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2020年房地產的終極預言,這10位房企老闆這麼說

關於2020年房地產的終極預言,這10位房企老闆這麼說

還有29天,21世紀新的一個十年就將到來。

在這個“新十”交界點,很多人都發出同一個疑問:什麼樣的企業才有未來?

12月2日,馬上步入70歲仍在求學的王石,用世界格局來應對未來變化的寧高寧,更先擁抱新技術與大數據的左暉,堅持把窄路走寬的周政、田明、胡葆森和在後開發時代新賽道上的馮侖,在中城聯盟20週年生日這個特別的節點上,他們各用18分鐘,回應行業的追問。

關於2020年房地產的終極預言,這10位房企老闆這麼說

房地產行業還有10-15年的好日子

中城聯盟第三任輪值主席、建業集團董事長鬍葆森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無論遇到什麼狂風驟雨,大海依然在那兒。房地產行業也是一樣——伴隨著中國城鎮化的快速增長,這個行業在過去20年建了200多億平方米的房子,解決了7-8億人口的住房問題,為中國經濟貢獻了多年6%的GDP增長率。

雖然2004年“831”大限之後,如今已經有近90%的行業企業被邊緣化。但房地產的下半場實際上是一個增量和存量並存的時期,我認為中國的房地產業至少還有十年到十五年的好日子,河南可能至少要再增加五年。

關於2020年房地產的終極預言,這10位房企老闆這麼說

百年未有之變局的四大根本變化

中化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 中國化工董事長、黨委書記寧高寧

我們現在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所處的國際環境、經濟變革、企業發展邏輯和競爭,以及社會的認知和觀點都在改變。

第一個明顯的變化是西方社會的變化。西方國家的社會價值觀,一些之前以為不會變的所謂“普世價值”、所謂“人類命運”的宗教信仰式的、博愛式的東西都在改變和消失。

第二個變化是全球經濟一體化、資本和商品跨境的交易和流動越來越困難了。未來,這個趨勢可能會更加明顯。

第三個變化是企業層面的變化,過去傳統觀念中企業利益裡排在第一位的是股東利益——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投資回報最大化,但現在這種評價體系在變化。

第四個變化是科學技術的進步帶來的,發展的進步,在國際間和企業間就演變成一場科技之戰、科技之爭。技術的引進、轉讓、合作正變得非常困難。

關於2020年房地產的終極預言,這10位房企老闆這麼說

用什麼樣的邏輯看未來?

中城聯盟第九任輪值主席、世聯行董事長陳勁松

中國目前城市化率是60%,距離未來達到75%以上,還有10-15年時間,這是行業底氣所在。

房地產的發展邏輯,它是有邊界的。這個邊界就是人、錢和基礎結構。

人的問題是行業的最主要問題——在7成人口已經是非農的情況下,人口結構迅速變化,城市人口流動不均衡,加上棚改高潮褪去,人口邊界成為全域發展最主要的制約。

第二個是“槓桿”問題。雖然和美國相比還有差距,但目前中國居民槓桿使用率已是新興國家中最高的。中國房價未來怎麼走,與居民不同階層的槓桿率高度相關。

第三個是“產業結構”問題。未來都市圈的發展,將成為中國拉開新一輪增長大幕的核心產業驅動區。在總體增速時代結束之後,結構性轉移會成為行業關注的要點。

懂數據才能更懂消費者

鏈家董事長左暉

過去20年,行業對消費者的研究遠遠不夠,產品容錯率非常高,未來10年,供求關係將發生巨大變化,這個行業的消費者會完成一個從線下到線上的移民,C端(消費者)在價值鏈中的地位將會有很大提升。

怎麼才能更懂消費者?通過線上、數據更容易懂。

用大數據顯示城市內交易價格更迭,從大數據看消費特徵,城市居住信息化等等,線上的核心是通過大數據的積累,讓組織知識的迭代速度遠遠超過傳統知識更新。而只有瞭解了數據流向,我們才能更懂消費者。

關於2020年房地產的終極預言,這10位房企老闆這麼說

改變行業的3個“數字化趨勢”

廣聯達董事長刁志中

數字化帶來三個趨勢,為業主提供個性化的產品;重塑地產交易場景和構建數字化的交易徵信體系;可視化虛擬+工業化實體孿生房屋建築。

於此可以看出,數字化將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地產企業將從產品開發,到平臺+生態到運營商轉變。

