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佔一半的四七九招生名額,中考指標到校情況分析

成都佔一半的四七九招生名額,中考指標到校情況分析

指標到校是指在我國部分省市實行的將重點高中招生名額分解到區域內的所有初中,給每個初中的尖子生都能獲得進入重點高中的機會的招生政策。<strong>(大白話就是指標到校是為了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給予各學生中考之外的另一種升學途徑)

成都佔一半的四七九招生名額,中考指標到校情況分析

市直屬學校指標到校生比例為學校面向“5+2”區域統招生計劃的50%。各區(市)縣指標到校生計劃比例不低於其所屬的省二級以上示範性普通高中在本招生區域統招生計劃的50%。<strong>(大白話就是四七九三校七區和其他重點中學一半的招生名額是通過指標到校分配的,也就是說,有一半進四七九或者其他重點高中的考生是不用參加中考或者中考上重點線即可)

成都佔一半的四七九招生名額,中考指標到校情況分析

成都佔一半的四七九招生名額,中考指標到校情況分析

全市指標到校生必須同時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一是戶籍要在本招生區域;

二是初一年級即在本校按政策規定入學、有本校3年正式學籍且在本校連續就讀的應屆初中畢業生。符合政策規定正常轉學的,應在本校連續讀滿2個學年以上、且有本校2年或以上正式學籍;

三是擇校入學的學生不能享受指標到校生政策;

四是綜合素質評價達到A等,體育達標。

解析:<strong>重點在於“小升初擇校生”不能享有指標到校生,我們都知道,有很多牛娃,小升初時可以憑藉獲獎證書去公立初中擇校,甚至跨區域擇校,這就是俗稱的小升初“押證”,這樣引起了教育資源的失衡,牛娃全部去所謂的“名校”扎堆,不利於教育均衡化,“小升初擇校生”在中考時不能享有“指標到校生”的資格,這在一定程度上能遏制小升初擇校的現象。

成都佔一半的四七九招生名額,中考指標到校情況分析

提供市級指標名額的學校主要是四七九的三校七區和各區的一所比價好的重點高中,提供區域指標的是各區的一些高中。

所有指標到校生均須參加中考報名,完成體育考試、理化實驗操作考試和初中畢業考試。

中心城區市級統分指標生和區域調劑指標生均要參加中考,中考升學成績不低於“5+2”區域省二級以上示範性普通高中填報志願指導線方可錄取。

解析:<strong>拿到市級指標到校的學生還是需要參加中考,但是錄取分數線只要達到中考重點線及以上即可,不需要達到學校的錄取分數線。

例如:<strong>今年樹德寧夏的統招錄取分數線是627,而今年的中考重點線是553;如果張同學拿到了指標到校的名額,中考553分就可以上樹德寧夏。

中心城區“5+2”區域的區域指標生不參加中考,其餘6個區的區域指標生是否參加中考、參加中考後的分數要求由各區教育行政部門制定並公佈執行。

解讀:<strong>區域指標到校又稱“區內直升”,區域指標到校生須滿足的基本條件同市級統分指標到校生一致。一般情況下學生不需要參加中考就可以直接獲得錄取高中錄取名額。各區主要參考成績以各年級期末統考成績、入學考試成績、初三的“一診”和“二診”考試成績為主,其中中考前的“一診”和“二診”考試成績尤為重要,在各次考試成績中所佔的比例也是最大。

成都佔一半的四七九招生名額,中考指標到校情況分析

成都佔一半的四七九招生名額,中考指標到校情況分析

後記:指標到校是廣大初中畢業生升學的一個重要途徑,佔據的名額多、比重大,<strong>家長需要引起重視,但卻無需為了指標到校的名額而本末倒置。

有讀者問科科老師,金牛區指標到校數量是910個,而青羊區指標到校數量僅僅295個,是不是證明金牛區初中比青羊區更好,或者說在金牛區就讀初中,考上好高中的概率遠大於青羊區?

小編以為,這是把過程當做了結果,捨本求末了。舉一個不太嚴謹的例子,方**初中三年的成績在石室陝西街大概在全年級50名左右,但他如果就讀的是青羊實驗中學,很可能排名是全年級10名左右,如果就讀的三十七中,他很可能是全年級前三。<strong>也就是說,方一凡成績不改變的情況下,就讀石室陝西街,他需要參加中考才能確定考上哪個學校,就讀青羊實驗中學,他可以獲得指標到校名額去川師附中、十二中或者鐵中等名校,如果他就讀三十七中,他甚至可以直接獲得七中林蔭的指標到校名額。

<strong>就算以結果為導向,那高考才是終極目標,而不是進入哪個高中即可,試想一下以上三種情況,哪種情況下方一凡進入高中後潛力更大、後勁更足呢?讀哪個初中更能沐浴百年學府的文墨書香,領略名校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優良的學風校風,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同窗呢?所以我們還是更需要專注於孩子自身能力素質的提升,而不是盯著國家的優惠政策取巧。





看知識視頻、下學習資料、讀教育資訊、找機構、請家教、上“學樂幫” APP
各大應用市場搜索“學樂幫”即可下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