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辨治快速型心律失常效果理想


快速型心律失常臨床症狀以心慌、胸悶、頭暈等較為常見,病情嚴重者可能會因為心臟泵血功能驟然喪失而猝死,對生命安全構成威脅。臨床在診斷心律失常時應辨明病因,判斷病情嚴重程度,進而擬定個性化治療方案,以防心律失常發展為致命性的惡性心律失常。既往有臨床研究指出,西藥在抗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方面體現出較好的效能,但是因為部分西藥可能誘發心律失常,對其他臟器器官功能形成損傷,因此西藥療法在本病症臨床治療中推廣受限。採用中藥治療本病,取得的效果較為理想,現介紹如下。

臨床資料

選擇40例陰虛火旺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齡30~74歲;病程5個月~7年;症見心慌,心煩失眠,手足心熱,口乾,盜汗,思慮勞心則症狀加重,伴有耳鳴,腰痠,頭暈目眩,舌紅少津。


中醫辨治快速型心律失常效果理想


處方:太子參、炙黃芪、五味子、合歡花、當歸各12克,麥冬、甘松、黃連、炙甘草各6克,煅龍骨(先煎)、煅龍齒(先煎)、炒酸棗仁、柏子仁、煅磁石(先煎)、連翹各15克。


用法:水煎分兩次溫服,每日1劑。14天為1個療程,所有患者均連續用藥治療1個療程。


治療期間還需主動治療原發性疾病,包括抗血栓與抗缺血、抗感染、降壓治療等,並暫停使用影響心律的其他藥物。


中醫辨治快速型心律失常效果理想


顯效:治療後心電圖檢查明顯改善,過早搏動現象消除,陣發性室上速或心房纖顫發作大體控制或從頻發性轉變為偶發,心率每分鐘小於100次,疾病相關症狀明顯改善;


有效:心電圖有改善,過早搏動次數、陣發性室上速與治療前相比較減少大於50%,持續時間和治療前縮短減少每分鐘大於50%,心率降低,但依然每分鐘大於100次,疾病相關症狀有減輕5;


無效:心電圖檢查無改變或加重,心率指標降低不顯著,疾病相關症狀沒有減輕。


治療結果:共治療40例患者,顯效32例,有效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5%。


中醫辨治快速型心律失常效果理想


體會

快速型心律失常在中醫學中無對應的病名,對其臨床表現、症候特徵進行分析與研究後,可以將其歸屬到“心悸”“怔忡”“眩暈”範疇。發病機制是病久耗氣傷陰,伴有氣陰兩虛之證。心氣心陰虧虛,因此表現為心悸,失眠症狀體徵;氣陰不足,肺衛失固,津液外洩,因此汗液分泌量較大;心氣不足,伴有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症狀;舌紅少苔,脈細,為氣陰兩傷之象,故而以益氣養陰為治療原則。本方中太子參補益心氣,麥冬甘寒養陰清熱,潤肺生津。太子參、麥冬合用,則益氣養陰之功益彰。五味子酸溫,斂肺止汗,生津止渴。三味中藥聯合使用,一補一潤一斂,益氣養陰,生津止渴,斂陰止汗,促進氣復津生、汗止陰存、氣充脈復。煅龍骨、煅龍齒穩心安神止心悸。炒酸棗仁、柏子仁、合歡花、磁石、甘松、黃連安神志助睡眠。中醫治療快速型心律失常,能更有效的改善疾病相關症狀體徵,優化臨床治療效果,有推廣價值。


文字:《醫藥星期三》


中醫辨治快速型心律失常效果理想

“健康杏林”是《醫藥星期三》報的官方微信公眾平臺。《醫藥星期三》報是全國郵發的,以中醫藥治療為特色的,刊發醫藥保健、健康養生知識為主的專業保健科普報。開設有“中華醫藥””中醫精粹“”民族醫藥“”藥膳食療“等中醫專版。全國郵發代號47-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