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薅全球化的羊毛,投資人為何更願意投資本土?


不去薅全球化的羊毛,投資人為何更願意投資本土?

Photo by Yang Shuo on Unsplash


1.


全球化和互聯網的興起,給投資者創造了過去根本不存在的機會。

中國投資者在考慮是否投資買來出租的公寓時,不再只限於在中國境內尋找合適的公寓。相反,他能夠通過互聯網或各類中介,瞭解新加坡或紐約的樓市。

他很可能發現海外的一些投資機遇更有前景,如果是這種情況,他可以很容易地把錢投到海外市場。

不過,大多數私人和機構投資者並沒有最大限度地利用這些前所未有的機遇。即便在全球化時代,他們依然更傾向於在本國進行投資。

這種偏愛被稱為“本土偏好”,這一現象在股市中尤其得到了廣泛研究。

曾有研究表明,美國(93.8%)、日本(98.1%)和英國(82%)投資者持有的絕大多數股票,都是本國公司的股票。

排除管制市場,在自由資本市場,投資者依舊對本國發行的股票表現出了明顯偏愛,頗難用理性來解釋。

而在另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關注了美國、日本和歐洲銀行發佈的投資建議。他們發現,所有這些銀行都強烈推薦本國市場發行的股票。

“本土偏好”在機構投資者進行房地產投資時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比如,菲力評級機構的一項研究表明,德國機構投資者持有的63.3%的房產位於德國境內,相比之下,只有1.4%位於亞太地區的成長性市場。而後者的人口趨勢和經濟增長都遠比德國更有前景。

由於有了專門的房地產基金和REIT(房地產投資信託),投資亞太市場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簡單。但其他國家的機構投資者在投資本國房地產市場方面也有同樣的偏好,即便這個市場在全球範圍內相對缺乏吸引力。

不去薅全球化的羊毛,投資人為何更願意投資本土?

Photo by Scott Webb on Unsplash


2.


為了更好地理解“本土偏好”,研究人員建議參照體育賽事。

像奧運會或世界盃這樣的大型國際體育賽事,能將各國公民團結起來。他們全都認定,本國的隊伍才是世界最棒的。

不少研究已經證明,當民族主義情緒高漲時,海外投資就會出現下降。

比如說,當美國的愛國主義情緒減少10%,會導致海外投資從2600億美元增加到4400億美元。而美國政府在“9·11”事件後將一些儲蓄債券改頭換面為“愛國者債券”後,這些債券的銷量比上一年增加了43%。

對私人和機構投資者所做的多項調查表明,他們對各自國內市場的未來走向持相對樂觀的態度。英國、日本、美國和歐洲的投資者都預計,本國股市會比其他國家的股市有更好的表現。

研究人員甚至發現,美國的基金經理會在10只證券中選中1只買下,只因這家公司位於他們居住的城市。

這表明,對於本地市場所發行股票的偏愛,不僅僅是由於要避免語言障礙或擔心與外國市場相關的貨幣和政治風險。因為在挑選美國市場上發行的不同股票時,這些因素全都不起作用,基金經理依然傾向於選擇自己所在城市的公司。

所以說,參照體育賽事,“本土偏好”具有非理性行為的特徵。

“本土偏好”會讓投資者錯失潛在的收益,並增加他們面臨的風險。根據一項研究結果,針對不同的市場,這種損失會高達1.48%到9.79%。另一項研究記錄的平均損失為1%,還有一項研究公佈的平均損失在0.82%到0.95%之間。

在長達10年甚至更長的週期中,就算看起來不大的損失,也會造成巨大的落差。箇中滋味,問問那些苦苦支持本土保級球隊的球迷就知道了。

不去薅全球化的羊毛,投資人為何更願意投資本土?

Photo by Fitsum Admasu on Unsplash


3.


除了類似體育賽事的因素,還有什麼其他原因導致了投資者的“本土偏好”?

一種解釋是,有些國家對海外投資設定了限制。比方說,美國保險公司持有的外國證券不得超過其資金比例的某個百分點,德國房地產投資基金持有的外國資產比例也有限制。

在發展中經濟體,海外投資限制更為常見。

另一個解釋是,投資者更容易評估本國而非他國的投資機遇。特別是在投資者挑選個股進行投資時,這種解釋更有道理。

此外,儘管互聯網讓關於公司和股票的海量信息只需敲敲鍵盤就能獲得,但語言障礙、信源判斷、監管差異等問題,還是很難克服的。

在《富人的邏輯》一書中,作者雷納·齊特爾曼指出,如果你對自己(或你的顧問)瞭解某個具體市場的能力充滿信心,你就可以挑選具體的投資機會,直接投資這一市場。在這種情況下,地理位置上的接近就是一個優勢。

但反過來說,如果你(或你的顧問)能力有限,那麼藉助基金這樣的間接投資方式,才是財富增值的最佳策略。在這種情況下,你就需要全球視野,儘量避免“本土偏好”。

民族主義或許是一種合理(未必理性)的情感,但在一般的投資策略中,卻很難有它的位置。如果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和墨西哥的投資者都相信本國市場的股票或房地產會比其他地方表現得更為出色,那麼他們不可能“同時正確”。

“本土偏好”表明,人類的情感和偏見經常會妨礙我們制定明智的投資策略。世界各地的許多投資新手會自然而然地選擇本國市場發行的股票,或者買入投資本國市場的基金,完全不會考慮新興市場,錯失更高回報。

正如《富人的邏輯》一書所說的那樣,在生活中的許多方面,直覺可能會發揮可靠而重要的引導作用。不過投資領域可不在其列。


- The End -


撰文 AC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