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兩週後就要期末考試?還要衝刺?——別逗了

昨天在校門口等著兩個孩子出來,有個託輔機構的老師向我推銷他們的課程。

她說:“再有半個月就期末考試了,我們機構現在推出衝刺課程, 包括重點題型掌握,隨堂測驗,押題,一定能提高孩子的期末考試成績,您看看是否考慮一下?”

我禮貌性地笑著說:“不用了,謝謝。”

才小學,就要因為一個考試而去參加衝刺班?就開始學著考試押題?

對我來說,這就是在“揠苗助長”。


什麼?兩週後就要期末考試?還要衝刺?——別逗了

網絡圖


我前兩天發了一個微頭條,曬出了正在上二年級的女兒的作業單,十萬閱讀量,很多父母也在感慨孩子作業量大,睡覺睡得很晚。

我記得,我在上初中的時候,如果超過九點不關燈,我爸爸就會對著我的房門說一句:“九點了,別學習了,睡覺吧。”

所以,當二年級的女兒到了九點還沒寫完作業時,我就會有些著急。既擔心影響她的睡眠時間,又感覺她沒有自由時間去自在地玩耍,有些遺憾。

最開始,當老師留選做作業的時候,如果時間晚了,我都會建議她別做了,一會就要洗漱睡覺了,還是多玩幾分鐘吧。可是每次我都被玥玥執著要完成所有作業的心打動而讓步。

現在二年級了,還是依然要做完所有的作業,即使有的選做作業要耗時一個小時(比如英語的畫“春夏秋冬”,還得配上英文),她也寧願犧牲掉玩耍的時間。

這種情況下,我是斷然不會給孩子再去報班提高考試分數的!

在小學階段,用每週幾個小時的努力,換來期末考試提高的3分5分,我認為“不值得”!

小學--初中--高中,學習壓力會越來越大,作業會越來越多,現在就用盡全力衝刺,以後的日子該如何挺過去?即使努力,也要循序漸進。

人生是一場完整的馬拉松,而不是無數個100米賽跑組成的!


什麼?兩週後就要期末考試?還要衝刺?——別逗了

這篇文章與正面管教無關,只是談一談我對考試的一些看法,不一定準確,希望朋友們建設性的參考。

我認為:

小學階段,最重要的是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可以做到學習的時候專注認真,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依賴他人;同時,玩得時候玩得盡興痛快。

至於學科的基礎知識,別掉隊即可。

有人可能會問:難道你連一個輔導班都沒給孩子報嗎?

我沒有!

我給孩子報的都是興趣班!

到目前為止,我沒給孩子報過任何一個學科輔導班。(到了初中、高中,我不確定我會怎麼做,但我能確定的是我會一直和大家分享)興趣班倒是報過十幾個,為的就是不斷嘗試,最後根據孩子的興趣與特長,選擇兩三個持續學習,爭取有所建樹。

我的兩個孩子一直堅持學的有:鋼琴、主持、跆拳道、畫畫。

最近我兒子又對籃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正在說服我讓我給他報個籃球班。我在考慮時間是否允許,孩子是否還能有一些可以自主支配的時間。

孩子小的時候,我在儘量讓他們多嘗試不同的課程。現在孩子都長大了,都有了獨立的判斷能力,我和他們的約定是:如果選定一個特長班要報,最少要堅持學三年。

一來防止孩子頭腦發熱,衝動之下報很多班,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二來時間短了,學不出什麼,無論是時間還是金錢,都用得不值得。


什麼?兩週後就要期末考試?還要衝刺?——別逗了

有人還可能會問:那你的孩子學習成績如何?

