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仕曼235年傳奇之路

從1783年倫敦城的一個木桶糖酒貿易商,發展為全球最大上市對沖基金,英仕曼集團235年的發展史令無數人感慨欽佩。英仕曼集團旗下的AHL更是全球量化CTA策略的鼻祖。今天,AHL穩坐行業的頭把交椅,同“車書本一家”的元盛(Winton)和寬立資本(Aspect Capital)一道,共同撐起全球量化管理期貨對沖基金三足鼎立的局面。


英仕曼集團數百年傳奇的背後,是其一代代精英領袖的勵精圖治與大開大闔的遠見卓識,更是一條從未斷流的價值觀與信念恪守。

海外基金 | 英仕曼235年傳奇之路

英仕曼AHL創始人Martin Lueck、David Harding、Michael Adam(從左至右)


倫敦泰晤士河畔,英仕曼集團總部大樓,一行行計算機程序交易信號正在一面碩大的屏幕牆上不斷閃爍著。在這裡,你見不到“紅馬甲”交易員的身影——從每個交易指令的路徑到選擇哪個交易商完成交易,都是由英仕曼AHL在業內首屈一指的機器學習算法決定的。

屏幕的數據流瞬息變化,背後則是英仕曼AHL在研發上的執著追求、長期投入和積累。“下單指令路徑的選擇,不是傳統的超額收益阿爾法,但它給我們客戶帶來的卻是不可忽視的潛在收益。”英仕曼AHL聯席首席執行官MatthewSargaison如是說到。

CTA鼻祖:三足鼎立


時光回到1783年,商船往來的泰晤士河,熙熙攘攘的倫敦城,28歲的箍桶匠JamesMan決定以他家族的姓氏創立一家公司,主營白糖交易,同時製作木桶。彼時的James也許不曾想到,235年後的今天,由他創立的英仕曼集團(ManGroup)會成為管理著1100億美元資產、全球最大、策略最為豐富的上市對沖基金管理人。


今天,當打開英仕曼集團的網站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句醒目的標語:“ManGroup.Alwaysevolving.”(英仕曼集團,不斷進取。)“進取”二字,早已成為了Man的基因,流淌在公司的血液裡。

在公司成立後的短短几十年間,JamesMan的兩位孫輩EdwardMan和FredrickMan已成功將業務從糖交易擴展到了朗姆酒、咖啡、巧克力等更廣泛的大宗商品版塊,甚至成為英國皇家海軍連續200年的專屬朗姆酒供應商。憑藉其在商品交易領域活躍而顯著的市場地位,Man在19世紀業已成為英國乃至全球貿易中商品交易的領軍者,引領著當時商品交易與風險對沖的市場走向。


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隨著大宗商品和金融衍生品的不斷髮展、期貨交易所的建立,Man不僅已發展成為大宗商品交易界的行業領袖,更於公司成立200週年之際,收購了紐約系統量化衍生品交易商Mint的50%股權,標誌其正式進軍金融領域。自此,金融服務便迅速成為Man最具成長活力的業務板塊。

六年後的1989年,是另一個偉大時代的開始。就在這一年,Man收購了位於倫敦的量化管理期貨策略先鋒AHL。AHL由畢業於牛津大學的MichaelAdam、MartinLueck和畢業於劍橋大學的DavidHarding共同創立。創業之初,三位創始人尚不到30歲——AHL公司名亦取自三位創始人姓氏首字母,其在商業上的野心與自信自是不言而喻。完成收購後,歷史悠久的Man與年輕的AHL珠聯璧合,逐步在快速成長的對沖基金行業中嶄露頭角並持續壯大。


在20世紀90年代,DavidHarding、MartinLueck及MichaelAdam離開AHL再次創業,分別創立了Winton(元盛)和AspectCapital(寬立資本)。之後的若干年,AHL、元盛、寬立在相互競爭與合作中並肩前進,如三國鼎立,各擅勝場,成為當今量化趨勢追蹤CTA策略的國際三巨頭。追根溯源,三巨頭之首AHL更是當之無愧被尊為全球量化管理期貨CTA策略的鼻祖。

全方位另類投資:五馬齊驅

1994年,Man於倫敦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稱為英仕曼集團(ManGroup),這也凸顯了其從商品交易商快速轉型為對沖基金行業領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StanleyFink是一個不得不提的名字。StanleyFink於1987年加入公司,從一名會計師做起,於1996年當選為投資業務ManInvestments的首席執行官,2000年推舉為英仕曼集團的首席執行官。


