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幾件事之中可以看出劉備的仁義到底是故作姿態,還是本就如此

相信每個人都通過《三國演義》瞭解了劉備,在小說中他被描述成一個非常仁義的君主。然而,有很多人都認為他的仁義是故意裝出來的,因為他是一個編履小民,他只能依靠自己的仁義來拉攏別人,發展自己的勢力。

可是他的仁義真的是裝出來的嗎?不,他不是裝出來的。如果一個人此箱要裝作出一副仁義的樣子給別人看,不論他裝得多麼像,他總會露出馬腳的。因為“紙是包不住火的”早晚有一天會暴露,而且“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早晚有一天會暴露。所以,劉備的仁義與愛民並不是裝出來的!

從這幾件事之中可以看出劉備的仁義到底是故作姿態,還是本就如此

劉備劇照

三讓徐州,拒接荊州

大家都知道,劉備在幫助陶謙解徐州之圍,陶謙先後兩次要把徐州交給劉備,劉備不同意,最後以死相逼,劉備才接受。後來在荊州時劉表因為種種原因想要把荊州交給劉備,劉備也沒有接受。

作為一個普通人,如果他一直處於流離失所,沒有可以安身的地方,那麼在另一個人給他一處地方安身時,他一定會毫不猶豫地接受。然而,劉備卻沒有接受,是因為他考慮到更多的事情,如果他接受了徐州,那他就是乘人之危的小人;如果接受了荊州,那他就是一個不顧親情的禽獸。所以,他沒有接受,因為他講仁義!

從這幾件事之中可以看出劉備的仁義到底是故作姿態,還是本就如此

劉備拒接徐州

劉玄德攜民渡江

建安十三年,曹操進攻荊州,此時荊州太守劉琮投降曹操,劉備知道情況後已經晚了,路經襄陽時,諸葛亮建議劉備攻打劉琮,可佔據荊州,但劉備因和劉表同宗,不忍相奪。於是就準備離開荊州,重新尋找安身之地

荊州百姓聽說劉備要走,曹操要攻打荊州,就投奔劉備,要和劉備一起離開。劉備當然是欣然同意,可是諸葛亮他們就勸劉備,告訴劉備如果帶著百姓,就會影響行軍速度。可是劉備不聽,他認為人民是根本,如果沒有人民,就算做了皇帝,也沒有什麼意思。

從這幾件事之中可以看出劉備的仁義到底是故作姿態,還是本就如此

攜民渡江

並且,如果劉備真的是裝得,那麼在如此危險的情況下,一定會先考慮自己,而不是百姓。可是劉備沒有,他最先考慮的是百姓。而且,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劉備是裝仁義的,那所有的百姓都會被他矇騙嗎?

長坂坡怒摔阿斗

大家都知道長坂坡一戰中,趙雲七進七出,從百萬大軍中把阿斗帶了出來,劉備卻嫌棄阿斗差點還死自己的一員大將,要摔死阿斗。在眾人勸解下才罷休。有人說劉備是故意要摔兒子的,因為他當時什麼都沒有了,連一座小小的城池都沒有,為了收買民心和將士之心,他只能捨棄自己的骨肉。

從這幾件事之中可以看出劉備的仁義到底是故作姿態,還是本就如此

怒摔阿斗

然而並非如此。劉備雖然是阿斗的父親,可是劉備在赤壁之戰前就像一個流浪貓,無處可去,只能暫時把家小安頓在一個秘密地方,自己一人出去打拼。所以自從劉禪出生之後,劉備基本上是沒見過劉禪的。反觀趙雲,在自己什麼都沒有的時候來投奔自己,還很忠心,卻因為一個從未見過,甚至連一次都沒抱過的兒子差點害死和自己一起拼殺的兄弟。

從這幾件事之中可以看出劉備的仁義到底是故作姿態,還是本就如此

七進七出趙子龍

從這幾件事情中,完全可以看出來劉備並不是假仁義,並不像一些人說的那樣,劉備是為了收買民心,拉攏人才才故意裝出一副仁義的模樣。今天的故事到此結束,如果有什麼疑問或不同的見解,歡迎在下方評論區中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