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九鼎集團轉手富通保險、中捷經紀,4年佈局逐一“撤兵”保險業

藍鯨保險獲悉,近日,周大福旗下負責投資業務的VMS Group與同創九鼎投資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鼎集團”,430719)旗下中捷保險經紀公司簽訂協議,將於近期完成正式收購。目前,中捷保險經紀官網介紹已變更為“香港周大福集團控股子公司”。

而在不久前,同屬周大福系的新創建集團(00659.HK)剛完成對九鼎集團旗下富通保險100%的股權交割,這也意味著,短期之內,九鼎集團保險板塊接連撤下兩枚“棋子”。

除出清富通保險、轉讓中捷保險經紀外,九鼎系旗下昆吾九鼎還擬轉讓眾惠相互保險社全部初始運營資金。從希望長期永續持有優質保險公司,到聚焦投資主業、降低資產負債率,九鼎系逐一“割愛”保險相關企業,或也是不得已之舉,不過4年時間,從風光一時到戰線收緊,保險板塊部署或已逐步支零破碎,難言有所佈局。

九鼎集團轉手富通保險、中捷經紀,4年佈局逐一“撤兵”保險業

無奈出售還債,營收、淨利受影響九鼎集團仍承壓

出售富通保險、中捷保險經紀,或也是九鼎集團的無奈之舉。根據公告,截至2019年11月1日,九鼎集團及交易對方新創建集團內部審批程序,以及所涉及的相關監管機構的審批已經完成,九鼎集團已按照協議約定收到全部價款。

按照早期披露,富通保險全部股權作價約215億港元(未包括鎖箱期利息),九鼎集團對應的投資成本約為 155 億港元(包括買入時富通保險的淨資產、買入時形成的商譽及後續對富通保險的增資),該筆投資盈利約 60 億元港元,總投資回報率約 38.7%,投資持有期限預計約 4 年,簡單計算的年化回報約 9.7%。

回溯來看,2018年3月,九鼎集團復牌前夕,曾發佈公告稱,擬在香港聯交所推動富通保險上市事宜,以便於充分利用香港資本市場平臺,完善保險板塊的資本補充機制,按照其彼時口徑,富通保險董事會已授權管理層探討申請上市可行性並適時推進。

利好傳出後,市場並未買賬,復牌後的九鼎集團市值連連走低,資金壓力並未得到緩解,市場一度傳出“因香港監管質疑九鼎資質,不允許九鼎100%控股富通保險,計劃出售部分股權”的消息,但被九鼎集團否認。

然而資本市場訊息萬變,反轉隨後上演。12月,九鼎集團披露關於出售富通保險100%股權,以及出售中捷保險經紀98%股權的公告,因自身控股型投資組合的結構調整,有利於進一步降低資產負債率,減少財務費用,聚焦投資主業。

在股權交割完成後,富通保險將不再納入公司合併報表範圍,對此,九鼎集團也早早提及稱,“公司的資產總額、負債總額、營業收入等財務指標將因此出現較大幅度的變化”。

從業務數據來看,基於富通保險本身的優質資產特性,在將富通保險納入麾下後,富通保險成為九鼎集團的營收“主力軍”。以2017年年度數據為比較基準,出售富通保險後,九鼎集團營業收入、淨利潤減少比率都超過6成。

2018年,九鼎集團由盈轉虧,扣非淨利潤從2017年度的11.22億元下降至-1.28億元。步入2019年,九鼎集團經營情況進一步下滑,前3季度營收63.38億元,同比下滑12.74%;扣非淨利潤-11.93億元,同比大幅縮減531.88%。

而這也並非結束。“九鼎集團早前大量使用槓桿進行業務擴張,但現在宏觀調控去槓桿,不得不強制擠壓泡沫”,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對藍鯨保險分析指出,隨著經濟增長放緩,投資、募資難度加大,綜合投資型企業更易受到市場行情影響,“對於九鼎集團來說,日子會越來越難過”。

籌建未果、戰線收緊,九鼎集團保險夢難圓

從初構“保險夢”到小有所獲再到夢想破滅,九鼎集團這一遭,不過4年時間。

2015年,九鼎集團進軍保險行業。8月,九鼎集團現金出資5000萬收購中捷保險經紀,將業務領域擴展至保險經紀、保險諮詢和服務領域,開展互聯網保險經紀和諮詢等金融服務業務。

同期,九鼎集團旗下昆吾九鼎現金出資2000萬(實際出資3000萬)參與眾惠相互保險社籌建,意圖發展互聯網金融相關業務,推進金融領域戰略佈局;此外,九鼎系公司還參與籌建九安人壽、九信人壽兩家壽險公司。

同年9月,九鼎集團通過現金購買富通保險的議案,擬拿下富通保險100%股權,並表示,公司長期目標是成為全球性的綜合資產管理平臺,實現旗下資產多元化配置,“而保險業務是這個平臺中的核心戰略業務板塊”。

在如願收購中捷保險經紀、富通保險,並作為債權人出資參與眾惠相互保險社後,一時間,九鼎集團可謂意氣風發。

但好景並未持續,主營投資的九鼎系保險“戰線”大幅收緊。截至目前,富通保險股權盡數轉手;昆吾九鼎意向退出眾惠相互;擬籌建的九安人壽、九信人壽尚未獲得批籌,且多家參與籌建的上市公司均發佈公告表示退出。

數年經營,如今九鼎集團的保險板塊支零破碎,或也難言有所佈局。

“除保險板塊外,九鼎集團的經營業績並不理想”,經濟學家宋清輝對藍鯨保險分析道,在業績承壓的背景下,九鼎集團急需補血或轉型,“從保險行業的撤離,也是無奈之舉,為還債不得不將營收支柱拱手讓人”。

“從國際經驗看,利用保險浮存金進行投資並非壞事,甚至有不少成功案例,但若部分國內股東將之用於投機,加重泡沫化比例,這是監管層堅決防止的”,沈萌指出,相對激進的股東風格與穩健的保險行業適配性較低。

“在行業回報保障的大趨勢下,不論是對於保險中介還是保險公司股東的資質要求,都提高了‘隱形’門檻。要麼是資金實力雄厚,可支持企業長期發展;要麼有技術或主營業務能夠與保險業務結合,互相成就”,一位保險業內人士指出,從長遠趨勢來看,九鼎集團此時“撤兵”也稱得上止損,況且通過出售富通保險,更獲得一筆不菲投資回報,“需要合適的企業來做合適的事情”。(藍鯨保險 李丹萍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