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科技——為何機構雲集,外資最愛?

聚光科技——為何機構雲集,外資最愛?

這隻股票有個地方非常有意思,外資特別喜歡這隻股票,從一開始的淡馬錫TEMASEK FULLERTON ALPHA PTE LTD,到現在的GIC PRIVATE LIMITED、香港金融管理局、摩根士丹利、阿布達比投資局4家QFII。

不僅是外資,國內基金目前持有的就有131家,甚至社保、證金都曾經是他的常客。如此眾多專業機構看好真是令人羨慕,但再看看最近4年的股價,就是扶不起的爛泥,難道他們都看走眼了嗎,而且是前赴後繼的看走眼?

要看清這個問題,我覺得要從公司所屬的儀器儀表環保監測設備行業說起。

首先從發達國家經驗來看,環保治理是存在一定的階段性的,也就是越治理越少,而環保監測行業是會長期存在的,就歐美國家統計來看,目前這行業還保持著2-3%的穩步增長,通俗的說在環保行業裡這是個能長期發展不錯的細分賽道

其次,在歐美日30-50年行業的發展過程中成長出了好幾家大型的環保監測及設備提供的大公司,如賽 默 費 舍 爾T h e r m o F i s h e r S c i e n t i f i c,安 捷 倫A g i l e n t T e c h n o l o g i e s,丹 納 赫D a n a h e r美國,島 津S h i m a d z u日本,羅 氏R o c h e D i a g n o s t i c s瑞士,卡 爾 - 蔡 司C a r l Z e i s s德國等。

每個國家基本都有自己的環保監測設備公司,這一方面是因為監測跨區域成本會很高另一方面許多監測設備技術含量並不高易組裝生產,通俗的說行業易集中又有很強的地域性

最後,目前國內做環保監測和設備研發的公司,規模都比較小,和國外比技術優勢不明顯,相比較好的也就聚光科技這一家。

之前還有一家雪迪龍,但他近幾年朝著化工企業監測方向發展,戰略有失誤。在中國要出一家儀器儀表環保設備類的大公司,目前看聚光跑出來的可能性最大,通俗的說聚光科技有行業龍頭像。

所以那麼多機構投資者看好這家公司,也是件順理成章的事。而外資多,我認為是這個行業與國外同類行業發展相似性高,他們更易看懂!

以上內容只說明瞭為什麼有那麼多機構看好聚光,下面再說說看走眼這件事!

15年股災之後,公司股價呈現了區間震盪模式,說他“扶不起的爛泥”其實是過激了,和其他絕大多數的環保股相比,他的表現還是非常不錯的(例子就不舉了,大家都知道滴)。

這幾年的營收和利潤相比15年前都是有較大幅度增長的。

聚光科技——為何機構雲集,外資最愛?

聚光科技——為何機構雲集,外資最愛?

但股價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我覺得這有3方面原因造成的

1、估值中樞下移,15年的時候市場給聚光的估值是40-80PE,現在是15-25PE。

所以造成了業績提升,估值回落,股價不漲的局面,而且是長期緩慢回落,很疑惑人。出來混遲早要還!

2、政策影響。環保監測設備種類繁多,客戶需求也不盡相同,所以公司在發展的道路上加大研發是一方面,而收購兼併是更重要的一方面。

先來讓我們看看目前世界第三的一家美國實驗室設備公司的收購發展史:

聚光科技——為何機構雲集,外資最愛?

公司要快速發展壯大,靠自己慢慢研發是不行的,收購兼併是必由之路。

但收購兼併式的發展會產生兩個問題,

其一兼併後的消化融合問題,如果不順利必會帶來高商譽高攤銷、減值,對公司業績帶來極大波動。(這類公司先天有這樣的缺陷,所以估值不宜過高)。

其二,資金的來源問題,股災之前我國證券市場對融資收購兼併管理較松,但15年股災之後加大了審批力度特別是對創業板公司。

公司的快速融資渠道被堵上了,只能依靠自身經營產生的現金流進行收購,大大放緩了公司擴張的速度。

3、自身發展戰略失誤

可能是因為融資渠道受阻或者是覺得PPP項目接一個單10年不用愁的惰性思想發酵,在過去幾年公司戰略過度傾向於PPP項目上發展,沒有看到裡面的風險,導致現金流緊張,更沒有資金去收購一些好的同行公司,結果公司向前的步伐越走越慢。

綜合以上分析,從長期看公司所處的行業及自身都有巨大的發展機會,從中短期看公司遇到了種種困難,步履維艱。

那所有的機構都只看到了長期而沒看到短期情況嗎?那也未必!

在我看來,這些機構對聚光科技的買入更傾向於是一種行業標配行為,環保行業目前能看上眼的也就這幾家公司,這也是資金量過大的機構煩惱之處。我以前一看到十大股東里有QFII,社保就浮想聯翩,結果發現是我想多了!
(作者:supershen)
推薦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