮,甚至还有妻女,过起居家生活。

灶王来自于图腾说

远古时期的人们信仰很多,有太阳信仰、火的信仰,还有图腾信仰,他们认为本氏族都源于一种特定的物种,或某种动物、或某种植物。古人相信万物有灵,把灶神等同于蟑螂,因为蟑螂是红色虫,是灶房中最常见的一种虫,把它看作灶神的原型,是一种动物崇拜。

蛙为灶神,以蛙崇拜和蛙图腾在我国远古时期文明中较为普遍,此外蛙和灶神还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古汉字中“灶”的原形为灶中有蛙的形象,灶中主要用的是火,火虽然有益,但也常常引起火灾,因而人们对它既需要又畏惧,希望有一物能镇住火,这时候蛙就出现了。

小年祭灶神,了解灶王来源,民间对灶王有哪些诠释?功利性

蛙是水陆两栖动物,与水有密切关系,《酉阳杂俎》记载“灶无故自湿润者,赤蛤蟆居之,去则止”,《楚辞·天问》中也记载“臼灶生蛙,呛去无顾”,由此可见,古人将灶中的蛙视为要发大水的征兆,蛙是可以镇住灶中的火。

蛙被视为灶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炊事活动离不开火,但也离不开水,古代将水视为火之夫,以蛙司灶,既能控制大火成灾,又能提供烹煮之用水,这是水火相辅相成的思维在信仰中的反映。

狗为灶神,在我国喜马拉雅地区生活的门巴族、珞巴族至今还保留供奉图腾的传统,将狗视为灶神。猎狗与他们朝夕相伴,是获得食物的得力助手,所以将狗视为家神、保护神和灶神。

民间传说的演绎也是灶神的来历之一,这些灶神形象有善有恶,有褒有贬,有反面的懒汉、好色鬼、好吃的官吏以及帝王,也有一些正面角色,这些故事经过历代多次加工,至今仍然流传不息。例如《张郎休妻》、《贴灶王的习俗是怎么来的》、《灶王为何是皂王》、《灶马爷成精》等等传送故事。这些传说演绎的情节不一,灶神形象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但在民间观念中影响很广泛。

灶神信仰如何流传?

灶神信仰在我国流传历史久远,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关于灶神起源的传说不同,灶神形象复杂多样,祭灶习俗存在地区性和民族的差异性,这也是华夏民族多元化的反映,但其灶神祭祀形式还是有主要的形式和较为共性的模式。

小年祭灶神,了解灶王来源,民间对灶王有哪些诠释?功利性

《北京风物志》中《门神社》“年年有个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腊月二十三这一天,要祭灶王,摆上一桌供品,两边配上两碟糖,黑豆干草一碗水,炉内焚上香,家人都要过来祭拜。

这个仪式代表了全国普遍性的小年祭灶方式和对灶王爷祈愿方式。当然由于经济基础不同,祭灶差异很大,有穷祭灶和富祭灶,穷祭灶比较简单,搂土为炉,插草为香,一碗凉水三柱香,三个叩首,把灶王码儿就地一烧,就算完成仪式了。

富祭灶是非常讲究的,从除夕到十五,立天地桌,将香炉、蜡扦、牌位供奉在中间,供品也是十分讲究的,种类繁多,有甘鲜果品,关东糖,还有蜜供,月饼等供品,甚至还要糊上翻毛大马,八抬大轿等饰品。

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之际,灶王爷给天上诸神引路来到凡间,其它诸神过完年就返回天庭,只有灶王爷会留下来,在家中的厨房内,迎接诸神叫“接神”,迎接灶王爷叫“接灶”,只有“接神”和“接灶”完成后,才算真正的过新年。

腊月二十三,小年祭灶是一年将尽,新的一年开始的信号,所以,这一天在民间信仰观念中祭灶王爷尤为被看重。此外,祭灶的时间和仪式在少数民族中差别还是很大的,在北方和南方不同地区也是有很大差别的,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就不展开讲解了。


小年祭灶神,了解灶王来源,民间对灶王有哪些诠释?功利性

灶神在民间有哪些诠释?

