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有歷史沒文化嗎?

每當有外地遊客問起赤峰有什麼好玩兒的地方,也許我們多數人不假思索地就能報上來:克什克騰石陣、烏蘭布統草原、玉龍沙湖。談到歷史文化,我們肯定會推薦看看大明塔、蒙古親王府、赤峰博物館。至於當代的文化建築,民俗風情,老街區,搜腸刮肚,實在是不知道讓人家看什麼。


久而久之赤峰給外地人的印象,也包括曾經在赤峰工作過的一些外地幹部的感覺,就是赤峰這個城市有悠久的歷史,卻沒有文化。


赤峰,有歷史沒文化嗎?


說赤峰有歷史沒文化的人大致是這樣總結的:赤峰多年以來一直拿紅山文化、契丹文化炒作。“舊時王謝堂前燕”,紅山文化五千多年,契丹文化也有一千年之久,和赤峰八竿子打不著,那時候赤峰城還沒影兒呢。第二,赤峰城市沒氣質,連個像樣的文化街區都沒有,文化生活娛樂消費比較單調。


這些說法明顯帶有歧視性,很難讓我們接受。


但是冷靜下來之後,我們自己也應該想想,為什麼我們給外地人造成這樣有歷史沒文化的印象?


第一,客觀上說,赤峰歷史上的兩次文化高峰——紅山文化和契丹文化,的確是距離現在的赤峰太遙遠,沒有直接的線性傳承。紅山文化和契丹文化留給今天赤峰的,是遍地的遺址遺存和文物古蹟,還有我們看不懂的契丹文字。紅山古人沒有來者,契丹民族神秘消失,我們赤峰人只能發思古之幽懷了。


赤峰,有歷史沒文化嗎?


這麼多年赤峰向外地人包括我們自己,展示了悠久的紅山文化、契丹文化、蒙元文化等等,藉此證明我們地區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我們自己是不是也有一些厚古薄今?


第二,今天生活在赤峰地區的民眾從風俗、生活習慣、愛好娛樂,有多少是和紅山文化時期的古人、契丹人有直接的聯繫和傳承呢?實際赤峰人現在的開放包容、吃苦耐勞和崇文重教等傳統,赤峰地區的語言習俗,更多的是從1774年清末,赤峰被命名為“烏蘭哈達廳”、赤峰成為通往蒙古高原腹地的商旅轉運驛站開始有的。可是我們自己恰恰忽略了赤峰建城以後這段歷史文化的挖掘整理。


赤峰,有歷史沒文化嗎?


200多年的赤峰城市文化歷史儘管短暫,但是作為移民城市,它仍然有很多文化值得我們去整理挖掘和展現。


拿老城區來說,赤峰中心城市就建立在100多年前的九街三市基礎上,一直到新中國成立,老城區的街區,特別是商業區、老民居,就是現在一道街、二道街、三道街、東橫街、西橫街、大糧市等還有一定的規模,這個是赤峰城市建築文化的傳統代表,可是在隨後的改造和建城過程中,我們沒有注意保留,連僅有的兩座地標建築“宴賓樓”、“支棟樓”,也給拆掉了,這不能不說是個很大的遺憾。


赤峰成為商貿流通城市後,從山東、山西、河北、京津地區來的商人很多,他們也把京津地區的消費文化帶來了。拿京劇來說,赤峰地區的京劇歷史並不比北京晚多長時間。就在本世紀初,赤峰城區人口不足10萬,但是戲班子居然有10餘個,而且還有檔次不低的票友。到了解放前赤峰的京劇專業演員還有200餘人,在瀋陽,北京,天津,河北地區,很有影響力。建國後我們有了熱河省第一個京劇團,這在內蒙古地區都是首次的。


赤峰,有歷史沒文化嗎?


