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厲害的人都很少發朋友圈

01.

經常有同學要加我的微信,圍觀我的朋友圈。哈哈,讓大家失望了,有我微信的袋鼠們都知道,我朋友圈幾乎一無所有,無非幾篇文章和幾句碎碎念。該說的話,幾乎都在文章裡跟大家交流了。

當然並非標題所述,因為不發朋友圈,所以我是一個厲害的人。但是我身邊厲害的同齡人,真的幾乎都很少發朋友圈,甚至很少刷朋友圈。

不是他們高冷或者性格孤僻,反而我跟這些人吃飯聊天時,他們任何話題都能侃侃而談,不管是時事還是八卦,都對答如流,讓我汗顏。

為什麼厲害的人都很少發朋友圈


他們不喜歡發朋友圈的原因,主要就是一條:

不想費心經營朋友圈,把精力留給真實生活。

我現在翻看自己幾年前的朋友圈,真是非常矯情和幼稚啊。

吃個日料,把清酒擺在中間,配一句「一壺清酒,獨自澆愁」;

去廈門鼓浪嶼走一圈,可以一天連發10條美景;

圖文中溢出難以言表的優越感,自己看著都好笑。

記得有一年我生日,和室友去學校外的墮落街慶生,聊著聊著聊到初戀,不懂事的我喝了很多酒,想起高中暗戀的一個男生,突然泛起一陣矯情,發了條朋友圈:

“我比這世上任何一個人,都更加熱切地盼望他能幸福;只是,想起這幸福沒有我的份,還是會非常地難過。”

然而第二天醒來,我朋友圈炸了。評論區各種安慰和爆棚的好奇心。回覆扯不清楚,不回覆更加引起大家猜疑。其實就一條無意義的酒後無病呻吟罷了,沒想到引來這麼多麻煩。

自那以後,我發朋友圈就比較謹慎了,因為很害怕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面透漏出來。

因為真實的我,可能也很神經大條,也會非常不堪,也有一大堆的小牢騷,這樣真實的狀態是不討喜的,還會讓朋友無端地為我擔心。

再後來,我乾脆連朋友圈都懶得發了。

朋友圈社交,大家展現的都是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小心翼翼地維護自己的人設。這樣做挺辛苦的。

與其把精力用在經營朋友圈,不如去好好地提升自己,生活裡活成朋友圈裡的人生贏家。

為什麼厲害的人都很少發朋友圈


02.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朋友圈的喜怒哀樂,不會讓你的社交產生本質改變。

疼你的人,不看你的朋友圈,也會無微不至地關心你,比如你的父母。

不愛你的人,看到你朋友圈的生活百態,最多也只是在評論區發幾個表情,安慰幾句罷了。

越長大,我越深刻地明白一個道理:就是每天發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別人毫不關心,因為於他們的生活毫無意義;而發生在別人身上99%的事,跟你也沒幾毛錢關係。

很多人偶像包袱很重,總感覺別人在一直關注自己。

這真的是想多了。

臉上的妝容、走路的體態、每個月的收入、鞋子貴不貴,這些在你看來關乎顏面的事,別人最多打聽幾句,沒法真正理解,也壓根不會在意,大多數時候基本看都不看。

有一句話特別有趣:不要覺得別人看不起你,其實壓根就沒人看你……

為什麼厲害的人都很少發朋友圈


朋友圈的悲歡也並不相通,個人喜怒哀樂,也無非算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罷了。

既然如此,又何必去費心經營朋友圈人設呢?很虛的。

真的知己好友,有事了,都是打一個電話,立馬殺過來,痛快地解決問題。有錢借錢,沒錢陪聊把心肺掏出來安慰你。這才是真正的友誼,也是有價值的社交。

03.

有一句很美的話,我一直記在心裡:

在世間 ,本就是各人下雪 ,各人有各人的隱晦與皎潔。

朋友圈刻意展現自己生活的我們,是否忽略了真實生活中的小確幸?

淡出朋友圈以後,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社交,把自己交還給生活的小美好。

讀書、寫字、跑步、練琴……空下來的時候,我就看看星星發發呆,一個人沉浸在這些「無聊又瑣碎」的事情中,這時我大腦是放空的,反而感到真實的飽滿和快樂。

最重要的是,我不需要再為虛無的人設煩心,不必急於被別人認可,內心輕盈了許多,有大把的精力幹正事,比如每天給你們寫文章呀。

這才是讓我真正感到快樂,獲得成就感的事情。

什麼是成長?

成長就是,將注意力從曬優越感,變成讓自己變得優秀的過程;把對外界的關注,轉移到內在的自我驅動上來。

回到題目:為什麼厲害的人,很少發朋友圈?

因為他們開始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去過自己真正的生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