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追星麼

最近追了一部很火的劇《慶餘年》。最初是因為有同事推薦了官宣片,看到有陳道明等老戲骨出演,料想該劇應該不錯。前段時間正式開播,看了些花絮預告,決定看下。於是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你,在追星麼

原以為是個正經劇,沒想到是個披著正經外衣的歡樂劇。最能引起觀眾喜愛的歡樂角色,非田雨飾演的王啟年、郭麒麟飾演的範思轍莫屬了。彈幕裡的“王老師是每天追劇的歡樂源泉”,大概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確實,在當今人們生活壓力、工作壓力都很大的環境下,有這樣老戲骨參演、質量較高、演技到位、故事性強的劇,更有歡樂助陣,真是很不錯的良心劇了。


你,在追星麼

彷彿從一開始,彈幕裡每天都有人在留言:肖煙四起,為戰而來,以及各種相關的言論。知道這個名字,也看到一些綜藝節目中出現,比如東方衛視的《我們的歌》,剛播出時,也看到很多人刷同樣的彈幕。還特意找出網友們評分頗高的《陳情令》,看了一兩集,也特意看了最後一兩集,想必不是自己喜歡的劇的類型,get不到劇點。後來特意在辦公室詢問了95後的小姑娘們,也說沒有看那個劇,追劇中的星。我想努力去探索網友瘋狂打CALL的點,算是以失敗告終。

你,在追星麼

記得多年前,小侄女是歌手張傑的粉絲。如今已經大學畢業的她,還是以張傑為偶像。曾經我也看不懂,後來看了幾次張傑參加的音樂綜藝節目,發現有些歌還滿喜歡聽的,但也是喜歡聽歌的聽眾而已。

你,在追星麼

一般而言,自己會是因為一首歌,或是一部劇,或是其他一些具體的原因,覺得這個人歌唱的不錯,演技不錯,才會去了解和翻找他(她)的其他作品,幾乎沒有那種純粹因為一個人而去關注追趕動態的追星經歷。大概是過於冷靜、淡定的那類“追星”族吧,如果也勉強算的話。

你,在追星麼

追星這種事,應該是個辯證分析、有利有弊的事。有的人因為偶像的優秀,追隨偶像的腳步,變成了更好的自己——這是偶像明星效應中積極正能量的一面;也有的人為了追星,迷失了自我,沒有了正常的生活——這是過於狂熱的追星。堅持理智追星實在是太重要了。

你,在追星麼

明星群體,有流量、有相當大的社會影響力,作為公眾人物,也有其社會責任,為公眾提供優質的影視曲藝各類作品,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及娛樂需求,需要傳播社會正能量,引導正方向。

你,在追星麼

瀏覽回看了某些衛視的跨年演唱會,水果臺熱門流量鮮肉居多,大蘇好多老歌給人回味與安靜,東方實力唱將不少。網友們各有所好,各有所愛。今天的社會,看重明星流量、看重商業,但也看重演技與實力。影視曲藝早已成為佔據每個人茶餘飯後的大眾娛樂文化,觀眾永遠期待看到更加優質的文娛餐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