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美國人拍攝的北京城:圖4是變化最大的區域,圖9崇禎上吊處


【北京故宮航拍】這是一組美國人拍攝的1946年的北京城老照片,當時的北京城的整體佈局還是清朝時期樣子,非常有韻味。或者說,當時的北京城才是地道的北京城。照片中很多地區如今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因此這組老照片顯得無比珍貴。

【天安門】天安門是明清兩朝皇城的正門,地位崇高。史書記載,天安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原名“承天門”,取“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天安門毀於戰火。清朝順治八年,順治帝在遺址上重建,後改名為“天安門” 。

【故宮內金水河】北京故宮的內金水河,兩頭接護城河,全長約2公里。據《明宮史》中載:“(金水橋)非故曲折,以耗物料,蓋恐有意外火災,則此水賴焉。”也就是說,內金水河河水擔負著滅火的重要功能。另外, 河幫、河底均採用白石鋪砌而成。


【站在天安門上向南遠眺】這張照片把明清時期天安門前的主要建築展現出來,近處是外金水橋,遠處是天安門廣場,最遠處隱約可見的是正陽門。這片區域也是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城變化最大的區域。首先,天安門廣場的面積得到史無前例的擴大;二是廣場南部的中華門被拆除。

【紫禁城城牆以及護城河】作為明清兩朝統治的象徵,紫禁城四周修建有護城牆和護城河。其中護城河又稱筒子河,河寬52米,河水自西北流入,向東南流出至御河。護城河的河幫上砌有平均高河牆,河底用灰土夯築,河中種植蓮藕,其出產除供皇宮用外,多餘的售賣,所得銀兩存奉宸苑,供買辦零星物品之用。

【瀛臺】這裡就是的當年光緒皇帝被囚禁的地方。瀛臺是位於北京中南海南海中的仙島皇宮,明朝時稱為“南臺”,清順治、康熙年間在上面大肆修建亭臺樓閣,並改名“瀛臺”。瀛臺島北有石橋與岸上相連,橋南為仁曜門,門南為翔鸞閣,正殿七間,左右延樓十九間。瀛臺的主體建築涵元殿,北有配殿兩座,東為慶雲殿,西為景星殿;殿南兩側建築,東為藻韻樓,西為綺思樓。


【頤和園十七孔橋】十七孔橋是頤和園最著名的景點之一,這座橋遠遠看去非常壯觀,它東連廓如亭,西接南湖島,長150米,橋面下寬14.6米,橋面上寬6.56米,高達7米。另外,這座橋前面兩側欄杆的石雕極其精美,每個橋欄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態各異的獅子。

【頤和園佛香閣】佛香閣是一座塔式宗教建築,為頤和園建築佈局的中心,其中佛香二字來源於佛教對佛的歌頌。佛香閣仿杭州的六和塔建造,修建在20米的石造臺基上,八面三層四重簷。閣高41米,內有八根鐵梨木大柱,直貫頂部,下有20米高的石臺基。閣上層榜曰 “式延風教”,中層榜曰“氣象昭回”,下層榜曰“雲外天香”,閣名 “佛香閣”。

【煤山崇禎自縊處,一片蕭瑟】這棵歪脖子刺槐樹是後來重栽的,石碑也是後來樹立的,上書“明思宗殉國處”。1644年4月25日清晨,崇禎皇帝在煤山上自縊。三天後,李自成發現崇禎遺體和遺詔,“朕自登極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煤山上的萬春亭】萬春亭位於煤山的中峰,這座亭子等級非常之高,上部屋頂是三層重簷四角攢尖頂,覆蓋黃色琉璃瓦並以綠剪邊裝飾,由32根紅柱支撐屋頂,組成一個三層的灰色空間。亭外四周設有五級臺階,臺階周圍是藍、黃兩色相間的琉璃方磚圍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