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不通暢是反胃的重要因素,治療反胃離不開消除梗阻和潤腸通便

反胃,或稱“翻胃”,或稱“胃反”,都是一回事。它和蓄飲的嘔吐不同,蓄飲是嘔吐痰水,並且是蓄到一定程度才嘔吐,反胃是嘔吐所進的食物,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只要進食,就必吐出,而且必須吐盡,像是把胃翻過來一樣。

大便不通暢是反胃的重要因素,治療反胃離不開消除梗阻和潤腸通便

除此以外,蓄飲嘔吐多兼有渴、痞、眩、悸等症狀,而反胃沒有這些症狀。蓄飲由於不常嘔食,且常能間歇多日不吐,飲食物一般可以少量進入大腸,所以對於大便的影響不大,而反胃則由於嘔吐頻繁,每日必吐,飲食不能進入大腸,就會數日或十數日,甚至數十日大便一次,而且堅澀異常,形如羊屎,人們多認為這是胃脘乾枯。

反胃的形成實際多是胃的下口——幽門梗阻。這些梗阻可能是炎症產物,如瘀血、稠痰,或炎症變形,如瘢痕狹窄、水腫,以及腫瘤或其他臟器腫瘤壓迫等。此外,反胃患者往往大便幹如羊屎,排便不暢。大便不暢反過來更使飲食不入,食入即出,形成惡性循環,這也是反胃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原因。

大便不通暢是反胃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治療反胃就離不開消除梗阻和潤腸通便,或止嘔的同時又潤大便等幾個方面。

大便不通暢是反胃的重要因素,治療反胃離不開消除梗阻和潤腸通便

消除梗阻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載有一治反胃方:柿幹,連蒂搗爛,酒服(黃酒)甚效,切勿以別藥雜進。他又引用《經驗方》一段記載:有一家三代,都死於反胃病,後來到了孫輩,得了一個秘方,用柿乾和幹米飯天天吃,絕對不喝稀飯,也不喝水,結果治好了。根據“絕對不喝稀飯,也不喝水”,而且柿乾燒灰外塗又能治臁瘡腿,敷在舌上能治鵝口瘡,內服能治大便乾燥或下血,可知柿幹有清熱、潤便、燥溼、化痰、收斂癒合潰瘍面的作用。所以這樣的反胃可能是食道或胃有腐爛面,或有黏性分泌物的緣故。

止嘔與潤便同用

《金匱要略》記載:“胃反嘔吐者,大半夏湯主之。”大半夏湯組成:半夏,人參,白蜜。用水,加入白蜜,再用勺揚水幾百遍,使水和蜜混合得極勻,用此蜜水煎上面兩味藥,使水減一半後,取下,分兩次服。本方用半夏止嘔,用人參養胃,並且蜜內加水,揚之幾百遍,使水蜜融合得極勻,以潤胃腸,通大便。這就為後世治反胃病提示了治療原則。如朱丹溪治反胃用韭菜搗汁攪在牛奶裡喝,或韭汁兌入童便喝,韭汁能散結氣,與半夏的作用有些相似。牛奶潤腸,童便滋潤,也和大半夏湯內加蜜的作用相仿。不過韭汁還有散瘀血的作用,如果梗阻部位充血、鬱滯,用韭汁就更為適宜。

大便不通暢是反胃的重要因素,治療反胃離不開消除梗阻和潤腸通便

潤腸通便

《局方發揮》有這樣一個故事:台州有一個醫生,患了噎膈病。這人工作很勤勞,經常喝酒,面色白,脈澀,重按則大而無力。朱彥修叫他辭去工作,住在一個養奶牛的人家裡,每天都取新鮮牛奶用火加溫飲之,每次飲1杯,一晝夜飲5~7次,別的食物一概不用,逐漸加量到每天八九次。這樣,半個月以後,患者的大便就不幹燥了,1個多月後病基本上好了,僅僅有時口發乾,這是酒毒未解,令其在口乾時飲少量的甘蔗汁。從這個病案來看,朱彥修認為,患者由於工作勞心,又嗜酒耗傷胃腸津液,以致大便乾燥又使食物難下大腸,才出現噎膈病。所以只用牛奶潤胃腸,使大便通暢之後,飲食也就正常了。

這個醫案也說明了這樣一些問題,一是治反胃證的大便燥結,單靠草根樹皮不行,牛奶是動物藥,最能治胃枯燥,而且要持之以恆,較長期的服用。二是避免過度的腦力勞動,避免燥烈辛辣的飲食,以保持胃腸的津液。因此,苦寒瀉下藥、辛燥止嘔藥都不利於胃腸津液,都必須禁用。胃反這一病名,有時很近似西醫學所講的胃下垂。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不可盲目試用,具體情況還需辯證。

⊙圖文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

⊙需要諮詢的讀者,請關注我以後再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