說實話,我的倆孩子,都不是尖子生。

淏仔上一年級的時候,我說:“考試平均分以上就行。”作業寫完,就盡情地玩吧。可是,在一年級,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他的成績總有一科是在平均分之下的。

現在淏仔上四年級,上次期中考試,數學考了級部前20名,語文班級第2名,英語好像93分,名次不詳。

從一年級到四年級,雖然知識越來越難,知識點越來越多,但他的成績是穩步上升的。

這也是我有成就感的地方。

學習習慣與學習態度,遠遠比當下的學習成績要重要。

因為一旦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不但家長會越來越輕鬆,孩子也會越來越進步。

受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就是這個道理。

當孩子學會了思考,學會了自主學習,將來無論他學的知識有多難多複雜, 他都能應對;

如果你現在不培養他思考的習慣,你現在喂他知識,那麼當有一天他學的知識你不熟悉,你無法嚼碎了餵給他的時候,他該怎麼辦?


什麼?兩週後就要期末考試?還要衝刺?——別逗了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即使你已經考上清華或者哈佛,你的人生也才只走了四分之一左右。

每個父母都想讓孩子考第一,都想讓孩子上名校,包括我在內。

但是,我認為:

與結果相比,過程更重要;

與成績相比,心態更重要。

高考如何改革?職位如何變動?未來將會發生什麼?……很多事情都是未知的。

所以,現在孩子學多少個知識點不是像我們想象中的那麼重要,況且學過的知識點以後能用到多少,也都是未知的。

但是即使如此,有些東西是不變的!

比如:

一個擁有獨立思想的人,具備獨立學習能力的人,有抗挫能力的人,懂得合作、敢於知難而上的人,無論環境怎麼多變,都會做出成績,創造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什麼?兩週後就要期末考試?還要衝刺?——別逗了

培養品質(獨立、自信、學習能力、抗挫能力、合作能力、同情能力……),比培養分數更為重要!

分數只能影響一時,而品質能影響一世!

  • 我不在意你做了多麼多的事情,但是我在意你做的時候多投入、多認真,從中學到了什麼。
  • 我不在意你古詩考級是否考過了,但是我在意你是否在用心準備,備考心態是否端正。
  • 我不在意你考上了什麼大學,找了什麼工作,我在意你是否在認真學習,努力成長,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對待人、事、物,是否有能力擁抱幸福。


什麼?兩週後就要期末考試?還要衝刺?——別逗了

淏仔這個學期換了一個語文老師,每天都留一篇閱讀理解。

答案老師撕掉了,每天晚上把答案發群裡,家長檢查,孩子改錯,然後拍照發群接龍。

有一次,淏仔做得稀裡糊塗、馬馬虎虎,一看就是敷衍了事。

我說:“老師佈置這項作業的目的是什麼?

他答:“想讓我們提高閱讀理解的能力。”

我問:“你這樣做,可否有收穫?”

他笑了。

我說:“如果你想做,就認真做,才能對得起你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如果你這樣敷衍做,即使只用了10分鐘,這10分鐘都是浪費的,沒有效果的。這麼做100道又如何?都是在白白浪費時間,沒有任何進步。如果這樣,我可以和老師單獨溝通,我們取消這項作業,這些時間用來玩,至少你還收穫了快樂。”

淏仔一下就明白了這件事的本質所在。從此以後,每一篇閱讀理解,他都會認真做。遇到複雜的,會多讀幾遍文章,也會查資料。

認真做的,我會認真檢查,引導他深入思考,直到全部答出;

不認真做的,我不檢查,你自己看著辦。


什麼?兩週後就要期末考試?還要衝刺?——別逗了

我是不削尖了腦袋往前擠、事事都要爭第一的性格,所以心態難免會淡泊一些。如果你想孩子從一年級開始就穩居前三,那麼這篇文章也許不對你的胃口,我理解。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正常。

如果你想和我一樣,想讓孩子在學習和娛樂之間、工作與生活之間,學會一個平衡,不以上什麼大學、賺多少工資、達到什麼社會地位為唯一目標的話,希望這篇文章能讓你減少一些焦慮。

我們太焦慮的時候,可以想一想:

  • 我們育兒的終極目標,與當下的這次考試是否息息相關?
  • 我們在意和用心的地方應該在哪裡?
  • 我們如何做才能讓孩子形成良好的心態、更好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