關於2020年房地產的終極預言,這10位房企老闆這麼說

商業向善

中城聯盟輪值主席、朗詩集團董事長田明

企業社會責任有且只有三個層次:第一社會責任是為客戶提供好的產品或者服務;第二社會責任是為員工創造收入和個人發展空間;第三社會責任是積極地參與社區的建設;

企業家道德追求和企業的倫理追求,以及企業的永續經營並不矛盾、並不衝突,相反它是殊途同歸的。不再單獨地追求股東價值最大化,已經成為全球企業界、經濟界主流的共識。

未來,同時追求商業和社會成功的“B Corp公益企業”這種新的企業形態,會成為一種趨勢。

商業向善,要由市場經濟來配置資源;把對社會和環境是否友好作為檢驗商業模式的優劣標準;對於公益慈善事業要以商業的方式來運作,才會更有效率。

關於2020年房地產的終極預言,這10位房企老闆這麼說

教父? 不敢當

中城聯盟第一任輪值主席 萬科創始人、名譽主席王石

很多人說“學習王石好榜樣”,但今天我想借這個機會從“牆上的照片”裡走下來。明年我虛歲70歲,把我稱為中城聯盟年紀最大的創業者比較實際,說“地產的教父”,我不敢當。

2019是中國改革開放第二個40年的第一年,是兩個40年中間的一個過渡。過去的第一個40年是摸著石頭過河,是要殺開一條血路,充滿了不確定性。而第二個40年開始的時候,中國已經提出了“一帶一路”,已經是目標非常明確的。

可以說,第二個40年,真正的機會、中國在全球真正的地位,才開始顯現。

而我們這批第一個40年裡成長起來的第一代、第二代企業家,在第二個40年裡要如何選擇、如何規劃自己,這才是我們在當前這個過渡期中要做的。

關於2020年房地產的終極預言,這10位房企老闆這麼說

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中城聯盟副主席、旭輝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

回過頭來看,中國這幾十年是房地產行業三百年曆史裡最好的時期。未來,行業雖然整體規模已經接近了一個頂峰,但是行業這種大的規模還會持續下去,即使它以五年回落10%的萎縮速度,撐住這個行業規模在10萬億以上,估計還可以維持20年左右。

因此,我們應該重點關注的是:未來如何利用好這20年?——一手抓增長積累,一手抓轉型佈局。也就是一方面要提高增長質量,高質量經營,另一方面,要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那如何去做到有質量的增長?可以打三張牌。第一,保持均衡的增長策略,平衡增長率、負債率、利潤率;第二是增長模式的選擇,“是大還是強?”,行業處在不同的時期,要有不同的策略選擇;第三,未來幾年,房地產行業都會處在去槓桿、降負債的階段。因此,我們一定要保持低的財務槓桿,更多依靠自有現金流,依靠公司股本金的增加;其次是適度的合作槓桿;再者是維持高的經營效率,高的經營槓桿;最後就是保持高的投資槓桿,降低地價在售價中的比重,提高貨幣比。

房地產行業目前面臨著一些短期的困難,但是長期還是非常好的,我們的企業要在發展中去解決問題,但也要時刻注意到保持增長才是硬道理。

關於2020年房地產的終極預言,這10位房企老闆這麼說

人口流動決定地產價值

大漢控股集團董事長傅勝龍

高鐵高速時代,極大提升了資源共享能力,擴大了城市邊際。80後、90後、00後是走向城市,而50後、60後、70後則是走向生態。人口的雙向流動,決定了地產的價值。

中型房企生存與發展法則

金地集團董事長凌克

最近銀行、金融系統都在不斷強調,房地產公司要去槓桿。所謂“去槓桿”,就是要控制負債率,這本質上是在控制企業的現金流,控制企業賬面上的留存資金。

觀察行業TOP10、TOP20房企可以看到,他們都在做標準化。事實上,高週轉的本質就是標準化,而標準化的目的就是讓效率更高。在高週轉的模式下,做項目投資的時候一定要看IRR(內部收益率),不能只看淨利率和毛利率。

看一個公司要看ROE(股東權益回報率)、ROC(股東權益+長期債務),不能只看淨利潤有多少。

關於2020年房地產的終極預言,這10位房企老闆這麼說

企業壽命都有上限

中城產業創新聯盟理事長、明源雲董事長高宇

今年地產行業面臨的挑戰非常大,開發商既要保證增長,又要利潤,還要現金流,難度很大。

對任何一個企業來講,第一曲線的主營業務它遲早會面臨失速點,這個是不可避免的,包括全球知名的企業,區別只在於早或晚。

標準普爾500強最早期的500強,經過40年後只有74家企業還存在,這74家企業中只有12家跑贏了整個標普的指數。這意味著,市場的平均增長在絕大部分的時間裡是高於這些碩果僅存的、基業常青的企業。

