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副市長冉登祥:“三蘇”故里的綠色新機遇


新知行 | 眉山副市長冉登祥:“三蘇”故里的綠色新機遇

新知行 | 眉山副市長冉登祥:“三蘇”故里的綠色新機遇

新知行 | 眉山副市長冉登祥:“三蘇”故里的綠色新機遇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城市發展日新月異,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進入新時代,在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命共同體和人與人和諧相處的命運共同體過程中,城市品質提升、產業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等都成為建設明日之綠色城市的重要支撐。作為推動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高質量發展的輿論宣傳高地,《中國建設報·高質量發展》(微信號搜索:jsbgzlfz)近期推出了“大國城績”系列報道,通過“市長訪談”勾勒各地在綠色發展方面的探索和實踐。

新知行 | 眉山副市長冉登祥:“三蘇”故里的綠色新機遇

眉山東坡城市溼地公園,西南地區最大的城市溼地公園之一

眉山古稱眉州,北距成都60公里,是四川距成都最近的地級市,轄兩區四縣,面積7186平方公里。眉山最大的名人是蘇東坡。三蘇父子輝耀古今,八百進士名震當世,享有千載詩書城的美譽。眉山最大的財富是生態。眉山山川秀美、地貌多樣、氣候宜人,全市森林覆蓋率49.5%,城鄉綠化覆蓋率55.2%,是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被亞太旅遊協會評為“亞太地區(二三線城市)首選旅遊目的地”。

眉山最大的機遇是天府新區。眉山緊鄰雙流國際機場和天府國際機場,是除成都外唯一納入國家級天府新區核心區的重要城市,吸引了聯合利華、陶氏化學、海爾、格力等32家世界500強落戶入駐,讓眉山成為了四川省除成都外落戶世界500強最多的地區。2018年年底,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1256.02億元;稅收總量實現142.7億元,同比增長28.56%,增速居全省第2位。

綠色建築取得系列成果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的科學指導和關心支持下,眉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建築業發展,始終把加快建築業轉型發展、培育綠色裝配式建築產業作為推動實體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抓手,全面加大扶持力度,支持企業做大規模、做精專業、做強優勢。

截至2018年年底,眉山市建築業產值已達到407億元,建築業增加值99.4億元。建築業入庫稅收44.35億元,在全市稅收收入中佔比12.67%。

眉山市建築業企業820家,其中總承包特級資質1家,是四川省僅有的5個擁有特級企業的市州之一。總承包一級企業17家,建築業直接從業人數約12萬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包括技術工人近兩萬人,另有約30餘萬人從事建築相關行業。建築市場主體空前活躍,為眉山市經濟社會發展、改善城鄉環境、提高人民居住品質發揮了重要作用。

系列舉措確保建築“見綠”

堅持做優城市,提升建築業發展承載力。歷屆眉山市委、市政府堅定不移地做大、做優、做特、做美城市,城市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城市品質極大提升,綜合承載力顯著增強。特別是從2013年起,眉山市實施了“綠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園之市”三大工程,著力打造以人為本、傳承文化、富有特色、生態優美的人居環境。

一是以“綠海明珠”為抓手,大規模綠化眉山。完成道路綠化249公里、水系綠化43.5公里,庫區綠化860畝、園區新增綠化620畝,全市森林面積淨增五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9.07%,比全省高8.5個百分點,比全國高27.4個百分點。

二是以“千湖之城”為抓手,大範圍水潤眉山。累計新增和恢復水域面積132平方公里,水域面積佔幅員面積的比例從6%增長到8.4%,為全省平均值的3.35倍。

三是以“百園之市”為抓手,大手筆園滿眉山。分類推進旅遊景區公園、農業休閒公園、城市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專類公園和帶狀公園建設,完成投資約40億元,建成各類公園148個,實現了中心城區和縣城公園綠地全覆蓋、重點鎮“鎮鎮有公園”的目標。

堅持壯大企業,提升建築業發展支撐力。一是強化高位推進。成立由市領導擔任組長,區縣政府和市級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建築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產業發展專題會、研究政策措施、解決問題難題,推動產業發展。先後以市政府名義出臺《加快推進建築產業現代化發展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加強建築工程管理的意見》等文件,正在研究制定《促進建築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加快推進眉山建築業高質量發展。計劃成立建築產業發展外聯工作辦公室,助力企業開拓域外市場,為企業走出去發展提供優質服務。

二是強化政策激勵。市政府專門針對企業資質升級進行資金獎勵,鼓勵做大做強,先後有5家企業獲得升級獎勵資金。特別是對升級特級、一級資質的企業安排專人進行指導服務,幫助企業資質升級、增項,使其在本地發展有活力、域外發展有競爭力,提升經濟貢獻率。今年,眉山市本土企業中歐國際建工集團有限公司取得建築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實現了眉山建築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的“零突破”,是繼成都、瀘州、綿陽、攀枝花之後第五個具有特級企業的市州。

