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保險業的進階之路

2019年的保險業,壽險轉型見效,財險費改掙扎,健康險異軍突起,信貸保險爆雷驚心,如此種種,顯示著保險業的進階之路並不一帆風順。面對可能到來的週期低谷,無論是經營者還是監管者,都在努力放眼長遠,補齊短板,做好迎接風雨的準備。

總體上,道路仍長,韌性為王。

壽險:陣痛之後回暖

壽險在2019年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

經歷了“134號文”和“19號文”的磨礪,壽險在蟄伏一年後,終於在2019年“開門略紅”的情況下實現回暖。截至2019年10月底,壽險保費實現9.5%的增速,並且超過了2017年同期規模。(如圖1)

2019,保險業的進階之路

一落一起之間,並不僅僅是數字的回升,從保費結構來看,新單保費增速明顯放緩,而續期保費實現了較快增長,這一方面表明預定利率4.025%的年金保險被叫停帶來了巨大影響,用高預定利率來砸新市場的做法難以為繼,另一方面表明壽險公司正在將重心從新客戶展業,逐漸轉移到深耕既有客戶上。

如果和20年前的壽險業相比較,更能體會利率的魔力。1993年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高達10%以上,壽險產品利率也隨之高漲,成為營銷的不二法寶。然而,隨著1996年後的多次降息,利差損風險成為壓在壽險業身上的巨石,至今仍令經歷過那段時期的部分主體思之極恐。

從國內外經濟形勢來看,未來壽險業將有很大概率再面臨一場降息壓力。要夯實壽險業的長期韌性,營銷的短期陣痛是必交的學費。而與此同時,三到五年期中短存續期產品的重新放行,也為行業提供了對沖的空間。

監管層曾表示,我國的人身保險公司尚未經歷過一個完整的經濟週期,和國外動輒百年曆史的壽險公司相比,缺乏複雜經濟週期歷練和管理中長期利率風險的經驗。利率和產品的一收一放,體現出監管者錘鍊行業長期韌性的苦心。

與此同時,壽險業人海戰術的傳統銷售模式也在轉變。經歷了2015年到2017年三年的高速增員,脫落率一度達到60%,代理人數量增長開始放緩,並在2019年出現了下降。這既有監管強化中介清核的震懾,也有保險公司主動轉型的影響。

2019年9月底,平安壽險代理人數量為124.5萬人,較年初下降12.1%,然而人均個險新保單件數卻同比增長9.4%。這透露出代理人未來兩大趨勢,一方面加大淘汰力度,優化團隊質量,另一方面用科技替代人工,走向技術密集道路。麥肯錫預測,到2030年,人工智能技術開始取代人工,保險代理人的數量必會顯著縮減,代理人的角色將轉變為過程促成者和產品教育者。

迴歸保障見效,壽險業回暖固然值得欣慰,但財險業仍在費改的水深火熱中掙扎。

車險:費改高峰將至

車險是財險公司的心頭肉,既愛得深,又痛得切。商車費改已經過去三年多,出現了手續費攀升、隱性費用堰塞湖、違規行為頻發等問題。改革之前能想到的“坑”,基本上車險業都踩了一遍。

從閾值監管到報行合一,從呼籲自律到“辣手”停業,車險這三年可謂風波迭起,也愁白了不少投資者和經營者的頭髮。2019年初,監管機構一口氣叫停了13家地市保險機構的車險業務,此後停業通知“此起彼伏”,敲山震虎終於見到成效。2019年車險整體綜合成本率開始下降,財險公司“拿命搏份額”的心態開始有所收斂。好轉的承保盈利情況,也吹響了下一步改革推進的號角。

然而形勢還遠不能讓行業安心,畢竟費改到現在還只是半場,從目前完全放開的陝西、青海、廣西三地的情況來看,車險保費規模明顯下滑。(如圖2)按此趨勢,如果全國範圍內全面放開,車險規模怕是要降低10個百分點以上。對於高度依賴車險現金流的財險公司來說,這場打擊可謂恐怖。

2019,保險業的進階之路

費改可怕,但不改又不行,如果說保險市場哪一個大業務有出局的危險,那車險絕對排得上號。據波士頓預測,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甚至可能會使車險保費在未來25年內下降30%。當汽車公司越來越擅長用技術來降低事故率時,它們和保險公司的界限也就越來越模糊。特斯拉推出專屬保險對傳統車險業就是一個警告,和駕駛監測技術相結合的專屬產品,在價格上就能把尚未擺脫“高保低賠”陰影的傳統車險打得難以還手。

未來車險業面臨的挑戰不僅僅是費改,新車銷量的窘迫,UBI帶來的保費下降,汽車後市場的資源整合,主機廠的咄咄逼人,中間環節的成本漏損,每一個拿出來都能讓財險公司喝一壺。

