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攝影記者陶冉年度作品

編者按:您現在看到的,是新京報攝影圖片部2019年度個人作品系列。這一年,我們見證大國之慶,感受盛世繁榮;也目睹世間冷暖,喟嘆人生不易。


本期出場的,是新京報攝影記者陶冉。


回到地球表面 | 新京報攝影記者陶冉年度作品



在2019年初,我就給自己定下了一年的目標:每一次重大的事件,都必須身在現場。中國空軍海軍成立70週年,國際軍事大賽,援助伊拉克“移動醫院”……這其中,沒有哪個事件,能比大興機場的建成、通航更讓我這個飛機迷感到興奮了。


機場,從某種意義上,是這個飛速前進時代的一個隱喻。人們從這裡出發,去追逐夢想,奔向未來。這裡見證了最多的不捨與告別,也收穫了最多的期待與渴望。


它是中轉站,承載著人們的悲歡離合;它亦是終點,記錄著人們的最終抉擇。


一年飛行20多萬公里,足跡遍佈大江南北,也因工作到達了伊拉克、阿富汗等在常人眼裡略帶神秘感的國度。每次從空中回到地面,總讓我忍不住重新打量這個世界。



拍飛機,從來不只是為了簡單呈現那些反射著金屬光芒的龐然大物,在那磅礴的機翼背後,是來往匆匆的一個個人,是他們在這個急速運轉的時代裡,流露出的疲憊與微笑。


——陶冉



“追”空



大興機場


回到地球表面 | 新京報攝影記者陶冉年度作品


△ 2019年6月28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俯瞰大興機場全貌。


回到地球表面 | 新京報攝影記者陶冉年度作品


△ 2019年5月13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舉行首次真機試飛,透過飛機玻璃俯瞰航站樓。


回到地球表面 | 新京報攝影記者陶冉年度作品


△ 2019年6月29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晚霞映照在機場航站樓上。


回到地球表面 | 新京報攝影記者陶冉年度作品


△ 2019年6月28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部分燈光開啟,格外夢幻。


回到地球表面 | 新京報攝影記者陶冉年度作品


△ 2019年7月8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候機大廳。


回到地球表面 | 新京報攝影記者陶冉年度作品


△ 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投運,旅客“刷臉”通過安檢通道。


空軍開放日



回到地球表面 | 新京報攝影記者陶冉年度作品


△ 2019年10月13日,長春,參加空軍開放日的運-20抵達長春,準備降落。


回到地球表面 | 新京報攝影記者陶冉年度作品


△ 2019年10月13日,長春,運-20飛過彩虹。


回到地球表面 | 新京報攝影記者陶冉年度作品


△ 2019年10月17日,長春,八一飛行表演隊在空軍開放日上進行飛行表演。


回到地球表面 | 新京報攝影記者陶冉年度作品


△ 2019年10月17日,長春,殲-16在空軍開放日上進行飛行表演。


“逐”陸


回到地球表面 | 新京報攝影記者陶冉年度作品


△ 2019年8月3日,國際軍事大賽庫爾勒賽區,88A坦克發射穿甲彈。


回到地球表面 | 新京報攝影記者陶冉年度作品


△ 2019年8月3日,國際軍事大賽庫爾勒賽區,300毫米遠程火箭炮進行齊射打擊。


回到地球表面 | 新京報攝影記者陶冉年度作品


△ 2019年8月5日,國際軍事大賽庫爾勒賽區,中國參賽隊員將牽引榴彈炮的助鋤快速釘在地面上。


回到地球表面 | 新京報攝影記者陶冉年度作品


△ 2019年8月8日,國際軍事大賽庫爾勒賽區,中國參賽隊駕駛“勇士”防化偵察車在彎道超車。


“趕”海


回到地球表面 | 新京報攝影記者陶冉年度作品


△ 2019年4月26日,青島,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70週年多國海軍活動,各國軍艦在演習中進行海上編隊航行。


回到地球表面 | 新京報攝影記者陶冉年度作品


△ 2019年4月22日,青島五四廣場,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官兵進行合唱演出。


回到地球表面 | 新京報攝影記者陶冉年度作品


△ 2019年4月26日,青島,參與演習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濰坊艦。


回到地球表面 | 新京報攝影記者陶冉年度作品


△ 2019年4月25日,青島,多國海軍艦艇開放供各國海軍代表上艦參觀。


愛與和平


回到地球表面 | 新京報攝影記者陶冉年度作品


△ 當地時間2019年2月25日,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中國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與流離失所者聚居地的孩子打招呼。當天,中國紅十字會項目組向伊拉克紅新月會交付捐贈的人道救援設備——大型多功能移動醫療單元。


回到地球表面 | 新京報攝影記者陶冉年度作品


△ 當地時間2019年2月26日,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生活在流離失所者聚居地的孩子們。


回到地球表面 | 新京報攝影記者陶冉年度作品


△ 當地時間2019年2月24日,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當天近30攝氏度的高溫,沒有鞋子的孩子赤腳走在地面上。


回到地球表面 | 新京報攝影記者陶冉年度作品


△ 當地時間2019年2月24日,伊拉克巴士拉省,路上一名乞討的孩子。


回到地球表面 | 新京報攝影記者陶冉年度作品


△ 當地時間2019年5月4日,阿富汗喀布爾皇家醫院大樓外,執勤的軍方人員。當天,我國紅十字基金會和醫療專家組一行赴阿富汗,在一週時間裡對在阿富汗紅新月會登記的245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進行了初步篩查。


回到地球表面 | 新京報攝影記者陶冉年度作品


△ 當地時間2019年5月4日,阿富汗喀布爾皇家醫院,父親看著因為病痛而落淚的孩子,無能為力。


回到地球表面 | 新京報攝影記者陶冉年度作品


△ 當地時間2019年5月4日,阿富汗喀布爾皇家醫院,診室外候診的先心病患兒。


回到地球表面 | 新京報攝影記者陶冉年度作品


△ 當地時間2019年5月4日,阿富汗喀布爾皇家醫院,哥哥在病床邊,等待弟弟的檢查結果。


回到地球表面 | 新京報攝影記者陶冉年度作品


△ 當地時間2019年5月4日,阿富汗喀布爾皇家醫院,中國醫療隊專家為患有先心病的兒童檢查。


回到地球表面 | 新京報攝影記者陶冉年度作品


△ 2019年7月31日,新疆烏魯木齊地窩堡機場,剛下飛機的阿富汗先心病患兒。


回到地球表面 | 新京報攝影記者陶冉年度作品


△ 2019年8月9日,新疆烏魯木齊,來自阿富汗的先心病患兒在病房內接受康復治療。


回到地球表面 | 新京報攝影記者陶冉年度作品


△ 2019年8月14日,新疆烏魯木齊,康復的阿富汗先心病患兒們在醫護人員陪同下離開醫院,前往機場,準備回家。


兩點之間,直線最短。這個距離,並不只是航線的距離,它是遲滯的化解,是困頓的起航,也是無數鮮活的個體,迫切想要擁抱的愛與和平的未來。


回到地球表面 | 新京報攝影記者陶冉年度作品



持續,未完:)


-The End-

校對:李世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