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區:產業扶貧讓熊壁巖“錢”途無量

紅網時刻張家界5月30日訊(通訊員 鄧昌林)近日,筆者隨永定區住建局駐官黎坪街道仙人溪村第一書記張付生及村支兩委幹部一道瞭解熊壁巖產業扶貧情況。2016年來,區住建局和官黎坪街道辦事處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大力扶持發展種養產業,已初見成效,幫助熊壁巖人找到了致富的路子,看到了脫貧的希望,讓這片窮山煥發出勃勃生機,“錢”途無量。

山高溫低,反季節蔬菜“錢”景可觀

熊壁巖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常年氣溫在-2至32℃左右,晝夜溫差大,寒期長,易冰凍。山下六月過,山上春始來。在山下時令蔬菜過季時,熊壁巖就能為市民提供新鮮的有機蔬菜。

扶貧工作隊及幫扶幹部充分調研後,決定充分利用熊壁巖這一獨特優勢,大膽制定產業扶貧計劃,鼓動農戶種植反季節蔬菜。以胡太冬、李泉水為主的扶貧戶立即響應,種植蔬菜300餘畝,使每畝產值由原來500-1000元上升至3000-4000元,年產值可達100萬元以上,立馬見到了“錢”景。

“熊壁巖產菜季節一般在6-11月,每天至少都有一車蔬菜運進城,旺季時一天有3-4車。”仙人溪村副主任、張家界仙山生態種植專業合作社法人代表葉明文愉悅地告訴筆者,對未來發展前景充滿希望。

植被豐富,林下養殖業大有“錢”途

熊壁巖地域廣,人口少,人均山林面積達50畝以上,林內植被豐富,草料充足,適宜發展養殖業。幫扶幹部因地制宜,為有條件的農戶制定了養殖計劃,從三、五頭(只)至成百上千,見著長勢良好的牛、羊、豬、雞,貧困戶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李銀河,仙人溪村熊壁巖大樹組人,2014年被列入建檔立卡戶,貧困人口4人。近年來他不等不靠,多方籌措資金興辦家庭農場發展養殖業,年均養牛約30頭,豬70頭,雞500只,每年銷售額都達20萬元以上,通過幾年努力,目前貸款已基本還清。

“欠賬還完後,我家農場就會進入收益期,脫貧不在話下,我們也會慢慢富起來!”走訪中發現,李銀河在外務工的兒子李龍也辭工回家幫忙,對自家的農場充滿信心,幹勁十足。

“還有湯永紅、王永兵等建檔立卡戶,發展有牛30餘頭,羊200餘隻,雞500餘隻。熊壁巖養殖業一項年收入也可達100萬元以上,很有‘錢’途!”仙人溪村黨支部書記李聲祥不忘補充。

規模經營,貧困戶搭上公司發展快車

2018年2月9日,仙人溪村為搞活熊壁巖經濟成立了張家界仙山生態種植專業合作社,充分運用“公司+農戶”經營模式,農戶負責種植,合作社承擔銷售任務,讓農戶在家門口就可將自家蔬菜賣出去。

2017年2月15日,以李銀河為首的養殖大戶註冊了家庭農場和養殖場,並建立了電商銷售平臺,將熊壁岩土特產品銷得更遠。

據介紹,熊壁巖山上現有13個組812人,因交通不便,常駐不足200人。該片有135戶523人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其中有106戶屬易地扶貧搬遷對象,今後空閒土地會越來越多。

“扶貧工作隊和仙人溪村支兩委決定鼓勵土地流轉,扶持公司或大戶承包經營,擴大種養現模。”區住建局駐村第一書記張付生對熊壁巖未來前景規劃著。“下一步,我們將和街道辦事處一道,不斷完善產業扶貧計劃,並努力付諸實施,讓貧困戶搭上公司的發展快車,走上致富之路,早日脫貧摘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