京劇是多麼有文化啊!可是我們這個京劇最終沒有保留下來。而那段歷史如果不抓緊整理,也隨著當事人的故去成為無人問津的歷史了。


第三,相比於其他地區,我們不會講赤峰故事。赤峰人能說會道,可是在講述自己城市文化時卻不善言辭了。柏拉圖說:誰會講故事,誰就擁有了世界。在城市展示形象中,每個城市都要講自己的特色故事。赤峰本土的故事肯定是應該講近現代移民,講自清朝末年到民國,從偽滿洲國到赤峰二次解放這200多年間的發展,從中找到一些屬於赤峰本土的故事。


赤峰,有歷史沒文化嗎?

攝影:王開成


比如我們在重新打造紅山公園的時候。我們能不能在展示古代紅山文化的同時,也展示一下近現代世界各地的考古學家、文化學者,來到紅山探查關注紅山文化,包括瑞典人、法國人、日本人,還有新中國成立時期的文化學者,董必武、朱德等這些黨和國家領導人光臨過紅山……


我們也可以把當代赤峰人對紅山的讚美,如《紅山賦》等等都放進去,這樣前後長達百年之久的文化紅山,是不是讓人感覺比較有文化底韻呢?是不是和赤峰城市就很相配了呢?人們來赤峰城區,在參觀博物館和其他景點的時候,完全可以到這樣的紅山文化公園,去感受一下赤峰城市的文化脈絡。


赤峰,有歷史沒文化嗎?

攝影:劉剛


赤峰新城建設開始以後,我們也曾有意識地把赤峰歷史文化注入城市,比如說街區、廣場的命名上,但是我們還是缺少大膽的創新,比如在城市街道、路段起名字的時候,如果能用赤峰近現代名人來命名,既可以憑弔歷史,續存記憶,又有歷史淵源和文化意境。


赤峰,有歷史沒文化嗎?


第四,城市文化不是簡單的高樓大廈,寬闊的馬路,體量大的綠化帶和廣場。好的城市必須有好的文化氛圍。GDP產值、高樓大廈、立交橋是一個城市的外表,但是它必須有骨子裡內在的東西,骨子裡的東西就是文化。在這方面我們也不要不服氣,我們真的還有差距。比如在公共文化場所和公共娛樂消費這方面我們欠的太多了,我們已經成為百萬人口城市了,但是我們中心城區的圖書館、藝術館、博物館,和人口比例明顯不相配。我們甚至沒有上檔次的大劇院。我們自己還缺少有層次的文化品牌活動。除了春節、文化節之外,平常在這個城市很難看到高水準的文藝演出:音樂會、話劇、舞臺劇、個人演唱會、流行音樂。一到小長假,我們自己都感覺很無聊,只好開著車去鄉下的農家樂。


第五,近些年地方政府積極挖掘歷史文化,熱衷於談論歷史文化的悠久深厚,客觀上也促進了地方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當地文化的傳播,但是過多宣傳歷史文化造成外地人的印象就是隻有歷史而無當下,而我們向區外和全國推介赤峰市,更多注重的是自然風景,民俗風情等旅遊資源,現代化的城市、發達的工業園區、文化軟實力卻成了“養在深閨無人識”。


赤峰,有歷史沒文化嗎?


今天的赤峰獲得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全國雙擁模範城”、“中國森林城市”、“中國有色金屬之鄉”等稱號,這些都是赤峰文化噹噹過硬的名片。


赤峰的教育一直名列全區前列。赤峰人才遍佈全國,僅在全國大學校長裡面就有200多位是赤峰人,赤峰市的高校學生有3萬餘人。在文化藝術界赤峰出了不少全國的知名人士,包括演員、作家、歌唱家、畫家。在科技領域,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草原紅牛、敖漢細毛羊、雜交高粱、雜交穀子,這些都是赤峰人貢獻的。


赤峰,有歷史沒文化嗎?


一個城市的文化不是無本之源。歷史悠久,有文化底蘊,是赤峰城市文化的優勢,我們應該從歷史中走來不斷創新對城市文化的傳承,這樣才能把赤峰打造成一個豐富多彩、魅力無窮的城市。


說赤峰有歷史沒文化,你會同意嗎?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如有不服歡迎來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