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點名《慶餘年》,看劇最不能忍的是忽視觀眾體驗感

《慶餘年》作為古裝穿越劇,真是埋梗滿滿:林婉兒的雞腿女孩、慶帝的老戲骨演技、範思轍的搞笑擔當、PPT穿越……十足的料讓這部古裝穿越劇看得是津津樂道,本以為是一本正經的權謀古裝劇,沒想到是披著正劇皮囊下的喜劇片。

人民日報點名《慶餘年》,看劇最不能忍的是忽視觀眾體驗感

正劇劇情配上現代畫風的反差萌,成為了年度壓軸大戲的爆款,上線20天雙料日冠,話題討論量超千萬。

人民日報點名《慶餘年》,看劇最不能忍的是忽視觀眾體驗感

所謂劇紅是非多,《慶餘年》全集被洩,超前點播熱議,全員都忙著在扶正。

人民日報點名《慶餘年》,看劇最不能忍的是忽視觀眾體驗感

1.視頻的超前點播50元,閃了盜版的腰

扶正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當盜版竄橫網絡的大街小巷時,超前點播VIP專享的扶正策略真是閃了盜版的腰。

出其不意地福利政策,本以為會留住更多的人沉浸在正版的觀劇氛圍裡,沒想到多花50元就能提前看六集的“超額點播”鬥士策略,反倒腹背受敵。

人民日報點名《慶餘年》,看劇最不能忍的是忽視觀眾體驗感

“VIP搶先看6集的基礎上,會員再交50元可在更新時多看6集,VIP專享質疑已是沸沸揚揚,視頻網站的套路真是吃相很難看。”——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點名《慶餘年》,看劇最不能忍的是忽視觀眾體驗感

人民銳評可謂是一語中的,站在民意討論下的生動解剖,聚焦的是優質影視作品下的“知識付費模式”。超前點播正是知識付費模式下的分支,小小分支裡暗藏著兩種深意:超前和超額。

超前無外乎指的是,劇情更新很慢的前提下,滿足大家的迫切心理可以提前多看幾集;超額顧名思義講的是,想要多看幾集那就麻煩為知識付費,多付50元,VIP之外升級VVIP,遠遠超出了會員們不願承受的範圍。

不願承受的並非是為了小小的50元,而是精打細算下的不平衡。超額50元才看6集,其他資源卻是免費看;並非會員就有特權,多加50元才有其他優先權。

看似不經意的點播,撩撥了會員與非會員的兩波人群,在價值與價格的權衡下,何去何從早就一針見血。

超前點播的付費模式並非是新鮮物種,在《陳情令》熱播當頭時,就已經開啟了這樣的先河,從提前再看大結局到會員免去廣告,從劇情花絮搶先看到周邊衍生品的開發,確實滿足了陳情粉和原著粉的心理期許。就連最近全網熱議的沙雕劇《從前有座靈劍山》,也如法炮製走上了12元解鎖不復返的道路。

人民日報點名《慶餘年》,看劇最不能忍的是忽視觀眾體驗感

知識付費本身沒有錯,它滿足了觀眾迫切追劇的心理需求,也力挺了為優質的正版作品付費的肯定,錯就錯在涸澤而漁的急功近利,沒有考慮老會員的感受,也沒照顧新會員的權益,忽視了觀眾看片觀影的心理感受。

人民日報點名《慶餘年》,看劇最不能忍的是忽視觀眾體驗感

2.視頻圈的去與留,都在觀眾的舉手投足間

中國網絡視頻的發家史實際是觀眾需求的變遷史。上世紀90年代,付費視頻進入黃金元年,花錢看廣告的梗就是從這裡開始,40集的影視片就要插播兩條中間廣告,這個時段成了上廁所的休息時段,偶爾看下廣告成了那個年代觀眾茶餘飯後的談資。

人民日報點名《慶餘年》,看劇最不能忍的是忽視觀眾體驗感

2006年開始,網絡視頻爆炸式的遍地開花,不僅有了人人都可以當拍客的自主形式,還有了成為會員提前看的追劇模式。

不僅可以一口氣追完所有的劇,還有暢快淋漓的自我滿足:追劇真不能斷,斷了就沒有激動聊劇的感覺,這是大家的內心訴求。

最有趣的是,通過艾瑞等多個數據網的小調查,就會發現有幾個趨勢:網絡形式中網絡視頻是看得最多的,大家對觀影中彈出來的廣告持4:3的反感意見;知識付費已經成了2018年後的時代趨勢,開通視頻會員是知識付費意識的覺醒,單平臺的1億會員費只是起點,未來還有無限的可能……

人民日報點名《慶餘年》,看劇最不能忍的是忽視觀眾體驗感

從追劇看廣告到充值會員提前看劇,種種行為就已經說明了,觀眾的口味確實變了。無論是心理變化的不一樣,還是行為舉止的不一樣,都在說明著一件事:體驗感。

你感覺不到時間,不知道現在打到了哪一節。你聽不到觀眾的呼聲,也不知道自己得了多少分。你不會去思考,你只是在打球。所有的進攻都是源自本能的。當這種感覺開始消失,就會變得很恐怖。

