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名山”——淮南八公山


八公山由48座山峰疊嶂而成,方圓120多平方公里,主峰白鶚山海拔240多米。八公山歷史文化積澱深厚,風景名勝神秀眾多,可謂“

五大名山”。

“五大名山”——淮南八公山

那麼八公山的“五大名山”

到底指的是什麼呢?

“五大名山”——淮南八公山

1

歷史名山

新石器時期,八公山上就留下了人類遺蹟。舜帝南巡在此稼穡。大禹治水在此鞭劈硤石。夏商時期淮夷人在此崛起。春秋戰國時期在此建立州來子國、下蔡侯國、楚國。

“五大名山”——淮南八公山

圖源:陸興梁

公元前221年,秦大將王翦率部攻破壽春郢都,八公山為秦始皇統一中國做出了奉獻。漢淮南王劉安禮賢下士,談經論道,欲求長生,留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美傳。淝水之戰,“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以少勝多,名垂青史。貞觀之治,太平盛世。五代十國,干戈再起,趙匡胤攻破南唐。元代定都大都(今北京),八公山日漸式微。

“五大名山”——淮南八公山

圖源:陸興梁

明朝時作為太祖的故土,八公山上草木為之一盛。萬富其人身負煙花,一聲巨響騰於咫尺,雖粉身碎骨,卻成為史書記載的八公山下敢於實踐“飛天夢”的中國第一人。

文化名山

2

八公山下象徵淮夷文化的青銅文明,“虎”圖騰崇拜。蔡國的歷史遺蹟、青銅技藝。楚國舉世矚目的水利工程、爰金、文字、青銅器、城市遺蹟、國君墓葬等楚文化,乃屬世界一流文化。

“五大名山”——淮南八公山

圖源:陸興梁

《淮南子》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巔峰之作,舉世聞名,牢籠天地,博極古今”所展示的宇宙觀,反映出當時知識界所代表的理論水平;其科學觀、自然觀,閃現出獨特的智慧光芒;其文學成就是繼《離騷》之後又一巔峰,現已成為全世界共同擁有的精神財富,堪稱“傳統文化的標誌,人類思想的頂峰”。

“五大名山”——淮南八公山

圖源:陸興梁

而“始於淮南王劉安”的“豆腐之法”,更是造福於千秋萬代。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宗教文化也是不少人修心養性的寄託。歷代文人騷客留下妙文華章。孫蟠在八公山中建立學館,傳播近代文化。以花鼓燈、推劇為代表的地方歌舞戲曲等民間文化,使八公山自古至今都滲透著文化的涵養。

3

地質名山

混沌初開,八公山成為一隻生命的搖籃。25億年前的蚌埠運動”,19億年前的“鳳陽運動”,單細胞經過漫長的演化過程,完整的生命體就誕生在八公山。我們今天發現的“淮南蟲”化石,距今已有84億年!

“五大名山”——淮南八公山

圖源:陸興梁

本地區由陸而海,或為臺地,或為海灣,或為沼澤,再而為陸。藻類植物、維管植物、森林植被等,在地殼運動中被承壓、聚合在泥沙之下達數億年之久,物質結構、理化性狀在變化融合中不斷趨於穩定,形成了八公山下厚蕩的煤田。淮淝滋潤著山體,山體孕育了資源資源奉獻於人類。

生態名山

4

林密、石奇、泉清、水秀,這是八公山與生俱來的生態特徵。裸露的“石林”流紋深刻,青樻、紅慣“他處所無”(清·嘉慶李兆洛著《鳳臺縣志》),向來有名。據《晉書》記載:“八公山草木皆如人形。”孫家花園由白鶚山下迤邐而南,上、中、下三部分自然天成,植被盎然。南塘盆地、郝家圩子果樹千頃,酷似神話中的蟠桃園。珍禽異獸、名貴中草藥、火紅的黃連木、高大的麻櫟樹,更是爭奇鬥豔。每當陽春三月,桃花如霞,梨花似雪;繼而夏秋時節,碩果累累,清香四溢;一年四季,蒼松翠柏,生機勃發。山為綠染,綠為水潤,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這座生態家園。

“五大名山”——淮南八公山

圖源:陸興梁

5

古蹟名山

春秋戰國時期,蔡國、楚國幾代國君及楚國名相春申君黃歇、趙國大將軍廉頗長眠於此。漢淮南王墓、淮南王廟、淮王隱室、淮王丹井,人們踏訪淮南王遺蹤,嘆息他充滿迷幻色彩的一生。吳、楚在此兵戈相交。秦、漢在此厲兵秣馬。淝水古戰場,代代景仰。趙匡胤困南唐、下蔡十二連城、八公山十八連珠寨,歲月洗磨了原色,古韻仍在山中迴盪。

“五大名山”——淮南八公山

圖源:陸興梁

茅仙古洞、白塔寺等諸多的寺院道觀,一寺有一寺的民間神話;珍珠泉、洗雲泉、玉露泉……一泉有一泉的耐人尋味;紫金山、白鶚山、四頂山…一山有一山的留連忘返。

靈秀在於美景,神韻來自文化。

八公山佩戴著

國家森林公園

國家地質公園

國家4A級旅遊區

三頂桂冠,

歡迎喜愛八公山的海內外遊客,

走進八公山,感受八公山!



來源:《語出》(此文發表在安徽《志苑》2007·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