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寫簡歷,好工作分分鐘拿到手軟

同樣資歷的人,很可能因為簡歷填寫的問題,而導致結果出現天壤之別。

作為一名從業4年的HR,我曾在一次招聘中遇到兩名年輕的應聘者。兩人都是應屆畢業生,來自同一所大學的不同院系,應聘公司的兩個不同的崗位,看似背景相同,但兩人的簡歷和麵試過程卻截然不同。

面試者小A,中文系,前來應聘的職位是綜合部文秘崗。簡歷一共兩頁:

第一頁是用常見的簡歷模板填寫的個人基本情況,其中內容中最長的部分,是他所羅列出的大學四年所學所有課程;

第二頁則是一篇長達600字的求職信,冗長且模版化。

面試者小B,金融系,前來應聘的職位是資產部資產分析崗。簡歷只有一頁;

模版簡單明瞭;

其中內容中最長的部分,是他羅列自己大學四年以來在學校和社會實踐中參加的各類活動經歷;

沒有羅列課程,沒有求職信。

看了以上內容,你們覺得,誰的簡歷更讓我眼前一亮呢?——是小B。

你讀到這裡或許有疑問,為何是小B呢?

或許你也曾有像小A一樣的經歷,簡歷似乎和別人也差不多,或是按照老師教過的,羅列了自己的課程,寫了長篇的求職信,卻無法在眾多求職簡歷中脫穎而出。

那麼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讓自己的簡歷令招聘官滿意,離自己心儀的工作更近一步呢?

以下這三大技巧,記住他們,你也可以和小B一樣,用簡歷敲開心儀工作的大門。

這樣寫簡歷,好工作分分鐘拿到手軟

一.不要告訴招聘官你學過什麼,要告訴他們你會什麼

相比起小A的簡歷,小B的簡歷顯得聰明很多。他展示的並非是自己學過什麼課,而是在學校和社會實踐中自己曾經做過什麼:

  • 比如參加了老師組織的財務報表分析比賽;
  • 在某家會計師事務所實習過半年;
  • 正在準備cpa考試等等。

你看,即使他並沒有拿到什麼證書,也沒有得過多少大型獎項,但公司明顯能看得出,這個同學一直在專業領域中不斷努力,並且在持續不斷吸收更多知識。這樣的員工,自然是公司所希望得到的。

告訴公司你學過什麼,不如告訴公司你會做什麼,公司需要的是能做的人,是能夠上崗操作的人,而不是一個僅僅學過知識的人。

儘管大部分的公司都會做崗前培訓,但擁有實際操作經驗的人,自然比僅僅有知識卻沒動過手的人用起來更好。

我朋友小S在國內某知名大型網絡公司做UI設計師已經五年了,她畢業於一個不是985也不是211的大學,雖然自己很努力,也拿了學校一些獎項,但面對這家她嚮往已久的國內知名網絡公司和名校畢業的眾多競爭者時,她還是對自己的競爭力緊張憂心。

為了展現自己的工作能力,小S除了認真準備簡歷,還將自己比較滿意的獲獎作品做成合集附在了求職郵件中。

同時,由於時常關注該公司的動向,小S發現他們近期發佈了一個全新的應用類app,她馬上去下載使用,並根據自己的使用感受和設計想法,結合該公司的風格,為這個app設計了兩個不同的UI界面圖,連同作品集一起發過去了。

後來結果自不必說,小S為新app設計的UI界面讓HR眼前一亮,將這個非名校學歷也沒有什麼大公司實習背景的畢業生招進了公司。

小S用自己的作品為簡歷裝上了翅膀,就算不是名校又怎樣,對於UI設計師這樣技術類實操崗位,作品就是最好的簡歷。

在職場中,實踐經驗永遠比紙上談兵來得更令人信服。

這樣寫簡歷,好工作分分鐘拿到手軟

二.簡歷裡的數字比文字更具有說服力

試想看,你在淘寶買東西,是否經常會在兩個差不多的產品中,選擇那個銷量高的產品呢?或者在兩個銷量高的產品中,選擇那個好評更多的呢?