籃球運動員本·高登曾經描述過打籃球時的感覺,那種沉浸在某一處領域裡無法自拔,獲得心靈快感和自我滿足,這種身臨其境地體驗感就是契克森米哈伊提出的“心流體驗”,正如充值追劇本身的體驗感。

沉浸在津津樂道的影視劇情裡,體驗酣暢淋漓的感覺;

沉浸在喜愛的偶像演技裡無法自拔;

沉浸在視頻網站上暢通無阻不受打擾下看完所有的快感。

人民日報點名《慶餘年》,看劇最不能忍的是忽視觀眾體驗感

可是,一部分視頻圈兒的推陳出新的操作恰巧扼殺了所有快感的蓬勃而出,原以為看似從用戶迫切需求出發,提出的綠色權益,反而成了忽視體驗感的變現潛臺詞。

這就是不同質疑聲的根源。

反觀近年來的視頻圈兒,優質的影視作品成了連接觀眾和平臺的橋樑。當年樂視買斷《甄嬛傳》的版權獲得3個億的滿盆歸;一部《陳情令》騰訊視頻點播7500萬……

明明收穫豐裕,為何這樣迫切?視頻圈兒的拐點已經出現。

高峰時代已經高速增長時,便會有下滑的危機感,視頻圈兒正是如此。幾年前,西單女孩、蘇珊大叔,李子柒的美食日記,觀眾自拍浪潮已經迅速發展,增加用戶之餘,加深觀眾的沉浸式體驗,帶來身臨其境的感覺;近年,《皓鑭傳》的延續出品,《黃金瞳》的強勢出擊,《怒晴湘西》的實力爆發,這就意味著視頻圈兒已經開始尋常內容製作的途徑,生產優質內容挽住曾留下來的用戶們。

人民日報點名《慶餘年》,看劇最不能忍的是忽視觀眾體驗感

隨之而來的卻是優土的合併上市,酷6的融合發展,樂視的下滑低迷,一件件都在警示著行業競爭的危機。儘管知識付費的意識崛起,會員發展的蓬勃,也意味著競爭市場下帶來的緊迫感,和粉絲經濟下觀眾擁有的無限自主權。

換句話說,去與留的生死局,視頻圈兒的命運都掌握在觀眾手裡。

人民日報點名《慶餘年》,看劇最不能忍的是忽視觀眾體驗感

3.視頻圈的生態發展,都在尊重的一念之間

有人說,超前點播將觀眾們推向盜版的天秤另一端。從某種意義上,不設置高門檻的觀影福利,提供真正意義上的會員享受,引進高質量的優質作品,才能在盜版肆恣橫行下多貢獻一份力,不忘記當年打江山的初衷,才是長存的共贏。

人民日報點名《慶餘年》,看劇最不能忍的是忽視觀眾體驗感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時代越是緊迫,越是要注意體驗,因為這是最基本的尊重。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守在視頻上追劇到底是為了什麼?還不是巴望著看到一部部優秀的經典,成為豐富的精神食糧;

還不是能夠見到自己的偶像打造出的優質作品,成為激勵自己的口糧;

還不是因為,我們願意為優秀的正版作品買單!

合理的規則,不僅尊重了觀眾看劇的需求,更是尊重每部影視作品和它身後的創作者們。當年觸動所有人心絃的《時間都去哪兒了》,賈樟柯談到了一片丹心的尊重:

人民日報點名《慶餘年》,看劇最不能忍的是忽視觀眾體驗感

《時間去哪兒了》的創作中最大的問難是溝通,小到技術的格式和影片的進度,大到創意的主題和我們細微的技術格式,這些東西都要協調五個不同時區的國家,統一到一個規範裡面,我們幾個執行製片人工作了八個月,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這個困難僅僅是時間跟體力的困難,另外一個困難是如何用科幻的方法如何呈現一個主題,都需要費腦筋。


我過去只是一個導演,只對單一作品負責,這次不一樣,怎樣尊重其他導演的創意,保護他們的創意,這是給我的一個難題。

影視創作,的確是一個費體力又費腦力的行業,任何的影視創作實屬不易。作為導演需要尊重和保護每一次的創意,作為觀眾願意觀看精彩背後的艱辛,回味作品帶來的喜與樂,體驗成為愛豆的心酸與快樂。從每一次的觀看中,每一部作品的瀏覽中,都能獲得成為最好自己的感悟。

人民日報點名《慶餘年》,看劇最不能忍的是忽視觀眾體驗感

我們不應該在一次次的規則設置下,流失掉每一批推心置腹的觀眾,失望掉每一部費勁餘力的優秀作品。尊重每一部作品和每一位觀眾,是不將他們推向盜版的邊緣,養肥盜版的胃口。所有人都很明白,因為國內正版媒體平臺在優質資源的匱乏,才讓這些二次合成、複製黏貼的盜版有機可乘,既然我們有能力引進這樣優質的影視作品、自創有趣的原創內容,為什麼不能好好經營呢?

人性化的尊重是影視作品生產的力量源泉,也是影視生存的背後保障。體驗感的尊重是觀眾願意準點守候的堅強後盾,也是觀眾長期以往的溫暖體驗。創造綠色良性的平臺生態圈,引進資源匱乏的尷尬,才能成為杜絕盜版橫行的一股清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