這個將近8000億元的大市場,依舊荊棘叢生。與之相比,快速發展的健康險,則堪稱保險業的新寵兒。

健康險:萬億市場尋路

和苦苦掙扎的車險相比,健康險的蓬勃發展吸引了大眾目光。2019年前10月保費增速達到30.3%以上,按此速度,2020年即可實現萬億元的規模。其中,重疾險保單數量已經增至3億張,平均每年新增3000萬張保單。

在經濟放緩的大環境下,如此增速堪稱耀眼,自然引發了眾多主體追捧。除了保險公司紛紛祭出百萬醫療險、特藥險等產品之外,互聯網巨頭也用網絡互助的方式切入,希望將龐大流量在健康領域轉化為收入和利潤。

相互寶用戶過億,百度推出燈火互助,蘇寧推出寧互寶,再加上滴滴的點滴互助、美團的美團互助、京東的京東互保,互聯網巨頭們幾乎全部到位,一時間賽道上熱鬧不已。這些互助雖然並不屬於健康保險,但是其流量資源無疑是將來健康險大發展的客戶基礎。在融資寒冬裡,水滴公司則以連續融資超16億元的驕人成績傲視創業同仁。

資本出征,天下震動,然而強光之下,難免陰影。2019年水滴籌身陷多起騙捐事件,大眾紛紛質疑平臺為何在不審核信息的情況下就貿然發起籌款,進而引發了對“消費愛心”的譴責。2019年11月,水滴籌又曝出地推事件,醫院掃樓、地毯推銷、病例造假、文案代筆、商業轉發、隨意設定籌款金額,一系列行為讓救死扶傷的醫院病房成為流量出處,利用社會愛心讓利潤機器轟鳴運轉。

作為一個擁有網絡眾籌、網絡互助、保險代理牌照的業務集群,水滴籌有著眾籌擴流、互助搭臺、保險變現的完整商業鏈條,對流量有著天生的渴望,而水滴地推的提成制和末位淘汰制,讓人看到了在公益中嫁接商業考核的可怕力量。如果健康險讓這種玩法佔據主流,顯然背離了《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中“鼓勵金融機構創新健康類產品和服務”的初衷。

萬億市場,需要走一條正路,不然被消耗的不僅是行業口碑,更有社會風氣。

從藍十字計劃開始,美國健康險已經走過了90年時間,一直在收入、盈利和口碑之間苦苦尋求平衡,即便是管理式醫療的興起,也未能完全解決後顧之憂。與之相比,我國的健康險供給更為脆弱,萬億蛋糕雖美,但是並不好啃,賠付居高不下、流量虎視眈眈、產品抄襲風行、長尾風險累積,都是漫漫長路上要解決的“坑”。

不過,和信貸保險比起來,健康險的“坑”並不起眼。

2019,保險業的進階之路

信貸保險:排雷不容手軟

貸款保證險本來只是個小角色,然而在平安小貸險橫空出世後,一切都變了。

如果說百萬醫療顛覆了健康險,那麼小貸險堪稱顛覆了保險原理。保險搖身一變成為個體融資的工具,在平安的全牌照“靠山”下玩得風生水起,保費規模突破300億元,可謂獨領風騷,萬人豔羨。

如果僅僅是險種差距倒也算了,然而平安小貸險完全由集團掌控,財險公司根本不負責管理,保費實質上按利息收入核算,內部考核也完全不是保險那一套,團隊更全部是信貸專業,說白了就是拿保險牌照做放貸生意。這種偷天換日的玩法自然埋下了隱患。

早早佈局、搶先拿下眾多優質客戶的平安還算在風控上比較到位,而其他貿然進入的主體就沒那麼幸運了,2019年以來,長安責任、天安、安心、中華聯合相繼踩雷。

2019年7月《關於開展現金貸等網貸平臺意外傷害保險業務自查清理的通知》發佈,要求財險公司認真排查,立即停止通過現金貸等網貸平臺銷售意外傷害險產品。10月,《關於開展銀行保險機構侵害消費者權益亂象整治工作的通知》發佈,借貸過程中強制消費者辦理保險的行為被明確列為整治對象。

同樣在10月,平安普惠強制搭售保險遭客戶質疑,在21CN聚投訴平臺上已經累計7786件投訴。11月,國務院點名批評建行、平安小微貸款搭售保險。

在多部門聯合整治下,P2P就要退出舞臺,而信貸保險走到這個地步,也該排雷了。

11月,《信用保險和保證保險業務監管辦法(徵求意見稿)》發佈,平安消費金融公司獲批,信貸保險必然要走向專業化甚至與傳統保險隔離,用小貸險保費隨心所欲控制各地市場份額的做法,也該消停了。

AIG前車之鑑已經過去十年,如今信貸保險的雷逐漸浮出水面,排雷不容手軟,莫讓悲劇重演。

不過,信貸保險並不寂寞,曾經煊赫一時的互聯網保險,也正在面對自己曾經佈下的“雷”。

2019,保險業的進階之路

互聯網保險:隱患漸趨表面

2013年眾安成立之時,三馬齊聚,燈光閃耀,資本市場對互聯網保險不吝以最美的評價。發展至今,百萬醫療、退貨運費險、旅意險、航延險等確實也讓保險搭上了場景的快車,眾安敲鐘更造就了一批富翁。