數字往往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全球銷量領先”和“全球銷量可繞地球3圈”相比,3這個數字更令人印象深刻。

曾有一個年輕的畢業生要我幫忙修改簡歷。其實她的簡歷很優秀,在學校也曾有過很好的實習經驗,她的簡歷是這樣寫的:

“曾在某某會計師事務所實習半年,期間參與xx項目和xx項目,工作成果獲得領導好評。”

你看,她說的實習經歷很不錯,但卻無法給人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這就是不會運用數字的緣故。

經我請她向我仔細說明了她的實習工作後,我為她做了以下修改後:

“曾在某某會計師事務所實習6個月,期間參與xx項目工作近1個月,收集整理數據1000餘項,製作分析表格12份;參與xx項目工作2個月,跟隨項目經理在某公司入駐工作期間,參與撰寫分析書3份,協同整理數據500餘項,最終工作獲領導好評。“

你看,我將她的工作細分到每一個數字,這樣的數字會告訴招聘者她所做過的具體工作,數量帶給人更直接和真實的感受,比之前僅用文字描述的內容更為詳細,這樣就會給招聘官留下更深的印象。

小B在簡歷中展示自己的活動經歷時,同樣運用到了數字,讓人讀後就能記住他曾在學校參加過兩次財務報表分析大賽,分別獲得了第3名和第1名的好成績,記住他曾在市內知名資產管理公司實習了3個月,協助部門辦理了2個不良資產處理的大型案子等等。

簡歷裡的數字不僅僅是數字,它還是能讓整個簡歷生動起來的音符。

這樣寫簡歷,好工作分分鐘拿到手軟

三. 聰明的簡歷懂得取捨

2009年,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首次提出了“斷舍離”的概念,這個概念最初是講家居收納的理念,但也越來越廣泛地被推廣至學習工作乃至思維方式上,成為了許多人推崇的一種健康的觀念。

對於求職簡歷來說,也需要懂得“斷舍離”。

簡歷的目標是獲得工作,那麼針對心儀的崗位,我們需要讓簡歷的內容都符合崗位的需要。不符合的、沒必要的內容,就要從簡歷中捨棄。

小A簡歷中附加的求職信,並非每個崗位都適用。他求職的方向是文秘,若可以用求職信表現自己的文字功底,那自然是錦上添花。

然而小A的求職信,看似字數很多,語氣誠懇,仔細閱讀後卻發現冗長繞口,且用了非常典型和氾濫的網絡模版,既顯得對此次求職不那麼認真的態度,也沒有展示出自己的文字功底,反而給簡歷失了分。

相比起來,小B的簡歷側重於展示自己的實操經驗和能力,無論是參加財務分析比賽,還是在資產管理公司實習,這些經歷都符合他應聘的崗位,沒有其他多餘的內容,簡單明瞭。

他的簡歷,充分展示了“動機優先”的思路,僅有一頁的簡歷,反而比加了求職信的簡歷,更亮眼。

避開那些看似有用,實際上卻毫無價值的內容,懂得取捨,才能讓自己的簡歷“精準投放”。

這樣寫簡歷,好工作分分鐘拿到手軟

簡歷是入職前的第一道門檻,是招聘者對你的第一份印象。

求職就是你對自己的個人推銷,寫好簡歷,讓它成為你職場道路上最可靠的敲門磚,心儀的好工作,分分鐘拿到手軟。

葉小魚跑跑跑:《文案變現》《新媒體文案創作與傳播》作者,在這個賬號上,由她和她的文案訓練營的小夥伴為大家寫作。歡迎關注賬號,瞭解更多職場成長乾貨。

本文作者:福大雅,葉小魚文案訓練營六期優秀學員,一個努力寫作熱愛讀書的h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