就地產行業而言,這幾年我們一直在談:從增量到存量,再到增量和存量並存,未來逐步開始存量為主的時代,這個大的趨勢無法逆轉。

無論企業規模有多大,壽命都有上限,這個是宿命,避無可避。

房企要追求基業常青,必須通過第二增長曲線實現跨越週期的發展。如果企業確實無法突破第二曲線,它將會失去未來。

關於2020年房地產的終極預言,這10位房企老闆這麼說

商業地產的三大誤區

大悅城控股董事長周政

市場上對商業地產的認識有三個誤區:一是缺乏深入的市場研究,包括缺乏戰略思考,缺乏對城市、市場的研究,缺乏對自我的深入剖析;二是缺乏清晰的市場定位,總想男女老少客群一網打盡;三是缺乏對品牌的長期堅持和培育,包括缺乏品牌意識、缺乏打造品牌的方法和缺乏對品牌的持久投入和創新。

商業地產有“三先三後”原則:一是先有戰略後有戰術,先想清楚我們想要什麼,所在的城市能給你什麼,我們自己能做什麼;二是先有市場後有商場,要先把市場研究透,提前去和商戶溝通,瞭解他們到底願不願意去;三是先有客戶後有商戶,要先研究透C端,再由C端選商戶。

關於2020年房地產的終極預言,這10位房企老闆這麼說

P2P全行業都死了,你還覺得地產難嗎

鼎輝投資創始合夥人、總裁焦震

都說地產行業現在難,但我要告訴大家,討論“行業難”我們一定要看到其他行業比我們難得多。

這幾年,P2P全行業幾乎都沒了,新勢力造車也一樣壓力值爆表。其實我們在這個行業,大家感覺到壓力大,是因為以前活得太輕鬆了,以至於我們碰見難事就覺得是難。如果你在一個永遠是難的行業,你永遠不會覺得難。

在我們思考地產未來的時候,我希望大家一定不要沮喪,從難度來講,我們仍處在一個前景中上的行業。

我們現在最好的做法是去適應市場,不要總是預測,不要奢望預測十年、二十年的變化。我們最多也就預測這幾年的變化,然後調整你的目標和業務,做一些長期正確的事。

關於2020年房地產的終極預言,這10位房企老闆這麼說

陪伴式成長是跨越週期的心法

中城聯盟第四任輪值主席、天泰集團董事局主席王若雄

德魯克曾經說過一句話,企業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創造客戶。

對企業來講,不僅要為客戶提供服務,還要與客戶建立情感連接,要陪伴客戶的日常,要跟客戶共同成長。當然,不僅僅是客戶,對企業發展所需要依賴的各個群體,都要和他們建

立情感連接、共同成長。而通過這種陪伴獲得的發展方式,我們稱它為“陪伴式成長”。

中國的老齡化是“未富先老”

九如城集團董事長談義良

當下,老齡化是全球性趨勢,但中國來勢更兇猛,歐美大概用近百年的時間進入老齡化時代,而中國只用了短短十幾年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

但中國現有的養老產業已經無法滿足這個市場的需求,社會、行業、家庭、長者等都尚未準備好。最重要的是社會財富的積累還不夠,中國的老齡化成了“未富先老”。

關於2020年房地產的終極預言,這10位房企老闆這麼說

你今天流的淚都是你以前腦子裡進的水

中城聯盟第二任輪值主席、御風集團董事長馮侖

我們今天如果說行業和市場遇到了困難,不順利、有挫折,那一定是以前一件事沒做對。

過去高速成長這段時間,我們“過去靠運氣賺的錢今天憑本事又都賠完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很簡單,市場高速成長的時候,我們會把運氣當能力,我們總覺得是我們超出常人,有特別的稟賦,然後我們賺了錢就不斷地重複這個行為,而忘記了市場環境在改變,規則在改變,結果你把運氣當能力,最後過度使用了這個“能力”。

人均GDP大概從一千美金開始,人們有買房的慾望,到一萬美金,新房的數量已經很少了。未來新房市場增量速度會很快地下降。

而GDP達到人均一萬美金至六萬美金的階段,我們會步入後開發時代,我們比的東西從開發時代的規模、成本、速度,進入到比拼產品、運營和資產管理的階段。

行業發展的邏輯變了,我們要講的故事變了,我們比拼的東西也變了,對地產人的要求也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