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區湖雷鎮荷花村昔日山村換新顏 闊步邁向致富路


永定區湖雷鎮荷花村是位於湖雷的東面的一個行政村,與撫市鎮五湖村和陳東鄉石嶺村毗鄰,全村轄山口、上下排、小蕉坑等9自然村,8個村民小組,都是為革命作出了貢獻的基點村。近日,記者前往這個紅色村落,感受鄉村的巨大變遷。

傾力支紅的村莊

“村裡山多,又有許多木荷樹,樹葉青翠碧綠,木荷花開時就像是掛在樹上的荷花。”村黨支部書記張振才告訴記者,木荷花開如荷,花瓣潔白、芳香四溢,該村也因此而得名荷花村。

荷花村,高山峻嶺、溝壑縱橫、竹木連綿,各個自然村星羅棋佈在約五平方公里的山前、山背、山腰、山頂、山窠之間,每個自然村居住著二三戶或七八戶人家,自然村與自然村相距一二公里或三四公里。該村交通不便,但因民風淳樸,勤勞簡樸十分適宜遊擊活動。

在革命戰爭年代,游擊隊領導人劉永生、魏金水等經常往來於這些村子,與群眾結下親密無間的魚水深情,革命的種子在此生根發芽。1933年,下豐區游擊隊和八團、九團先後在楮樹坪、竹裡與敵人展開激戰,傷員24人都轉移至小蕉坑醫治。後在山口和大坪裡戰鬥中的傷員也都轉到小蕉坑。該村村民協助醫務人員清洗傷口、洗繃帶、餵飯菜等,使大部分傷員都痊癒歸隊。上世紀40年代,游擊隊常到大坑背一帶活動,村裡接頭戶常將信件和東西趁黃昏時分送到村外三岔路伯公亭子去。全村有烈士6人,“五老”23人。

新村新貌新生活

先烈的革命精神,像一座燈塔,指引著荷花村村民們在艱苦歲月中奮力拼搏。

荷花村原是一個沒資金、沒產業的空殼村,也是貧困村,村民的主要收入依靠外出務工、做生意。1996年,全村大部分村民在革命基點村造福工程的幫助下搬離了大山,遷至距離集鎮較近的荷花新村。

“要致富先修路,這幾年來,村裡主要做事情就是修路、通電,改善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張振才介紹,一直以來村“兩委”都將改善民生作為一件大事來抓,近年來,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補助,完成了增瑞水庫至山口庵子下、大坑背、拖子岌等自然村的道路硬化工程,方便周邊村民出行。

“雖然村大部分村民都搬出來,但是仍有一部分老人不願搬離,一個山頭一戶人在這裡不算什麼新鮮事。”張振才說,考慮到這部分村民出行需要,今年初為村裡還籌集了15萬元資金,購買了50盞太陽能光伏路燈,點亮大山深處村民的回家路。

2016年至今,荷花村村“兩委”從實際情況出發,籌集資金200多萬元用於修繕村部、投資光伏發電項目以及實施人飲工程等,不斷髮展的集體經濟項目拓寬了增收渠道,讓這個昔日的貧困村開始有了村集體收入,也讓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如今的荷花新村,平坦的水泥路,整潔的房屋,處處展示農村新風貌,一幅美麗鄉村的畫卷正徐徐鋪開。

“村裡山林資源豐富,接下來想引進一些林下經濟項目,爭取更好的經濟效益。”張振才表示,未來村“兩委”希望將村裡的拋荒地、山林地利用起來,通過引進較為大型的蔬菜、種草藥基地項目,讓村民安居樂業。

來源:閩西日報 □記者 劉菲菲 劉玉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