灶神是一个地位不高的神,但在民间具有崇高的地位,他秉承了民间的信仰观念,人们认为神灵主宰着自己的命运,对神灵存有敬畏之心,而另一方面,人们在生活中又以世俗的观点来诠释神灵世界,实际上,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神灵完全是人心造的产物,完全是为了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心理需要,进而创造出一种可传承的文化现象。

灶神在民间究竟有哪些诠释呢?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点,第一举头三尺有神明,我们有很多地方在腊月二十三要祭灶神,有地区在祭灶神时,在灶神纸上画两个小罐,一个是善罐,一个是恶罐,谁干了好事,灶王爷就在善罐上记下一笔,谁干了坏事就会在恶罐上记下一下笔,显然这时灶王爷是监视民间百姓行为的。

其实,这是民间百姓扬善抑恶的自我道德约束,“举头三尺有神明”,就是要告诉人们保持洁身自律,保持良好的社会风气,包括节约粮食,多做善事,以达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目的。

小年祭灶神,了解灶王来源,民间对灶王有哪些诠释?功利性

第二,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在民间的潜意识中,会认为生命有轮回,天下万物都有周期变换,就像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一样,神也不例外。神的力量也是随着周期变化的,也需要新生,也需要恢复神力。

在辞旧迎新的时刻,送神、接神仪式往往以为神的再生,这也是神需要人们帮助的时候;这里隐喻着祭神也像季节变换一样,有兴衰枯荣,也有起承转合,神的上天入地也不过是死而复生过程的象征,这个时候,人们才能寄希望于神的力量重新激活,再次保卫人间,保护自己。

此外,人们认为灶神是天地之间、人神之间的沟通桥梁和媒介,使人同神界保持接触,才能不断地得到神的庇护,福气财运才能降临,这也是人们形成在腊月二十三祭神,腊月二十四送百神的习俗。年节期间,灶神上下往返于天地间的仪式,就是所谓“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既补充了自身的神力,也沟通了人神之间的交往。

综述

笔者认为,灶神信仰也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和不虔诚性

,家家户户都有灶神,家中大情小事都瞒不过灶神,人们又不能时刻保持恭维谨慎的态度,日常生活中难免有不敬之处;所以,人们为了更好地求吉攘灾,将世俗生活中的处事经验引入灶神信仰中来,往往在年节时期,通过贿赂等手段买通灶神,这就是独特祭灶风俗形成的原因。

小年祭灶神,了解灶王来源,民间对灶王有哪些诠释?功利性

例如,祀灶时,民间都郑重其事,好吃好喝供奉灶神,有些地方将酒糟抹在灶门上,这叫“醉司门”,使灶神沉醉不醒而无法向上天反应真实情况,或者用糖蜜封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传达好话,或者不让他说出人们的过错,这是灶神信仰一种不虔诚的表现。

灶神信仰是一种民间信仰,是民众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在这种价值取向中也深深地打上了儒家思想的烙印。灶神信仰,使人们自觉地意识到,社会是由每个个体组成的,其所处的位置、价值、意义就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不需要舍弃现实的人生,去另外追求来世的天堂或者灵魂超度的世界。

中国的民间信仰与正规宗教最大的区别是,从来不虔诚地追求来世,信仰的目的就是为了今生今世能够活的更好;而每逢岁末,人们都要用糖蜜封住灶王爷的嘴,就是阻止其上天告状,这也是典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民间信仰中所有的活动,都离不开民众现实生活的需要,这就是民间信仰的另一个特点功利性,凡是人们虔诚信仰的,都与本人、本家族、或者本地利益有密切相关的,其目的无非就是求吉攘灾,趋福避祸,从而在精神上得到一种自我安慰罢了。

参考文献:《酉阳杂俎》、《话说灶王》、《中国民俗与民俗说》、《中国民俗学》、《左传》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