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帶娃成主力?背後是千萬個奶奶無聲的飲泣

近一個時期,網上時常出現“姥姥帶娃成主力”的說法和文章。一時間,姥姥成了犧牲自己成全別人的悲情英雄,被女兒傾情讚美謳歌。作為對立面的奶奶成了自私奸猾,腹黑陰險的屑小之徒,被兒媳謾罵吊打。

從理論上講,姥姥與奶奶原本是互相依存的兩個方面,帶娃這件事上平分秋色。當然,因為身體狀況,職業以及家務因素不能前來帶娃,這是老一輩普遍存在的問題,跟姥姥奶奶無關。也許一些母親擔心女兒跟婆婆處不來,自動願意帶孫,這隻能說明母親對女兒的體貼。再說,在廣大農村,奶奶帶孫還是佔了絕大多數的。從事實上看,城市小區帶孩子的奶奶姥姥根本看不出懸殊。

姥姥帶娃成主力?背後是千萬個奶奶無聲的飲泣

為何姥姥成帶娃主力,奶奶們卻很少幫忙?其實奶奶們也失落,甚至有些委屈。

獨生女居多,婆婆再好也比不上兒媳親媽

不得不說現在的年輕寶媽多半都是當年的獨生女,她們的老公也多半都是獨生子,正是因為小夫妻都是家裡唯一的孩子,在他們的孩子出生後,選擇讓姥姥帶的可能性才更大。原因很簡單,即便她們和婆婆相處再好,關係再融洽,不可否認的一點就是在人家心中自然是親媽要比婆婆更適合給自己帶孩子的。其實說白了,並不是奶奶們不想帶娃,而是兒媳不願意讓她們帶,所以說奶奶們其實也很無奈的。

奶奶幫著帶娃,免不了要和兒媳朝夕相處,相處多了矛盾也更多

造成奶奶們帶娃少的局面還有一種原因就是,可能一開始也是奶奶們在幫助帶娃,但是在婆婆和兒媳朝夕相處的時候,難免矛盾也會增多,可孩子的姥姥就不一樣了,姥姥在女兒家幫著帶孩子,往往是女兒沒意見,女婿也會很感激,於是什麼事情也沒有。

如此一對比,就有了那麼多小夫妻更中意於把孩子交給他們姥姥帶,卻很少讓孩子奶奶們幫忙的局面。每每這些時候,估計奶奶們都會後悔為何當初自己就生了個兒子呢?所以說奶奶們也無奈。

姥姥帶娃成主力?背後是千萬個奶奶無聲的飲泣

高級心理諮詢師、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醫師萬其容表示,這種情況,根本原因是溝通出了問題,並不是說外婆比奶奶更會帶孩子。當寶媽們跟自己的父母因生活、育兒等問題產生矛盾時,能更簡單、直接地交流,從而避免家庭矛盾擴大;而奶奶帶娃時,一旦婆媳之間產生分歧且長期溝通不暢,負面情緒累積,容易造成矛盾升級,最後鬧得全家不愉快。

建立良好的婆媳關係,對家庭和諧以及寶寶成長都起到了積極作用。那麼如何與帶娃的婆婆處好關係呢。

建議一,把處理好婆媳關係,當做一項重要任務。

除了丈夫他媽,誰有那麼好心,來免費替你擔這份沉甸甸的責任呢?

建議二,對婆婆溫柔一點不吃虧。

對婆婆哪怕一句問候,一句誇獎,一件禮物,一個笑臉,婆婆都會受寵若驚。婆婆高興了會對孩子大人更好,不是嗎?

建議三,尊重婆婆這個大寫的“人”。

有些寶媽任性自我,做事張狂恣肆,全然不顧別人感受。卻不知婆婆也是一個獨立的有尊嚴的人。也有自己的思想和追求,也需要尊重體諒。為了下一輩,長期客場作戰,那些孤獨寂寞力不從心,難道不值得心疼嗎?

建議四,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手頭活一點,嘴上甜一點,心裡多共情,行動上體諒點而已。心理學上講,你想獲得什麼,就去做什麼。想要獲得婆婆盡心盡力幫襯,請把婆婆當家人般尊重體諒,不信哪個婆婆那麼不識趣。

姥姥帶娃成主力?背後是千萬個奶奶無聲的飲泣

其實,外婆帶娃和奶奶帶娃各有千秋,希望大家婆媳關係都能和諧,讓外婆奶奶一起帶孩子,這樣也能減少彼此的勞累,畢竟老人們年紀都大了,也能為孩子健康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要挑商城#母嬰專區,每款上線產品都是由近百人的選品團隊,每天平均從上萬種單品種挑選出來的,關注孩子健康,為孩子健康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點擊下方註冊鏈接,參與孩子成長每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