在Fink的領導下,英仕曼集團力推AHL系統量化交易策略,以高額穩健的收益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地的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在Fink的戰略指引下,英仕曼集團所管理的資產從2000年的47億美元快速增長至2007年的540億美元。2007年,在Fink因健康原因辭去集團領導職務之後,曾是他左膀右臂的PeterClarke接過了帥位,並進一步帶領公司積極發展。就是在這一年,英仕曼集團做出了戰略性決策——決定售出旗下經紀業務,全面專注於量化投資管理。當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時,英仕曼的優勢再一次得到凸顯。就在那年,AHL管理期貨策略的收益普遍在30%左右。


英仕曼集團堅持“博採百家之長”,在保持量化優勢的同時,為了豐富公司的投資策略,於2010年以16億美元收購了倫敦Mayfair旗艦主動型對沖基金管理人GLG。當年GLG的首席執行官、高盛集團前高管、廣受市場尊崇的MannyRoman,進入了英仕曼集團的高級領導團隊,後接任PeterClarke,擔任了英仕曼集團的首席執行官。此後幾年,英仕曼進一步通過收購整合其在對沖基金管理領域的實力——2012年,英仕曼收購了另一家對沖基金的基金(FundofHedgeFunds)業務平臺FRM;2014年,英仕曼集團收購了總部位於波士頓的量化股票基金管理人NumericInvestors。

2016年中,曾於FRM擔任董事總經理的LukeEllis成為了英仕曼集團的新一代“掌門人”,致力於英仕曼業務和戰略的薪火相傳。在LukeEllis上任伊始,英仕曼集團就完成了對倫敦的地產投資展架Aalto的又一戰略性收購,併成立了ManGlobalPrivateMarkets部門,進軍私募市場。

海外基金 | 英仕曼235年傳奇之路

英仕曼集團首席執行官LukeEllis

至此,英仕曼集團旗下已擁有量化大宗商品交易鼻祖AHL、量化股票投資先鋒Numeric、主動型旗艦對沖基金管理人GLG、私募市場先驅GPM、對沖基金管理人平臺FRM——全方位另類投資業務的“五駕馬車”在各自領域皆為翹楚,又相得益彰、並駕齊驅,踏上令人激動的新徵程。

為了給投資者創造最優質的回報,英仕曼集團對前沿科技有著一種近乎偏執的追求。回溯過往,英仕曼集團於上世紀80年代收購系統量化交易先鋒Mint和AHL;十年前與牛津大學共同成立專注於機器學習、算法交易和量化投資研究的“牛津—英仕曼量化金融研究院”;今天,將機器學習算法應用到市場趨勢追蹤與交易路徑優化的實踐之中。

“貿易”、“機器”、“算法”……冷靜,卻不冰冷。因為英仕曼集團秉持了235年的,除了前沿科技,還有一份從不間斷的鐵肩道義與社會責任。

今天的英仕曼集團一直在持續關注並支持著文學與教育事業。2002年,英仕曼集團便開始全額贊助英國最高文學獎項——“布克文學獎”(Man Booker Prize),與之齊名的是法國“龔古爾文學獎”(Prix Goncourt)和美國“普利策獎”(Pulitzer Prize)。最新獲獎作品是美國作家GeorgeSaunders的小說《林肯在中陰界(Lincolninthe Bardo)》,這部奇幻小說講述了一個溫暖的故事——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在總統亞伯拉罕·林肯愛的感召下,死去的人們對未來重新燃起了希望。“布克文學獎”每年都會在全球遴選出如《林肯在中陰界》一般最優秀的文學作品,奉獻給世界讀者。


英仕曼集團還是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Principleof Responsible Investment)”的簽署成員。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環境、社會與治理(ESG)的考量始終貫穿於英仕曼集團每位基金經理的每個投資決策之中。

英仕曼集團中國區主席李亦非女士說:“英仕曼集團是一家有著深厚人文底蘊與人文情懷的公司。在這裡,冷靜的機器在晝夜不停運行著精密的算法,而那一顆顆熾熱的心則承載著厚重的社會責任、社會擔當。”


泰晤士河畔英仕曼集團總部大樓裡,來自全球多地的交易信號依舊在晝夜不停地閃耀著。那是英仕曼人智慧與汗水的結晶。此刻,他們正砥礪行走在市場和技術的最前沿,孜孜不倦為客戶發現新的機會、創造新的價值,持之以恆為人類社會的未來貢獻新的力量。

風險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投資決策需要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投資者還需自行思考研究。本文中所提任何資產和證券,僅限於學術案例的交流,不作為任何推薦交易的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