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恥而後勇 詳解奮起直追的美軍AIM-260遠程空空導彈

本文已納入數據模塊反抄襲系統保護,全文3900字+,圖片22張,預計閱讀時間25分鐘。

2019年10月29日,《國家利益》(nationalinterest)揭示美國加速研發新型各軍種通用型遠程空空導彈,再一次讓人們聚焦AIM-260。然而這次美軍並不是先導者,反而看起來像是一個追趕者的姿態。


知恥而後勇 詳解奮起直追的美軍AIM-260遠程空空導彈

▲2019年10月29日《國家利益》

由《空軍雜誌》(Air Force magazine)記者雷切爾·科恩(Rachel Cohen)在6月20日採訪美國空軍武器項目執行官(Air Force Weapons Program Executive Officer)安東尼·吉納坦普(Anthony Genatempo)准將時得到準確信息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以下簡稱“洛·馬”)與海、陸、空軍展開合作,項目名稱為“聯合高級戰術導彈”(Joint Advanced Tactical Missile,JATM),JATM將取代目前現役“先進中程空空導彈”(Advanced Medium-Range Air-to-Air Missile,AMRAAM),預計2021年展開相關測試,2022年實戰部署,裝備F-22“猛禽”、F/A-18E/F“超級大黃蜂”、F-35“閃電II”戰鬥機。

知恥而後勇 詳解奮起直追的美軍AIM-260遠程空空導彈

▲2019年6月20日《空軍雜誌》

《戰區》(thewarzone)在6月21日由記者喬·特里維西克(Joe Trevithick)發表的文章中,援引採訪自吉納坦普准將時的說法,JATM項目主要應對美軍未來將要面對的“威脅集”(threat set),指明一些對手的現役遠距空空導彈水平已經超過美軍,需要奮起直追彌補差距。

知恥而後勇 詳解奮起直追的美軍AIM-260遠程空空導彈

▲2019年6月21日《戰區》

知恥而後勇 詳解奮起直追的美軍AIM-260遠程空空導彈

▲美軍官方所說的“威脅集”,不言而喻是落後世界主要軍事強國

AMRAAM於1991年9月服役,至今有4種型號,即AIM-120A/B/C/D,廣泛應用於F/A-18E/F、F-16、F-15、F-35、AV-8B等戰機,迄今已有28年服役歷史,總計生產14000餘枚,遠銷30多個國家及地區,可以配屬不同國家及地區的戰機。無論是自身軍備還是對外軍貿出口,其都為美國贏得了巨大的利益。除此之外,AMRAAM還衍生出陸軍地空導彈版本SL-AMRAAM,主要配置於“悍馬” M1152A1 HMMWV發射系統。AMRAAM的最後一型AIM-120D的射程為160公里,速度為4馬赫,在全世界空軍主要強調超視距先敵打擊戰術背景下,AIM-120D已難堪大用,與世界主要遠程空空導彈差距大,美國軍方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根據AMRAAM過往經驗及目前美國多軍種聯合研發的背影分析,預計JATM也將會衍生出地空導彈版本,以滿足陸軍的需要。

知恥而後勇 詳解奮起直追的美軍AIM-260遠程空空導彈

▲悍馬HMMWV四聯裝SL-AMRAAM地空導彈

根據《空軍雜誌》的報道,JATM項目啟動在兩年前,也就是在2017年美國國防部預算清單中包含一項名為“新型遠程交戰武器”(Long Range Engagement Weapon,LREW)的項目,而LREW最終演變成現在的JATM。

知恥而後勇 詳解奮起直追的美軍AIM-260遠程空空導彈

▲最早美國國防部預算透露出的LREW清單,其為JATM項目的早期撥款

整合目前媒體披露和軍方的描述,雖然未涉及具體參數細節,但已可對AIM-260的技術指標和性能作出判斷。研發AIM-260的目的主要是確保F-22、F-35、F/A-18E/F保持空戰優勢,F-16與F-15將不會配備,或至少不會早期配備。其中考慮到F-22和F-35的設計已經定型,其新型導彈必須滿足這兩型五代機內艙掛載,新導彈在的長度與AIM-120不會有明顯差異,但彈徑會略微增加,質量會有明顯提升。

知恥而後勇 詳解奮起直追的美軍AIM-260遠程空空導彈

▲F-22接敵選彈,開啟彈倉發射AIM-120

知恥而後勇 詳解奮起直追的美軍AIM-260遠程空空導彈

▲F-35B 發射 AIM-120

雷聲公司曾經想為AMRAAM導彈提高速度和射程,計劃用衝壓發動機取代AIM-120的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但最終項目未能實施。洛·馬的AIM-260將會沿用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但技術上有升級,採用了新型高總衝增壓/增升技術,不會採取衝壓噴氣發動機設計,彈體無進氣道。導彈在飛行中依然分為加速段與巡航段,仍是單級固體燃料導彈。最大飛行速度將達到5馬赫,速度提高可以保持較高的機動過載,同時尾部彈翼設有獨立電動舵機。