如今,互聯網保險的風口早已不再那麼呼嘯,2019年前三季度,泰康在線、眾安保險、安心保險、易安財險4家互聯網保險公司全線虧損。

作為互聯網保險龍頭的眾安,雖然光環仍未褪去,但也迎來了高管離職潮,這或許是管理者和股東博弈的結果,而快速增長之下的合規隱患也開始暴露。

2019年8月28日,銀保監會辦公廳下發《關於三家銀行保險機構侵害消費者權益情況的通報》,對某財險公司官網銷售的“尊享e生醫療險2017”等五款產品與備案產品的合同條款事實不符,以及在“滴滴出行”APP司機端銷售“拉活寶”車主保障計劃和乘客端銷售重疾保障計劃時,突破備案保險產品的費率表上下限收取保費等違規現象進行了通報。

昔日的資本驕子,也在為了利潤而“挖門盜洞”。

互聯網平臺也沒那麼爭氣了。10月16日,北京消費者協會發布《互聯網消費捆綁搭售問題調查報告》稱,互聯網平臺涉嫌捆綁搭售問題的超過10%,全部集中在在線旅遊平臺的機票和火車票預訂項目。途牛、馬蜂窩、智行火車票、高鐵管家等平臺被直接點名,都涉及同一個問題:買機票涉嫌誤導購買保險和涉嫌誤導選擇購買保險。

與2019年10月財險公司在產品抽查中“全軍覆沒”類似,互聯網平臺在佣金誘惑之下,也幾乎無一倖免,紛紛掉入捆綁銷售之坑。看來,在利潤面前,各方都難免“躁動”。靠監管傾斜只能輕鬆一時,不能庇佑一世,互聯網保險要想真的站穩商業模式,先得夯實合規這一關。

展望:韌性才是關鍵

2019,保險業的進階之路

以上種種保險業務,在2019年都遇到了或大或小的麻煩,而究其本源,仍然是短期利益和長期發展的均衡。在高增長之下,小缺陷都可以被掩蓋,然而當行業整體失速,短板就會表面化甚至被放大。

不僅是保險業,所有行業基本上都有這一規律。就拿紅得發紫的互聯網創業主體來說,這兩年來,滴滴安全事件、長租公寓爆雷、ofo退費難、網易裁員、暴風影音解散、水滴籌地推等事件頻出,更不要說此起彼伏的P2P爆雷跑路。快速成長的噱頭之下隱藏著種種違規行為,更留下一地雞毛讓社會買單。

金融危機已經過去十年,全球槓桿率不降反升,地緣保護主義抬頭,世界經濟回暖承壓,黑天鵝與灰犀牛並存。無論是宏觀經濟還是保險業,都表現出中長期結構性問題突出,進入供給側改革的深水區和攻堅期,從量的擴張走向質的提升。擦邊球的空間越來越小,比拼硬實力成為常態。

迎來2020年的保險業,既要發現隱藏在表象之下的巨大商機,又要以完善的制度來抵禦資本的逐利本性;既要應對短期挑戰,又要順應宏觀大趨勢。

在這個過程中,隨著主體進階速度的不同,也必然會出現分化。未來保險平臺的最大熱門,一個是傳統金融巨頭的科技嫡子,另一個是互聯網巨頭的金融先鋒。面對中小主體的“叫苦”之聲,監管機構也在呼籲增加中小保險機構數量和業務比重。然而,即使市場能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了,但光靠“拔苗助長”或政策傾斜是不夠的,還要看中小險企如何在分化之中找準定位,度過週期。

曾經在拉斯維加斯有一個小賭徒,他在賭場上潛心研究概率後賺到了第一桶金,之後轉戰華爾街,坐在小小的辦公室裡操盤投資,並用一套極其精準的生活作息制度來嚴格自律。無論是市場大起還是大落,都不會影響他觀察長期趨勢的情緒和眼光。最終,他在資本市場度過了三十多年,並精準地預測了金融危機的發生。他就是美國的債券之王格羅斯。他的核心法寶就是:用對長期趨勢的高度關注來克服人性的弱點。

可惜的是,他在職業生涯的最後幾年信心膨脹,導致業績黯淡,差點晚節不保。這更令後人感慨:一旦被短期情緒操縱,債券之王也會走下神壇。

只有親自坐過了過山車,才能體會到“穩”是多麼難得的境界。長期之下,韌性為王。這不僅適用於風雲變幻的資本市場,也適用於每一個致力於基業長青的行業。前文所分析的保險業種種努力,本質上都是為了增強行業韌性,克服狂熱與恐慌,在進階之路上穩步前行。

市場淘汰可能會遲到,但不會缺席。引用業內人士的一句話:扛過去了才能是傳奇,倒下來的都只是傳說。 ■

(作者:呂 巖 趙文青,作者單位: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