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旅游,发现河西走廊有一座文庙,历史悠久,众多匾额让人惊艳


凉州,这扼守丝绸之路,威震河西走廊的历史重镇,今天被称为“武威”。这气势不凡的名字源于“饮马瀚海,封狼居胥”的“独孤求败”霍去病。为了彰显他收复河西、尽逐匈奴的赫赫战功,汉武帝将这片使匈奴人哀歌“六畜不蕃息,妇女无颜色”的富饶之地命名为“武威”。

文庙,每一座中国古城都不会缺少的古迹。虽然不像南京孔庙那样文人辈出,虽然从这片土地上走出的董卓、马超之辈给人留下太多“勇武有余而智谋不足”的印象,这里的文庙依然在全国赫赫有名。

凉州文庙始建于明正统二至四年,整体建筑布局对称,结构严谨,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明清之际被誉为“陇右学宫之冠”,是目前西北地区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也是全国三大孔庙之一。

文庙坐北向南,原由东中西三组建筑物构成。东为文昌官,中为文庙,西属凉州府儒学,现存建筑以圣庙和文昌宫保存完好。总面积1500平方米,是历代文人墨客的祭祀孔子之地。

武威的文昌宫跟其他地方不一样,这里收藏了44块匾额,堪称匾额大成,其中两块还被收录进“中国十大名匾”。一路看过去,头顶的匾额琳琅满目,各有特色。匾额上的字,或浑厚大气,或清俊秀丽,不说别的,只是欣赏其中的书法,就已足够赏心悦目。

文昌帝君白面长须,威严睿智尽显。文昌宫以“桂籍殿”为中心,这里是供奉“文昌帝君”的地方,文昌帝君就是民间俗称的“文曲星”,他点谁的名字,谁便可文运亨通,月中折桂,是学子们必拜的。

一种久违的安静萦绕在身边,遍布院落的参天古柏和千年巨松营造出一份独有的静谧。从那些优美的楷、行、隶、篆的气息里,依稀能望见当年饱学鸿儒、地方名流、名师学子的翩翩身影,一笔一划,带着西北特有的大气线条。

文庙内的建筑雕梁画栋,庄严肃穆。屋檐上的一个小小装饰,也毫无一丁点粗制滥造。蓝天下,六百年过去,依然精美异常。

大成殿内,夫子双手交握,面容和蔼。师礼是这样行的:左手盖在右手上,拇指内扣。凉州以及河西一带的各民族曾经过着游牧的生活,但是也仰慕着汉文化二三千年的文明史和灿烂的辉煌,所以在五凉时期的统治者不论是汉人还是少数民族,大都尊崇儒学,倡导汉化教育。

也许因为久在西凉的缘故,原本文质彬彬的先师文圣此时看来也高大了许多,光影带来的明暗质感让这恭谦礼让的作揖形象也有了些许威严,让人恍惚间以为这是一位正在抱拳拱手的武林大侠。然而,又何尝不是如此,比武力征服更厉害更影响深远的,不正是文化自信?(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落榜进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