三是強化招大引強。吸引國內鋼結構行業龍頭企業、世界500強中建鋼構在眉山市設立中建鋼構西部基地,2018年被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命名為全省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一期項目年產能達到14萬噸,今年年產值有望突破20億元。吸引國內知名裝配式建築領軍企業遠大住工與眉山中歐國際建工集團合作設立中歐遠大住工建築PC生產基地,2019年年底將建成投產,年產能20萬立方米。

堅持規範市場,提升建築業發展驅動力。一是推進三大專項整治。認真貫徹落實部、省開展工程質量提升行動等系列精神,針對質量不高、管理不嚴、履責不夠等問題,持續開展勘察設計、施工現場、監理行業三大整治,建立巡查、抽查、核查“三查”和“雙隨機”執法模式,加大現場執法、行政處罰力度,著力提升勘察設計質量、規範建築施工管理、強化監理企業責任。2017年以來,眉山市工程建設領域立案521起,處理建設單位73家、施工單位363家、監理單位22家,勘察設計單位25家,個人155人次,處罰金額共計3289.83萬元。

二是建立誠信管理體系。制定印發《進一步加強建築市場誠信體系管理的通知》《眉山市建築市場責任主體不良行為記錄管理實施細則》等10餘個誠信體系文件,依託“四庫一平臺”建立黑名單制度,依法嚴格企業資質管理,提高企業從業能力,從嚴查處違法分包、出借資質掛靠等違法違規行為,動態監管、信用扣分、定期曝光、嚴格市場準入,切實規範市場秩序。2017年以來,全市對11家企業、128名個人的違法行為記入了不良信用檔案,將1家嚴重失信的企業納入黑名單,禁入眉山市場,營造了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市場氛圍。

三是持續加強揚塵等環保治理。先後制定出臺《眉山市建築工地揚塵治理專項方案》等20餘個文件,建立領導包片、幹部蹲點、駐點監管三級巡查制度,實行施工現場各方責任主體、監管人員履職情況“雙督查”,大力推行施工現場精細化、標準化管理,全面落實建築工程“六個100%”。

堅持優化環境,提升建築業發展帶動力。一是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先行先試,率先探索,出臺《優化住建領域營商環境改革工作方案》,以施工許可和竣工驗收環節為重點配套完善政策,精簡前置要件、優化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間,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審批處印發專報全省推廣經驗做法。今年,在鞏固前期成果的基礎上,紮實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目前,30項改革任務已完成26項,房地產開發項目從立項到取得施工許可證總用時控制在45個工作日內,壓縮15個工作日,竣工驗收時間壓縮12個工作日。

二是積極創新促發展。通過降低用工用能、物流、資金使用成本等方式提升建築業企業競爭力。通過配套融資政策、拓寬融資渠道、創新融資服務模式、優化融資服務質量等方式破解建築業企業融資瓶頸。

三是主動服務加快轉型。引導本地龍頭企業從單一施工業務向多業務領域發展,增加產業附加值。


三大舉措推動建築“增綠”

促進傳統建造方式轉型。積極推廣裝配式建築和BIM技術,在眉山市分別建設2~3家PC生產基地和鋼結構生產基地。政府性投資項目率先採用裝配式建築,每年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會同發改部門列出計劃。社會投資項目積極推廣裝配式建築,將裝配率納入土地出讓條件,並逐年提高裝配式建築在新建項目中的比例。2020年,全市裝配式建築預製裝配率不低於35%。

積極促進企業拓展市場。鼓勵企業加大技術創新、資質提升、業務拓展,鼓勵建築業企業走出去承攬項目,在市場拓展中不斷髮展壯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建立建築業企業對外拓展服務機制,確定專門人員為企業拓展提供支持。鼓勵本市建築業企業同國內龍頭企業合作,積極參與“天府新區”、“一帶一路”等省、國家重點項目建設。

支持建築業企業聯合重組。清理建築行業的“休眠企業”、“殭屍企業”。推進建築行業“以大帶小”、“合併重組”,建立以特級企業為龍頭、一級企業為骨幹的行業格局,鼓勵中小企業合併組建建築企業集團。

到2021年,力爭全市建築業企業總承包特級資質達到兩家、一級資質達到20家,產值超50億元的企業1家以上,超20億元的5家以上,超10億元的10家以上,全市建築業產值達到500億元以上。

提升工程質量安全水平。常態化開展建築市場專項整治,切實規範行業秩序。進一步完善項目主要管理人員到崗履職管理制度,嚴格落實五方責任主體項目負責人質量終身責任,進一步提升建築從業人員質量安全意識和業務素質。出臺和落實優質優價獎勵政策,引導企業自覺提高工程質量。進一步推進標化工地創建活動,提升安全文明施工總體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