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套路”還可怕的是“任性”

2016年9月到2019年12月合計3年3個月,紙箱行業完成兩次漲跌的輪迴,可謂跌宕起伏、驚心動魄,期間充滿狂歡、淚水、驚恐、謊言。

造紙廠成為最大贏家量價齊升、徹底擺脫小造紙廠的貼身糾纏,幾大巨頭完成海內外林、槳(木漿、廢紙漿)、紙、板、箱的一體化進程,在未來可期的時間內可以預見國內幾大龍頭奠定市場格局的局面,

紙板廠在潮起潮落的輪迴中,錢賺了、設備升級了、產能擴大了、箱板一體化越來越明顯。

紙箱廠是錢也賺了、也虧了,有實力擴大了、也有關門歇業了,部分轉型成了二級廠、部分徹底轉型電商包裝廠、部分深化特色服務廠商,一部分人還在迷茫中。

廢紙還是那個廢紙,只是經歷了“廢紙劫”以後逐步穩妥經營不再去追漲殺跌,穩定獲利。

三年中用一個關鍵詞最合適,那就是“漲”,然而17年的漲和19年的漲有著很大的區別,可以說一樣的“漲”不一樣的“理由和成因”

兩次漲價歸納為兩種不同模式,17年的漲價是“套路式漲價”,19年的漲價就是“拳頭式漲價”。

“套路式漲價”

這個漲價模式中有幾個核心要素相互作用且在不同時期發揮不同作用,幾個要素是產品供需關係、原料供給能力、臨時社會經濟消息、國家政策。這種套路式漲價還涉及眾多的心理學因素如從眾心理、恐慌心理、賭博心理、追漲心理,而種種心理現像形成的根本問題是來源於“不吃虧”“貪婪”的潛意識心理。

上次漲價無論是造紙廠還是後來加入的紙板廠甚至於被迫應戰的三級廠都充分利用了“環保”“安全”“供給側改革”“霧霾攻堅戰”“運費漲價”“外廢進口減少、國廢供應不足”“上游漲價成本承壓重”“需求太旺無貨供應”等等各種消息都用來做給自己下游或者客戶漲價的理由。

漲價基本思路:漲價因素消息(如環保成本高)先產生、然後是上游有意無意的放風聲、接著是自媒體廣泛宣傳漲價消息(不排除某些自媒體是特定放風聲)、緊接著朋友圈放大消息面和聲量、接著正式漲價、接著自媒體宣告自己預測漲價成功、接著供不應求、接著停單、接著繼續漲,等到這波消息過去一輪漲價結束。

17年的總體漲價模式就是一個“套路”接著一個“套路”,每一個價格因素都可能成為漲價的突破口。

比“套路”還可怕的是“任性”

可是進入19年8月以後的這輪漲價就很詭異,沒有任何利於漲價的消息面藉口出來,而且漲價也沒有大的風聲做鋪墊,就那麼一點一點的堅定不移的漲價,完全沒有理會下游、終端的各種懷疑和猜測,總是認為這個漲價沒有需求支撐最終會敗下陣來,可是等到價格爬到半山腰開始加快腳步和頻率的時候下游才恍然大悟發現上“當”了,價格已經上去而且不回頭。然後,然後的然後就是繼續漲價,不管紙板廠是暗暗欣喜還是咬牙切齒,也不管三級廠是怒髮衝冠商議再次“堅壁清野”,這些全然不管一往直前“漲、漲、漲”,與此同時提前、大聲、齊步宣佈停機消息,讓“漲價”和“停機”第一次實現“雙飛”,除了一個“爽”字沒法形容紙廠的感覺。

為什麼這次漲價能夠成功?是機遇還是巧合亦或是完美策劃?都不是,成功唯一的原因就是“實力”,龍頭們默契的一起漲廢紙、一起漲原紙、一起宣佈停機,憑什麼?憑的是實力,也就是在這個源頭資源相對集聚的行業資本就是實力、產能就是實力,實力就是“拳頭”的大小。

價格漲跌震盪是獲利最快的方式,紙廠除了需要製造利潤,更需要資本面的額外利潤,可以想見明年以及接下來明年的明年......,這種資本實力型漲跌還會不斷延續,因為他有需要你又無處可逃。

如果說“套路”漲價還能通過增強免疫力提高避免被套路的能力,那麼實力型“拳頭”漲價就逃無可逃。套路漲價是點射的話,拳頭漲價就是碾壓。避免被碾壓的方式是自己變成大象或者螞蟻。

如果“套路式漲價”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辦婚姻還有點知情權,“拳頭式”漲價就是“王老虎搶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