知恥而後勇 詳解奮起直追的美軍AIM-260遠程空空導彈

▲冷戰時期,休斯與雷聲聯合研製的AIM-152 AAAM(Advanced Air-to-Air Missile,遠程空空導彈),因蘇聯解體後美軍認為再無敵手,所以於1992年將項目取消,圖為F-14掛載實驗

知恥而後勇 詳解奮起直追的美軍AIM-260遠程空空導彈

▲AIM-152現保存於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其採用衝壓發動機,有進氣道

近些年來,空空導彈採用有源相控陣雷達的主動搜索導引頭成為了主流,這種導彈主動搜索範圍大,跟蹤目標可靠性高,同時配備抗干擾、抗誘騙模塊,制導過程中抗電磁干擾性增強,基本實現了“發射後不管”的戰術需求。AIM-120D有五種制導技術:載機雷達制導(即半主動雷達制導)、慣性制導、雙向數據鏈通訊(指令修正)、GPS定位和末端主動雷達制導,其中GPS+慣性+雙向數據鏈通訊算是美國空空導彈的特色,AIM-260將會沿用這一技術。

知恥而後勇 詳解奮起直追的美軍AIM-260遠程空空導彈

▲AIM-260相比AIM-120主要增加彈徑

知恥而後勇 詳解奮起直追的美軍AIM-260遠程空空導彈

▲F-22發射AIM-260導彈CG圖

AIM-260的制導過程同樣分為初始階段、中段修正與末端制導,初始段可以採取大離軸角發射與高過載發射,AIM-120D可以由F-35在9個G過載下實現大離軸角發射,可由本機雷達照射初始制導也可由預警機雷達照射制導,這種半主動雷達制導方式稱作“A照B打”, AIM-260同樣也是如此。在中段修正制導過程中,依據本機、預警機或是衛星追蹤的敵機動態數據與導彈自身飛行數據進行雙向數據鏈通訊,實時修正導彈制導數據,導彈自身飛行數據由自帶GPS信號接收機進行定位獲得,從而組成GPS、慣性與雙向數據鏈修正複合制導。這種技術常常出現在彈道導彈與巡航導彈技術中,主要用於對地/艦目標,但在空空導彈中很少使用,這並不是技術與成本的問題,而是這種技術的背後需要強大的空天地海偵查監視體系為導彈提供實時的信息,飛行目標於海上目標完全不同,偵查監視體系除了要對目標的位置和速度做出判斷,還要判定它的高度,這甚至需要多種衛星協同定位、跟蹤目標。AIM-260的末端制導主要依靠有源相控陣雷達導引頭實現自身主動雷達制導,並不全程開啟,這為減小導彈自身所攜帶電池的體積和重量帶來了很大的幫助,導彈可以將盈餘空間用來存放更多的固體燃料推進劑,以實現較遠的巡航距離。

知恥而後勇 詳解奮起直追的美軍AIM-260遠程空空導彈

▲美國空軍早期關於未來空空導彈的設想PDF文件,要滿足現役通訊指揮與數據鏈傳輸系統

知恥而後勇 詳解奮起直追的美軍AIM-260遠程空空導彈

▲新型導彈在性能上要強於AIM-120與AIM-9X

AIM-260自動駕駛儀將有效的配合各種制導模式調整飛行角度,前面提到該型導彈長度並沒有增加,以增加直徑的方法增加導彈的體積,對於這種精密的遠程空空導彈而言每一寸空間都要儘量的節省,洛·馬將對導彈的雙向通訊數據鏈電子元器件重新設計,以求儘可能的精巧,其技術水平要比幾十年前的AIM-120會用明顯的進步,戰鬥部依然採用高爆破片彈頭,裝藥量與AIM-120相比不會有較大差別。

知恥而後勇 詳解奮起直追的美軍AIM-260遠程空空導彈

▲F-22彈艙中配備的AIM-120

知恥而後勇 詳解奮起直追的美軍AIM-260遠程空空導彈

▲AIM-120D

目前AIM-120D其主要劣勢是的速度與射程落後,但在制導水平方面仍然獨具特色,達世界領先水平,所以AIM-120D仍將服役很長時間,服役時間將達到35-40年,預計將在2026年停止採購。AIM-260的射程問題仍是最受關注的,根據目前透露的出信息,其最基礎的射程指標為250公里,目標最大射程要達到或略超過300公里,那麼可以確定其射程在250-300公里,我們目前只能這樣保守估計,並不能完全確認其達到或超過300公里,以免新導彈問世時網友來我這裡挖墳。但我們知道射程不是取決空對空戰鬥的唯一因素,如果AIM-260的射程達到250公里,雖仍略遜於世界主要軍事強國同類產品的射程,但在實際戰場上並非就處於絕對劣勢。2017年美軍做過一項實驗,其瞄準的是未來20-30年戰場,由一架F-35B作為前置傳感器平臺,探測到一枚來襲靶彈後,引導後方艦船的“宙斯盾”系統發射了一枚“標準-6”導彈將其成功攔截。也就是在超視距下,敵方的來襲導彈並不能真正對美軍空戰體系造成威脅,反之任何隱身戰機在發射導彈的一剎那間,其雷達波反射與紅外特徵都會讓其暴露。所以筆者認為AIM-260的射程鎖定在250公里並不是不可接受的,但種種跡象表明,AIM-260的射程瞄準在300公里是美軍期望的,因為其要直接面對目前世界上兩種300公里射程的空空導彈。或者不排除其第一型採用250公里射程,而後續的發展型號會達到300公里,要知道AIM-120發展了A、B、C、D共4大型號,早期AIM-120A的射程是55公里,AIM-120B也只有75公里。

