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樓市熬了“一鍋粥”!出現3個特徵,經濟學家:我很擔心

昨天讀南周的新年獻詞,裡面提到了一句話: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這句話讓人平添幾分感慨,新年時分,確實需要直面未來的勇氣,而不是沉湎無用的懷舊情緒。

前天跟朋友一起跨年,大家聊到了一個話題:10年前的2008、2009年,我們什麼都沒有,一腔熱血,覺得未來充滿希望,家庭、工作、婚姻、房子、車子,彷彿一切都不在話下,對這個社會充滿了善意。

10年後的現在,該有的都有了,卻因為兩口子吵架、小孩做作業不認真、被領導批評幾句、收入略有下降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言行舉止充斥著抱怨和戾氣。

為什麼?我覺得還是“人性”的原因。

大家可能都有類似的感受,比如在10年前,北京、上海房價不過兩萬出頭,武漢、蘇州、青島、廈門這些城市最多也就1萬出頭。

雖然有溫州房價突破3萬,杭州房價比肩京滬深,但大家都知道,那是炒出來的“幻象”,早晚會迴歸合理。

2020年,樓市熬了“一鍋粥”!出現3個特徵,經濟學家:我很擔心

房價低,意味著房租不是問題,月供可以負擔,剛走出校門的年輕人也無所畏懼。

人就是這樣,初出茅廬,感覺房子觸手可及的時候,渾身上下都充滿了幹勁。

步入中年,北上廣已經與自己無關,想生個二胎,換套大房又猶猶豫豫,日子過得像白開水一樣,自然由內而外散發負面情緒。

把原因歸結到房價上,當然不全面,但房子一定是中年人心中最大的那根刺。

尤其是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降價、促銷、流拍、調控,成了房地產的關鍵詞,有房的生怕財富縮水,沒房的、想換房的又“前怕狼後怕虎”。

這真是應了那句話: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都是房子鬧的。

今天是臘八,又是新年伊始,2020年的樓市就浮現出了3個特徵,好比熬了一鍋五味雜陳的“臘八粥”。

1,央行出手降準。

在2020年的第一天,央行宣佈: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於2020年1月6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

僅僅在5天之前,央行剛剛發佈了存量房貸轉LPR的新規,僅僅在4個月前,剛剛進行了2019年的第三次降準。

2020年,樓市熬了“一鍋粥”!出現3個特徵,經濟學家:我很擔心

這麼密集的動作,意味著什麼?

今年春節靠前,一月份市場需要錢,當然是一個重要原因,另一個原因大家也都心知肚明,10月、11月、12月新房、二手房下跌城市越來越多,開發商需要錢,購房者也需要,乾渴的樓市,需要澆灌一些水了。

有些事,知道就行了。

2,40城賣地收入同比增近19%。

一邊是降價促銷的城市越來越多,另一方面卻是賣地收入繼續創新高,房地產,依然沒有停下來。

報告顯示,2019全年,中國40城市土地成交建築面積累計同比增長1.7%;40個城市全年賣地收入合計28609.1億元,同比增長18.6%,增速較2018年全年水平加快3.2個百分點。

分城市來看,40城中,2019年全年土地出讓收入排名前5位的城市分別為杭州、上海、廣州、北京和南京。洛陽、長春、寧波等城市出讓金同比增速很高,分別達到了173.3%、105.2%和97.4%

這是杭州第幾年蟬聯冠軍了?當人們習慣杭州、南京出現在TOP5裡,洛陽、長春土地出讓動不動就翻倍,基本面能對標一線的沒幾個,依賴賣地的城市倒是一波接一波。

華創宏觀去年9月份的時候發了個研報,其中提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在過去3次各地收入壓力較大年份,即2009年、2012年和2015年之後的第2年,土地成交款都出現了明顯上升。

2020年,樓市熬了“一鍋粥”!出現3個特徵,經濟學家:我很擔心

而在2019年前八個月,各個城市的壓力,“堪比未能完成收入預算目標的2015年”。

一句話:缺錢了怎麼辦?多賣地,啥都有了。

3,從“一城一策”到“一區一策”。

今天看到一份數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全國合計出臺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次數達620次,刷新歷史記錄,同比2018年上漲38%。

如此密集的調控次數,看起來來勢洶洶,其實放鬆與收緊的政策都有。

比如,南京六合區、天津濱海、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成都高新區、廣州南沙區、花都區、黃埔區放鬆購房門檻。

比如,鄭州、武漢相繼提升公積金提取額度。

以前限購是全面放開,所有城市步調一致,後來變成了“一城一策”,現在甚至演化成了額“一區一策”!

所以,這年頭研究樓市,實在太累了。

密密麻麻的調控,連公積金額度的增減、社保少交幾個月都需要大書特書,從購房者到從業者,在這個市場裡,都有點暈頭轉向的感覺。

2020年,樓市熬了“一鍋粥”!出現3個特徵,經濟學家:我很擔心

這就是2020新年房地產熬給大家喝的“一鍋粥”,降準有了、賣地新高了、調控更精細了,目的是什麼?箇中滋味,需要大家細品。

不降5年期LPR,選擇降準,只是適度緩解樓市的資金面。

賣地新高,背後是各個城市的土地依賴症加重。

調控細化到“一區一策”,使房價維持穩定,是房住不炒的底線。

中庸、適度、小漲小跌、不漲不跌。1,不能出現2015-2017的大漲。2,也不能出現2013-2014的普跌。

經濟學家李迅雷不止一次的表示:今年樓市可不好過,2020會出現第2種情況,很像2014年。

比如,住宅庫存經過2018-2019年的大幅攀升後,去年底的時候,就已經迴歸到了2013年的水平,按時間算,今年很有可能重演2014。

比如,2019的前10個月,房企土地成交面積下滑了16%。百城中房價環比下跌城市數量達到了40個,接近2014年初的水平,70城中有一半城市出現環比下跌。

站在2020年的開端,當“適度放鬆”的調控,遇到了樓市的“下行週期”,這是過去10年我們從來沒有遇到過的情況。

對購房者來說,好消息是:大部分城市的房子可能會便宜。壞消息是:就像保時捷的5元優惠一樣,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