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作品中如何表達“時間”

和電視、電影相比,攝影對 “時間” 的表達,難度更高——畢竟,攝影記錄的是一個瞬間,用來表達延續的時間確實存在一定難度;但換句話說,如果你能夠做到這一點,作品就會新奇而富有韻味,變得特別 “上檔次”。

本期要和大家一起探討、學習的主題是 “在攝影中如何表現時間”。我們先從一些攝影史上一些著名的 “把時間視覺化” 的大師之作開始,為大家簡單解說一些在攝影中表達時間性的手法。

攝影作品中如何表達“時間”

本期指導老師: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 、中央民族大學圖像研究所 周越

1. 名作技法賞析

加入與 “時間” 有關的視覺元素

要表達 “時間” 這一概念,最簡單直接的方案就是在畫面中加入一些具有時間性的視覺元素,如鐘錶等。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匈牙利攝影大師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的作品,《法國科學院的時鐘》:

攝影作品中如何表達“時間”

《法國科學院的大鐘,1929》

這幅作品以科學院大鐘的時間刻度表現空間當中時間的變化,畫面給人以豐富廣闊的視野和聯想空間;被拍攝無數次的盧浮宮,在柯特茲的鏡頭中呈現出空間的浩渺和時間的變遷。

我們再來看另一個例子,捷克籍攝影師約瑟夫·寇德卡(Josef Koudelka)的作品,《入侵布拉格 1968》組照之一:

攝影作品中如何表達“時間”

《入侵布拉格 1968》之一

畫面近景是一個人的小臂,焦點就在這個小臂手腕上的手錶,遠近是一個寬闊的的城市街道。

如果單獨看這樣的作品,我們很難理解作者的表現意圖,甚至會認為這是一幅觀念攝影作品;但是結合這組作品的名稱和創作背景,我們不難體會到作者的創作意圖——他用擺拍的方式,表現了蘇軍入侵布拉格的準確的時間性。

使用特殊拍攝技法

攝影是 “靜態” 的藝術,但仍然可以通過一些技法表達出 “動感”,如變焦,長曝光,搖拍等;進入數碼時代後,技法方面更趨於多樣化。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攝影師東松照明(Tomatsu Shomei)的《抗議,東京》組照之一:

攝影作品中如何表達“時間”

《抗議,東京,1969》

這張照片通過慢速度拍攝、按動快門時快速移動相機或者轉動變焦鏡頭的變焦環,對拍攝主題進行虛化,同時也營造出了時間的延續感。

運用攝影的形式語言

運用攝影的形式語言來完成對 “時間” 的表達,例如使用 “對比” 的方式,將不同時代的視覺元素表現在同一個畫面上,也可以給觀眾留下極為強烈的時間概念。

比如說,下方兩張馬克呂布(Marc Riboud)的作品,左圖是 1950 年代的中國女性形象,而右圖是 1990 年代的中國女性形象,把它們兩張圖放在一起,顯著的社會變化會帶給觀眾強烈的時間變化感。

攝影作品中如何表達“時間”

左:《1957 北京》;右:《1993 上海》,兩圖均選自《馬克. 呂布在中國》畫冊

綜合應用

除去上述這些常見的拍攝手法以外,還有一些更為複雜的和難度更高的表現形式,這些需要拍攝者的綜合能力,對焦距、曝光、快門速度、鏡頭光圈、畫面取捨有著極強的駕馭能力。

我們選取兩張大師之作進行深度剖析,便於大家體會。首先是這張安德烈·柯特茲的《巴黎的交叉路口》:

攝影作品中如何表達“時間”

《巴黎的交叉路口》

作者選取了街角的一個制高點,以大俯視的角度拍攝下方的交叉路口,展示了三條街道形成的線條,搭建起了畫面的基本結構;而在畫面中心就是本作品最重要的四個視覺元素:行人、乘馬車的人、騎自行車的人、騎摩托車的人。

這四個以不同方式行進的人,恰恰代表了從遠古到當今,各個歷史時期人類出現方式的變化,既展現了歷史的變遷感,又是人類文明、科技進步的縮影。

在這個普通的路口,在這個獨特的一瞬間,柯特茲以他獨特的視覺敏感,把漫長的人類發展史奇妙地凝固在他建構的畫面之中。我們不能不讚嘆他的強大預見性、快速的反應、高超的駕馭、完美的表現,這一切集結在畫面時,恰恰是對時間最完美的詮釋。

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是法國攝影大師亨利·卡蒂爾·布勒松(HenriCartier-Bresson)的一張名作:

攝影作品中如何表達“時間”

作者同樣選取了街角制高點的俯視視角。欄杆扶手成為視覺引導線;而欄杆立柱和建築臺階以其形式上的節奏感與欄杆扶手的流暢線條,共同肩負起視覺引導的作用,把觀眾的目光從右下角的臺階帶到左上角騎自行車的主人公身上。

作者巧妙地運用慢速快門的手法,把騎自行車的人物適當虛化,營造了強烈的動感,與完全靜止的空間環境形成了對比,豐富了畫面的同時,也使虛化的人物成為整體靜止空間的畫龍點睛之筆。

最重要的是,作者把按動快門之前的事物發展過程與按動快門之後的事物的各種可能性,都精確地凝固在了畫面中的那一時刻上。

2. 學員作品展示

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影像設計系 2015 級本科生曾彥

攝影作品中如何表達“時間”

導師點評:令人眩暈的光影效果,動與靜、黑與白、點線面關係共同營造了一首令人迷茫的奏鳴曲。作者似乎對走過的歲月抱有極大的疑惑,去過去的時光抱著極度的不滿,用相機叩問時間、用影像答覆自己。

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影像設計系 2015 級本科生陳綺楓

攝影作品中如何表達“時間”

導師點評:冰面上閒庭信步的鴨子,遠處的蘆葦被夕陽照亮,兩者遙相呼應,故事就像畫卷伴隨著時光的腳步緩緩地展開。技術、語言運用的都很不錯,時機把握的也好,景物和作者就在不經意間打了個照面。

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影像設計系 2015 級本科生周麟韜

攝影作品中如何表達“時間”

導師點評:這張作品的想法很有趣,隱藏了主體人物的局部,給予觀眾無限的想象空間。攝影師對被攝主體藏和露的關係把握得很好,把或許本來沒有關係的人物連接在了一起,隨著時間的變化,他們共同敘述的故事也拉開了序幕,時間的延續性也隨之表現了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