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嶽寺塔:世界古代建築史上的珍品

嵩嶽寺塔:世界古代建築史上的珍品

嵩嶽寺始建於北魏永平二年(509年),原為宣武帝的離宮。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改為閒居寺,有僧徒700人,殿宇1000多間。隋文帝時,改名嵩嶽寺。唐高宗和武則天遊嵩山時,曾以此寺為行宮,併為該寺護送鎮國金佛像一尊。北魏至唐代是嵩嶽寺最輝煌的時期,華麗的皇家建築和帝王的寵幸是天下許多寺院所不能比的。自金元以後開始走向衰敗,寺院的豪華建築毀損殆盡,唯嵩嶽寺塔獨存。

嵩嶽寺塔:世界古代建築史上的珍品

嵩嶽寺塔建於北魏孝明帝正光年間(520-524年),是嵩山地區歷史上建造的第一座塔,也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磚塔。該塔不僅以其獨特的平面形狀而聞名,而且還以其優美的體形輪廓而著稱於世。無論在建築藝術上,還是在建築技術方面,都是中國和世界古代建築史上的一件珍品,有著極高的研究價值。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嵩嶽寺塔:世界古代建築史上的珍品

嵩嶽寺塔上下渾磚砌就,塔身中空,呈筒狀,正十二邊形密簷式磚塔。總高36.9米,周長33.72米,塔壁厚2.45米,各塔層之間均有壼門、欞窗、雕獸等,精巧獨特,雄偉壯觀,形制獨特。全塔由地宮、臺基、塔身和塔剎四部分組成。臺基隨塔身砌作正十二邊形。塔前砌長方形月臺,塔後砌磚鋪甬道。該塔底部在低平的基座上起兩段塔身,中間砌一週腰簷作為分界。其下段為上下垂直的素壁,比較簡單;其上段東、西、南、北四面各闢一券門通向塔心室,四個正面券門與下段門道通,券門上有印度式火焰券門楣,其餘八面各砌出一座單層方塔形壁龕,各轉角處砌壁柱。中部是十五層密疊的重簷,用磚疊澀砌出,簷寬逐層收分,外輪廓呈拋物線造型,其匠心來自中國的重樓。最高處有磚砌塔剎,以磚構成,其形式為在簡單臺座上置俯蓮覆缽,束腰及仰蓮,再疊相輪七重與寶珠一枚。該塔塔心室作9層內疊澀磚簷,除底平面為十二邊形外,其餘皆為八邊形。塔下有地宮。

嵩嶽寺塔:世界古代建築史上的珍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