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億的美容美髮市場為什麼賺不出一家上市公司?

美容美髮業擁有著龐大且會持續消費的國民群體。

美國經濟學家阿瑟·奧肯的奧肯法則裡提過,GDP(國內生產總值)每增長1%,美容美髮人數將增加0.08%。

相關產業研究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美容美髮行業營業額達到3308億,且未來5年內將持續以4.56%的複合增速增長,預計到2022年,中國美容美髮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4000億元。


3000億的美容美髮市場為什麼賺不出一家上市公司?

很少產業能企及這樣的發展速度及成長規模。

然而,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美容美髮行業企業已經超過34萬家,在這樣龐大的基數下,也沒有一家公司上市。


扭曲的辦卡制度

辦張會員卡,幾乎是每個去理髮店的顧客都會被套路的事情,畢竟這是種對理髮店“百利無一害”的潛規則。

只要辦了卡,無論你的實際消費是多少,理髮店幾乎就在沒有代價的情況下實現提前盈利,且建起了一條護城河,龐大的現金收入又可以用來做資金沉澱,繼續投資獲利。

而且理髮店往往還有一個套路,就是會員不能補差價,而卡內的餘額又很難剛好可以完成最後一次消費,充值又有最低充值的額度規定,想要充分利用餘額,往往又會往裡充更多的錢,基本就把顧客和理髮店綁死在一起。

3000億的美容美髮市場為什麼賺不出一家上市公司?

辦卡可以短期內收很多錢,店員可以大量提成,美髮師成了銷售人員,核心的美髮技藝下降,客戶不滿意,回頭客太少,營業額急速下滑,現金流急速吃緊。

最後的大概率結局就是,你會員卡里的錢還沒有用完,這家理髮店就已經悄然改頭換面,原老闆跑路,卡里剩餘的錢要想繼續使用,就得在“新”店裡再充錢,轉眼又掉入另一個陷阱。

虛假宣傳、強制消費、辦卡跑路等負面輿論此起彼伏,近5年來,12315共受理美髮行業相關糾紛3013件,佔整個服務類投訴的6.9%,並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套路的漲價“包裝”

剪髮屬於生活中的必需品,漲價會引發不安,如何讓漲價名正言順,理髮店都要進行一系列“包裝”。

於是,去日本、韓國進修,在美髮行業變成了一種新潮流。就算只去5天(飛兩天,玩兩天),該有的不該有的流程一個都不會落下:打卡當地頂級美髮沙龍、與業內大師合影、發朋友圈廣而告之……回來就漲價,漲幅通常不會小,188元瞬間漲至388元,誰還會管你理出來的頭髮還是不是原來那個配方。

就算不去進修,美髮沙龍們也懂得在社交平臺的包裝之道:在抖音、快手、小紅書等社交平臺,面容普通的女孩在髮型師巧手改造下瞬間變成一個時尚精緻的美女,讓無數觀者忍不住加上視頻最後的微信號。

3000億的美容美髮市場為什麼賺不出一家上市公司?

但事實上,這些網絡直播或短視頻裡的女孩,大多是精心挑選的種子選手或準“網紅”進行聯手炒作,而且開美顏和不開美顏本身就能達到判若兩人的效果,冷靜下來細看這些視頻,就能發現其中的蹊蹺。

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這些包裝的錢還得由顧客掏腰包來支付。

而如今,美髮沙龍們的主要利潤來源已經不再是剪髮燙染,而是獲取更多流量後的持續收割。

髮型師的提成普遍在30%左右,單純通過基本項目去獲得的收入極其微薄,甚至入不敷出,提供額外項目(產品或充值卡)則有著高額提成(一般為60%-70%),這種畸形的經營導向模式使得很多髮型師不再專注於當手藝人。


亟待破局的行業亂象

歷經20餘年發展,美髮業市場看似熱火朝天,實則暗流湧動。

美髮行業至今仍沒有成型的行業巨頭,品牌規模及從業人群能力呈分散狀,偏離核心軌道的經營策略正在將中國美髮業推向懸崖。

但仍有企業試圖打破困境。

以創新著稱的“星客多”、“優剪生活”,主打快剪模式,不洗頭不造型,只負責剪短。

3000億的美容美髮市場為什麼賺不出一家上市公司?

星客多

3000億的美容美髮市場為什麼賺不出一家上市公司?

優剪生活

有標準,有目標顧客,廉價便捷的流水線生產方式是其最大的優點,但這也只能解決部分用戶的痛點,美髮業的整體環境並未得到改善。

而且,像優剪這樣的屬於加盟制,官網宣稱30萬投資可以開店,每月盈利2萬,優剪抽取40%的利潤。優剪是代理人管理門店,加盟商主要是投資等分成,毛利率在30%左右,這樣算來每個月單店需要達到6.67萬元的營收。

假設單店配置1名店長(客單價48元)、2名理髮師(客單價38元),每天工作10小時,30分鐘完成1單,每個月26個工作日來計算,月營收也只能達到64480元/月。如果再除去日常成本和理髮師的提成,回本速度很難像官方公佈的這樣理想。

3000億的美容美髮市場為什麼賺不出一家上市公司?

也有“東瀛造型”、“苑苑美髮”等頭部實體試圖向“美容+美髮的綜合體”升級。而美容和美髮終究屬於分水嶺明顯的兩個領域,對人員和管理要求極高,是新的贏利點還是新的“坑”點也很難說。

美髮行業面臨的困境或許需要從頭溯源,先重塑價值觀,畢竟,美髮行業涉及的也是民生問題,雙贏才是行業健康發展的本質。


3000億的美容美髮市場為什麼賺不出一家上市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