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媽媽,我得抑鬱症了;媽媽:你神經病啊!快去讀書

孩子:媽媽,我得抑鬱症了;媽媽:你神經病啊!快去讀書

(以下人名均為化名,經當事人同意後發佈)

鄭淵潔寫過一句話:“差學生是差老師和差家長聯手締造的。”

我是非常認同的,只是老師是許多學生的老師,而父母是一個孩子的父母。由此看來,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應該是老師的幾十分之一。

今天我想談一談,家長有問題而不自知的嚴重性。

最近有一位來訪者恆恆,他的媽媽在時隔一個月後找到我說孩子又不想上學了。

我發現恆恆遠不是媽媽描述的那樣,而就在媽媽求助的前一天,他還發了一條訊息告知我,目前自己的學校恐懼已經好多了,也開始能在學校裡住個一兩天了,只是數學課聽不懂,感覺像是聽天書。

我在想:這一前一後不到一天的時間,變量到底出現在哪裡。我可以篤定的說:就是出現在家長身上。

我預料到孩子不上學情緒一定是家長不良互動導致的。在接下來和其父母的電話溝通中就更加證實了這一點。

在恆恆父母向我求助的電話中,我會聽到媽媽焦慮的說,怎麼又成這樣了。爸爸會帶著抱怨、憤怒的說,老師,我就想你勸勸他要讀就好好讀,不,勸勸他不用讀了,好好找個工作踏實幹就行了,不要每天待在家裡無所事事的。

孩子:媽媽,我得抑鬱症了;媽媽:你神經病啊!快去讀書

我感覺到了恆恆父母撲面而來的焦慮,也提醒他們如果兒子不配合,就自己來改善一次。

可是他們還是會強調,我們爭取讓孩子三人一起去,通過溝通的結果是孩子堅決不來,他們也就沒有了音訊。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天下無不是之父母,我們做再多的事,儘管你不情願,也是為了你好,你必須得受著。

其實,在我們心理工作者看來,父母才是孩子問題最大的影響者和製造者。

今天中午,我收到一條來訪者發來的訊息,上面清楚的寫著。

孩子:媽媽,我得抑鬱症了;媽媽:你神經病啊!快去讀書

“我得了抑鬱症,媽媽不相信,媽媽還罵我是神經病。

太痛苦了,這個心魔已經吞噬了我的大腦,感覺太強了。我想撞頭清醒,結果用力過猛,現在滿頭都是鮮血。”

告訴媽媽了,反而還不如不講。

很多家長由於對孩子青春期心理變化的忽視、不瞭解,這時往往一門心思給他們最好的物質照養,同時也給了他們這個年紀不應該承受的要求、壓力、限制。

結果他們換來的只是一個又一個的有神經症傾向問題孩子。

對於案例2中的媽媽來說,換來的還可能是冷冰冰的一具屍體。

因為孩子輕生的念頭和自傷行為特別明顯,而她對此一無所知,她想像不到自己的話對孩子的傷害,以及對他的精神竟然有這麼大的刺激。

還有一個案例,是我上週的個案。一位初二的中學生,在諮詢室反覆的強迫提問關於死亡的話題,強迫性的捏自己的生殖器說在緩解堅張,異常的想法 和情緒,如此這般的情況下,在表達了自己想要玩遊戲的願望時,可能會減少這樣的念頭,家長還在一旁嚴厲的遏制。

真不知道他們當時是怎麼想的,為什麼寧願讓孩子痛苦致死,也要堅持自己所謂的原則。

孩子:媽媽,我得抑鬱症了;媽媽:你神經病啊!快去讀書

其實,在我們心理諮詢師看來,所有孩子的問題大部分都是由家長的問題而來,想要改善孩子的症狀,家長必須做出相應的改善與調整。

再者,我將自己接觸這麼多年的青少年案例來說,自己發現孩子改善與反覆的狀態後面,總是有家庭環境因素背後這把推手。

家長不改變,孩子的問題就很難解決好。

孩子:媽媽,我得抑鬱症了;媽媽:你神經病啊!快去讀書

因此,請家長千萬積極配合諮詢,不要覺得問題都是孩子的,你這樣做還不都是為了他好。

可是你想過沒有,問題是你們這樣,他過得很不好、很痛苦,甚至連命都不要了,是真的為他好嗎。

每個問題孩子的背後,是問題家長。不要再打著為孩子好的旗幟了,扔掉它是你們成長的第一步。

在孩子問題的解決中,家長問題是需要優先處理的。不然,除了效果不理想,簡直就是費力不討好!


帶娃不易

點贊收藏轉發卻很容易,別忘了關注我們哦

孩子:媽媽,我得抑鬱症了;媽媽:你神經病啊!快去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