知恥而後勇 詳解奮起直追的美軍AIM-260遠程空空導彈

▲美國空軍地勤為F-22A裝配AIM-120D

隱身戰機之間對戰,若在超視距外,不依靠自身以外的偵查手段發現對方比較困難,而遠程空空導彈多是加大五代機在超視距下對戰三、四代機的優勢,避免陷入可視距內的“狗鬥”(Dogfight)。隱身戰機之間對抗中,一方要想做到先敵發現必須依靠整體對抗體系中的長波反隱身雷達、光學照相衛星、強電磁干擾平臺等武器設備,同時具有強大的數據鏈交換系統與通訊指揮體系,那麼才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遠距空空導彈的威力,以AIM-260為例子,其末端制導雖然採用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導引頭的主動制導搜索模式,雖然附加抗干擾與抗誘騙模塊,但目標若是隱身戰機依然能夠很好的散射雷達波,很難達成最終制導摧毀目的。

知恥而後勇 詳解奮起直追的美軍AIM-260遠程空空導彈

▲很多人知道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曾經擊落過F-22,但是少有人知道第一架擊落F-22的EA-18G用的是AIM-120空空導彈

知恥而後勇 詳解奮起直追的美軍AIM-260遠程空空導彈

▲配備APG-63(V)2 型AESA雷達的F-15C,目前有源相控陣雷達用於戰機上非常多見,但用於導彈導引頭中非常少,大部分主動雷達制導都使用脈衝多普勒雷達

知恥而後勇 詳解奮起直追的美軍AIM-260遠程空空導彈

▲俄羅斯KS-172/KS-172S-1使用的脈衝多普勒雷達導引頭

此外就是“不可逃逸區”的問題,目前歐洲所制的“流星”空空導彈的最大射程是150公里,助推加速段是60公里,佔整體射程的40%,加速段平均速度為1.6馬赫,這對於目前2馬赫以上的戰機不構成任何威脅,其需要在60公里以外加速到4馬赫後具備實際威脅能力,也就是“不可逃逸區”約為90公里,那麼戰機可以依靠自身加大速度過載發射導彈,在導彈初始段疊加更大動能,這樣算“流星”導彈的“不可逃逸區”約為100公里。目前美軍官方仍未公佈AIM-120D的“不可逃逸區”,但已知的是美軍承認AIM-120D不光落後於主要的兩個對手國家的遠距空空導彈,其在動力部分也落後於歐洲“流星”導彈,AIM-120D的固體燃料發動機的加速段推力弱於“流星”的衝壓發動機。目前歐美軍事專家普遍認同AIM-120D的助推加速距離需要70公里,助推加速段佔整體射程的約44%,70公里內平均速度約為1.5馬赫左右,那麼它“不可逃逸區”最大可達到100公里。由此可以看出,雖然AIM-120D的射程略大於“流星”10公里,但是兩者“不可逃逸區”距離同為100公里。而目前綜合多方信息可以確定AIM-260的新型高總衝增壓/增升國體火箭發動機要比AIM-120D有較大改觀,設計目標為助推加速距離為整體射程的25%,如果其射程為300公里,那麼它的助推加速距離為75公里, “不可逃逸區”則為225公里,再依靠自身五代機的超音速巡航動能,估算其“不可逃逸區”最大可達到約240公里左右,這個才是最終的制勝關鍵。

知恥而後勇 詳解奮起直追的美軍AIM-260遠程空空導彈

▲德國空軍“颱風”戰機與“流星”空空導彈

知恥而後勇 詳解奮起直追的美軍AIM-260遠程空空導彈

▲滿掛AIM-120的“大黃蜂”

AIM-260在5馬赫下最大攔截高度為27公里,其攻擊目標不只針對高空高速的各型飛機,同時也還可以攻擊低飛慢速的直升機,以及低飛高速的巡航導彈。近30年來,美軍終於決定研發新型遠距空空導彈,這吸引了全世界軍事領域的廣泛關注。空戰對抗的制勝關鍵因素中,機載武器與優秀的戰機平臺同等重要。根據各類戰機規模計算,美國空軍被稱作世界第一大空軍,而美國海軍則是世界第二大空軍,雖然這種說法聽起來很怪,但也確實在理。AIM-120D在射程與速度等方面落後世界主要軍事強國,這是讓美國空軍與海軍無法接受的,所以必定知恥而後勇,努力縮小差距,同時依靠一些自身技術特色保持空戰體系對抗不落下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